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美國參議院醞釀新法案 中美貿易面臨高危時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6日 10:1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滕曉萌 特約記者 周默鳴 北京、美國舊金山報道

  美國參議員舒默這幾天在中國學到了一個新詞:“Five -Year -Plan”。

  當舒默等三位來中國“摸底”的美國參議員與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會談時,美國人指出,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積累了大量財富,卻消費不足;而美國人消費的東西卻超出支付能力
7個百分點,