在一個“被重點管制”的“信訪大戶”地區,他如何創造了被全省推廣學習的信訪工作經驗?
當地百姓說他是能人、神人,他的部下則稱工作中要“時時小心,不然會被書記收拾”;
熟知他的人說他也是個普通人,也有著致命的缺點,比如豪情萬丈、口無遮攔……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北京、哈爾濱、五常報道
在黑龍江省五常市,當地百姓都熟知其市委書記大名叫肖建春;但出了五常市和黑龍江省,大多數人不知道肖建春是誰,但很多人都知道國內有一個“信訪書記”。
這個“信訪書記”就是肖建春。
肖建春于2000年上任五常市委書記。當時在黑龍江省內,五常有一個別號——信訪大戶:進京上訪排名第一、到省政府上訪排名第二,“綜合排名第一”。
有事例作證:肖建春正式上班的第一天,第一件工作就是接待了一對“攔路喊冤”的母女,而肖建春“現場辦公”—將二人上訪一年多的問題當場解決;隨后,他又將自己的手機號碼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向社會公開,并要求五大班子的30多名成員也將手機號碼向全市百姓公開。
肖建春的手機利用率頗高,當初剛公開手機號碼時,他每天要接到2000多個上訪電話。不過現在少了,最多一天只有10多個。上訪電話數量銳減,但肖建春依然保持著親自接聽百姓電話的習慣;而且,他還將每周的周五定為接待日,與上訪百姓“面對面”。
對于他對信訪的認真和較真勁,當地有人戲言:“他就是有這口癮!”
除了戲言之外,對肖建春,當地人還有更多說法:
采訪過肖建春的當地記者說,他講話從不看稿,說上一天都不重樣,跟他隨便要哪個數字,幾乎是張口就來;
熟悉他的人說他“口無遮攔”——工作會議上沒有客套話,有錯就說,直來直去,“他在工作會議上的一些講話,特別是對某些落后干部的‘奚落’,經常在會后整理資料時被迫刪掉”,當地一位官員對記者說;
當地公安部門的一位副局長更是開玩笑地對記者說:夸張點講,現在想在五常犯罪都缺少條件了。2005年,官方的調查結果顯示,五常的群眾安全感達97%,居哈爾濱市所轄內的市縣之首。
當然,也有一些批評意見,如關于當初“擠掉”某些單位的小金庫,進行強制性修路,就曾被一些人指責是搞政績工程;也有人對他提出的“聞風就上,盯住不放,有求必應,回來變通”的招商引資“四句方針”提出質疑。
《中國經濟周刊》在實地調查中還了解到,自2000年任職五常市委書記以來,肖建春因為“群眾反映”曾經被上級“明查暗訪”了6次。
“其中有一次,在市里的電視上發了公告,號召大家來調查組反映問題,調查組在這里呆了40多天,”當地一位百姓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對于他的“被查”,當地百姓的想法和反應樸素且簡單:“只要他的心里裝著老百姓,為百姓干實事,那他就是好官。至少在他在任期間,我們可以保證連續按時開工資了。”
而當地的幾位官員則對記者說,“5年6次調查”后,不僅沒有影響肖建春的聲望和地位,“相反,每一次的調查都讓肖建春的威望得到提升。”
該說法的依據是,一些“調研報告”被發表在省級報刊上,給出了正面“說法”。
如較早的一次是2001年,黑龍江省財政廳在當年7月9日的《黑龍江日報》上刊發了《關于五常市縣級財源建設工作的調查報告》;
最近的一次是省委宣傳部研究室于2005年9月19日,針對五常市委的調查在《黑龍江日報》上發表了《堅持執政為民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肖建春亦成為破格提升的副廳級縣級市市委書記。
市委書記如何變成了“信訪書記”
“農民訪、工人鬧,老干部天天上來要,不開支教師就罷教。”這句在五常流傳甚廣的諺語,在肖建春報到上任的第一天就有了深刻體會。
五常市位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1993年之前叫五常縣,后改為市——縣級市。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是一個全省聞名的人口、資源和產糧大市(縣),其“五常大米”享譽中外。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五常卻漸漸落伍,其各項經濟指標排名也紛紛下跌。
當地一位官員向《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說,當時除了窮,地方政府機關中還蔓延著萎靡不振、不思勤政的風氣;而“酒霸、魚霸、肉霸、菜霸、沙霸”等被當地人稱做“八霸”的惡勢力更是欺行霸市,橫行一方,無人敢惹,無人敢抓。
2000年春天,陷入“絕望情緒”的五常人導演了一場“地震”:平均工資三四百元錢,還被拖欠了七八個月的五常市拉林鎮的部分教師開始罷課;隨后,連鎖式反應很快波及其他鄉鎮和市里的一些學校,最后,當時的主要領導因為對酒霸猖獗、集體上訪圍攻省政府和教師罷教處理不力而被調離。
“當時市委市政府門前天天亂哄哄的像個自由市場,因為每天都有大批群眾來這里上訪。”家在市政府附近的市民周麗對記者回憶說。
五常市民政局韓得山副局長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他在五常市先后經歷了8、9屆領導的更迭,但是經濟蕭條、人心混亂的局面卻一直不能擺脫,那時五常最絕望的說法就是:“啥招都沒有了,神人來了都整不了了。”
2000年6月15日,肖建春走馬上任。當時有傳言說,原在賓縣任縣長的肖建春本來是被安排去經濟實力相對雄厚的阿城市的,但因為五常的“教師罷課事件”而臨危受命。
這一年,五常的人均財力只有5700元,而肖建春此前任縣長的賓縣人均財力則是8100元。不過,盡管五常的實際經濟水平已經達到歷史最低,但五常每年上報的經濟增長率在各縣中依然名列前茅,于是五常被人笑稱是“掛著虛名的經濟強縣”。肖建春上任后,將此現象稱做“吹牛也上稅。”
2000年6月15日,即肖建春到五常上任的第一天,“聞風而動”的市民在這天一大早就等在了路上,放過了哈爾濱市委組織部的車后,肖建春的車被攔了下來——一對母女對著他跪地喊冤。
肖建春下車后,向這對母女和周圍的群眾說:“我今天是來報到的,三天后正式上班,你們有問題盡管找我談。”
三天后,黑壓壓的人群堵在了五常市政府大樓門前。
此時,一位秘書向肖建春透露“內幕”:這些人是來上訪的,因為以前的領導曾承諾過的事情,政府沒錢兌現。現在只好拖一天算一天,政府工作人員上班也都走后門,或者干脆在家遙控指揮,市政府“鐵將軍”把門已經兩三個月了。
肖建春的第一個決定是,敞開大門,并向在場的老百姓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然后告訴大家:有材料的留下,沒有材料的回去整理,他承諾說,政府一定會一件件落實,給大家一個滿意的說法。
第二天,攔車喊冤的那對母女走進了肖建春的辦公室。“冤情”很簡單:女兒在工作調動中,其公務員的位置被所屬部門領導的兒子“頂”了。肖建春向相關機構了解確認后,隨即通知有關部門負責人:“把那個‘兒子’退回去,把公務員位置‘還’給人家。”這件持續了一年多的上訪問題在幾分鐘內便解決了。
隨后,肖建春把自己的手機號碼通過廣播電臺、電視和報紙在五常市內向社會公開;5大班子的其他30多名成員的手機號碼也都向全市百姓公開。
“一票否決制”的“信訪會戰”
“有事找老肖,為民來撐腰”;“肖書記見到老百姓就興奮,樂此不疲地親自解決上訪”;“他就是有這口癮!”
對于上任后首先遇到的群眾上訪問題,肖建春有自己的看法。2005年3月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采訪時,他曾經說:“也許是(給了我)一個下馬威,但是在到五常工作前我早就有心理準備。當時在黑龍江省我們所有的縣級領導都知道,五常是全省上訪的大戶。后來我了解到僅2000年上半年5個多月的時間,進北京上訪全省第一,到哈爾濱上訪全市第二,到省里上訪全省第三。后來我們綜合排名,上訪鬧事在全省排第一位,被黑龍江省政府重點管制。”
作為上訪大戶的市委書記,肖建春到任后有兩大舉措:首先是親自到保山、營城子、民樂等群訪突出的幾個鄉現場辦公;二是對于解決信訪工作不力的領導班子實行一票否決,就地免職。
如保山鄉的10個村曾有8個村過去經常集體上訪,而鄉黨委書記和鄉長對此互相推諉扯皮,解決不力,因此給予免職;
興盛鄉有個村多年上訪,市里派去一個工作組,不僅問題沒有解決,工作組反而被告舞弊;再派一個工作組,也同樣成了被告。肖建春在向工作組詢問詳情,并得到“調查絕對公正”的保證前提下,他便提出讓上訪者派來兩個代表和他本人談。
“當時,肖建春拿出紙和筆,當著公安局長的面對兩位上訪代表說,把你們告的內容寫清楚,簽上你們的名字,查實一件我處理一件,涉及誰我處理誰,決不留情。如果不屬實,我可要告你們誣陷罪。”當時在場的一位地方官員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后來兩位代表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愿意寫,最后以‘方便’為由溜走了。”
而紅旗鄉東城村的張軍,以前是連法院、公安局都頭痛的上訪“釘子戶”。肖建春也親自“拜訪”過問,不過,現在的張軍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據介紹,當時的“信訪會戰”前后歷經兩個月,90%以上的上訪問題被逐一核查并且處理完畢。而從那時起,肖建春的手機號碼也成為五常市民熟知的號碼。
《中國經濟周刊》在查閱當年五常市的相關總結材料時了解到,當時的“信訪會戰”中,共排查出信訪問題305件,從中確定了46個重點問題;抽調了28名副處級干部、52名副科級干部、120名一般干部,實行包案責任制進行集中處理。
2006年3月底,《中國經濟周刊》在五常采訪時發現,這里流傳著一個“有事找老肖,為民來撐腰”的段子。“肖書記見到老百姓就興奮,樂此不疲地親自解決上訪。”當地一位百姓對記者解釋說;而另有人對肖建春對于群眾信訪的較真勁,戲言稱:“他就是有這口癮!”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五常采訪時,親眼見到了肖建春這個有著傳奇色彩的“大名鼎鼎”的手機:其表面的漆已經被磨光,6年來手機沒變,號碼也沒變,手機里還保留了市民發來的300條短信,甚至有農民蓋了新房子也發短信告訴肖建春。
令記者驚奇的是,當向記者翻閱這些短信時,肖建春眼睛里浸出了淚花。
目前,五常市的信訪接待工作已經形成了多種形式:信訪辦實行窗口接待,分四組,每周一位主任帶兩名干部,四組實行競賽,并設了競賽規則。
清理“黑地”
“不知道哪有錢,不知道咋花錢,就是根本不懂得財政,無法勝任工作。”兩位干部當場被停止分管工作,等待另行安排。
其實,群眾信訪問題常常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等現狀密切相關;而信訪工作的徹底解決,也不能依靠單純的信訪工作方式和方法,群眾信訪問題的徹底解決,最終還要依賴于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根本改變和改善。
據了解,當年在黑龍江省內流傳著一個關于工資的“五常標準”,所謂的“五常標準”就是每個月415元還不能按月足額發放。在2000年,五常職工的工資一年只能發放7個月,如果按照12個月計算,職工平均月工資只有242元。
據2000年6月黑龍江省財政廳到五常調查的結果顯示:市財政總掛帳7740萬元,資金缺口3800萬元,上半年短收1000萬元,預計下半年還將短收500萬元,全年的缺口將達到5000萬元。機關干部和教師好幾個月沒有開支,人均工資只有400余元,欠發職工工資1.2億元。
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張立忠向《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說,肖建春上任后在連夜召開的領導班子擴大會議上,連連向主管財貿的副市長和財政局局長發問,結果兩個人都對如何增加財政收入灰心喪氣。
“肖書記當場下了‘霹雷子’,說不知道哪有錢,不知道咋花錢,就是根本不懂得財政,無法勝任工作。”張立忠說,“結果是兩位干部當場被停止了分管工作,等待另行安排。”
這次會上,肖建春當場決定讓相關領導帶人兵分八路,各負其責,到年末按他說的數足額繳上來,“錢都在那兒擱著呢,差一分都不行。”肖建春的這一決定讓在座的人面面相覷,目瞪口呆:“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增收一個天文數字?”
對于肖建春的這一“數字決定”,張立忠介紹說,肖建春并非不負責任的拍腦袋,因為肖本人是從基層干起來的,哪個地方有錢逃不過他的眼睛。后來肖建春帶領五常財政“找錢”的這些辦法,被黑龍江省財政廳總結為“八招進財”:狠抓工業經濟增收一塊、強化預算外資金管理分回一塊、加強罰沒管理繳回一塊、清理偷漏稅追回一塊等,并在全省推廣。2002年,五常市被評為全國財政先進市。
肖建春的“找錢”做法立竿見影,激活了地方財政,從當年的7月份開始,教師平均每月工資漲了100元,干部漲了95元,拖欠老干部的600多萬元“兩費”也在年底前補發完畢。
據介紹,“清地”是當時“找錢”的一大方向,并于2000年秋天就開始。五常市的農村耕地370萬畝,賬內地只有226萬畝;賬外地144萬畝不知去向。但全市地勢地貌復雜,山區、丘陵和平原共存,農用地和非農用地犬牙交錯,村民、村干部和鄉鎮都視其為小金庫,對清地十分抵觸,這讓很多人出現了畏難情緒。
事實上,“黑地”問題一直是各鄉鎮普遍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以前的領導也試圖解決,采取的辦法是給全市的農業稅增加500萬元的額度,然后均攤到每戶農民頭上。然而,由于絕大多數“黑地”都集中在村干部、“村大爺”手里,造成了有地的不交稅,無地的反而交的不合理現象。
對此,肖建春態度堅決;“我就不信沒法查!一塊一塊量!”當年秋天,五常市抽調市、鄉、農村干部3000多人下鄉量地,拿著標尺、扯著繩、對照衛星圖象開始逐村逐戶地大摸底。90天后,一筆細賬出來了,“黑地”一共140多萬畝,清查出來以后當年財政一下子增加稅收近千萬元,鄉里追收前兩年農業稅收2000多萬元。村里將這些地變成機動地,公開競價承包,每年收回承包費8000多萬元。
查出的這么多的黑地和堪稱巨額的收入怎么辦?有人建議采取各地普遍的做法——不入帳,而且持這種觀點的干部占有很大比重,但肖建春再一次動用其“鐵腕”——力排眾議,堅決入帳。
盡管當時“清地”的做法讓相關村子和農民有意見,但這些人后來卻因此享受到了國家新的農村政策所帶來的好處。2004年,中央1號文件出臺,不再向農民收取農業稅,多量出來的140多萬畝土地由國家轉移支付,補貼、直補和良補三項加起來,五常因此每年獲得國家的轉移支付5690萬元。這在黑龍江是獨一份,讓其他因為“帳外地”而得不到國家補償的地區羨慕不已。
擠干“小金庫”——修路
“21條巷道1500萬元,造價太高了,600萬元就夠了”;“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小金庫,擠一擠就能擠出600萬。”
《中國經濟周刊》在當地采訪時聽百姓說,2000年以前,無論從南來還是打北進,只要看到馬路變成了土道,車子越來越顛簸,城市越來越破舊,那就意味著:五常到了!
那時的五常僅有3條水泥路面。除了機關辦公樓、銀行、電信、商場等樓房稍微整潔外,一座座建筑雜亂無章地戳在路邊,與凌亂不堪的平房交織在一起。每年冬季,無數個煙囪向天空冒著黑煙,與地上凍成的垃圾山一起組成了十幾年不變的獨特景觀。五常人那時最怕的是春天來了,因為垃圾山化后,城市彌漫在惡臭里,行人無從下腳。
“那些年五常也沒有少修路,但因為沒有資金,時不時就扣職工的工資,每次10元至30元不等,根本也不管大家是否同意。路一遍一遍地修,可是好了沒有兩天半,就又翻漿了。時常有大客車在雨天陷入泥濘,幾個小時出不來,”實驗小學一退休教師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而肖建春上任后,接到群眾電話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就是修路難。其實,早在2000年初,五常就確定了需要改造翻修的21條巷道,但預算需要1500萬元資金,這對于當時的財政狀況來說幾乎是天文數字。
21條巷道1500萬元,在肖建春看來,造價太高了,“600萬元就夠了”,他說。
“他知道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小金庫,擠一擠就能擠出600萬。”五常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張立忠對記者說。
五常財政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量稅費流失,“黑地”掛在賬外,每年大約有1000多萬元農業稅流進了個人腰包;全市大大小小的收費部門,每年收費1000多萬,交給財政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全部由部門自己“支配”。全市到處蓋樓,卻不見稅收有增長。
于是,肖建春把路分成段,分別承包給市直各部門,并嚴格規定“不能拖欠職工工資、不能抬貸款、不能搞集資,只能通過壓縮單位車燃費、招待費、辦公室經費以及向上爭取資金的方式來解決”。結果,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21條白色路面,4.5公里排水管線人全部修完。時間比計劃提前了半年,造價只是原來的一半。
“那時沒有一個單位敢叫苦說沒有錢修路的,他們幾乎動用的都是小金庫的資金,一時間,五常的飯店竟冷清了許多。”張立忠回憶說。
“肖書記不僅擠出了各單位小金庫的錢,還保住了一批中層干部的身體健康,”據說當時五常的機關干部曾私下里這樣開玩笑。
通過在全市范圍內對小金庫的徹底清理,五常市當年的財政預算外收入亦由170萬元增加到1170萬元。
2005年9月,肖建春在按照《哈爾濱市審計局任職期間經濟責任的通知》要求進行的述職報告中講到:(我上任后的)第二年,各單位的小金庫花沒了,財政才開始拿錢修路。5年來,五常共投資32282萬元修了白色路面11條85萬平方米的水泥主、次干道。城區路面基本改造完畢。
路修好了,但五常的城市功能分區不明確,縣直機關占據商業地段不僅束縛了城鎮發展,土地的價值難以發揮。2001年肖建春提出:“政府退出繁華地段,讓位于商業發展”,并為此提出方案:將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北遷到金山,開發新城區帶動老城區的改造。
他提出了政府不花錢,置換者在商業服務設施投資中受益的思路——這是一次兩相情愿、皆大歡喜的合作。7個月后,一座沒有圍墻的政府大樓和現代化賓館拔地而起。市政府沒有花一分錢就通過置換實現了整體搬遷,不僅帶動了新城區的發展,還使得老城區變成了繁華的步行商業街。
肖建春絞盡腦汁“找錢”進行修路等市政工程的同時,對于他所稱的“扯淡工程”則徹底清理。
據介紹,當年五常的農民曾經身負近3000萬元的不合理負擔,人均負擔49元。當地流傳的順口溜是“賣耗子藥、訂抗癌報,修完鄉道修村道,抗冰雹、防旱澇,大樹根刷圈白灰套……”而所有這些都要讓農民掏錢。如某鄉搞“鮮花盛開”的村莊,花了上百萬元栽花,讓農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諸如此類的“項目”,統統被肖建春斥為“扯淡工程”。幾年來,五常市抽調了320人對農村集體經濟進行清理整頓,其中僅2000年12月開始的三個多月就查出違紀資金近800萬元,減少村集體利息支出730萬元,一個月內拘留了6個村黨支部書記,242人受到黨政紀處分和經濟處罰,幾年前,五常市共為農民減掉不合理負擔11.2億元。
“決不賣官”
“誰買官,我認為你無恥;誰找人提升,我認為你無能。”
敢說敢干敢負責,是當地人對肖建春個性的描述。而他對于干部的選拔和任命方式,更是個性鮮明。據說,他上任當天的會議上,就明確表態:“我絕不賣官”,“誰買官,我認為你無恥;誰找人提升,我認為你無能。”
肖建春上任后第三個月,五常市便開始實行干部上崗競選制。2000年8月2日,經過嚴格審核的9名候選人走上擂臺,分別競選水利局和農業局局長,評委則是群眾代表300余人。經過口試、演講、答辯等程序后,當場進行民主測評,當場公布選票。市委常委會也設在現場,在幾百人的注目下當場研究干部。此后,一些鄉鎮、局委等正副科級干部60多人也這樣走上了崗位。
有意思的是,盡管肖建春被當地群眾直呼“老肖”,但各層干部卻“都怕肖書記”。
當地一位官員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當初曾經有一個正科級干部的兒子婚禮大操大辦,被下鄉的肖建春碰個正著,查實后市紀委對這位干部做出了給予黨內警告處分的決定。
“輕不輕啊?”肖建春問紀委書記。
“不輕了,過去這類事都是講講,從來沒有處分過,”紀委書記說。
“他還有兒子再結婚嗎?”
“這個是最小的了,沒有了”
“那他還能再娶媳婦嗎?”
“都快60了,還說啥媳婦。”
“警告,就是警示以后不要再犯。他既然再無兒子結婚,自己也再不能說媳婦,他想再犯都沒有機會了,你還警告啥!”肖建春正色道:“重新研究,撤職!不僅他撤職,以后再遇這類事,只要查實,一律撤職。”
之后,市國稅局一副局長、某鄉科技推廣站站長等,也相繼都因同樣原因丟了“烏紗帽”。
五常還采取公開投票的辦法,一次罷免了公安局7名副局長、11名集體以權謀私的農業局正副局長、書記、副書記。
五常電視臺一位記者評價說:“肖書記開會布置任務根本就不發材料,大家必須仔細聽,因為誰不認真聽,誰落實不好就‘收拾’誰。”
幾年來,五常市實行了基層紀委案件聯查制度,處分違紀黨員干部698人,其中大要案159件,涉及科級以上干部85人,受撤職以上處分175人,收繳違紀金額449萬多元,挽回經濟損失3800多萬元。
五常市的一位鎮長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說,面對肖建春這種敢說敢為且敢處理的市委書記,很多干部都提心吊膽,“怕書記的火燒到自己的身上”。
《中國經濟周刊》在當地的采訪中,從普通百姓和政府官員等不同人群中獲得了同一個傳言,說肖建春今年可能就會調離五常市。比較權威的解釋是,連續六年擔任一個縣級市的市委書記,這在黑龍江省并不多見,更何況像肖建春這種“有名氣”的人。至于去向,有人說可能他會被提升,也有人說他可能會調到哈爾濱市政府的某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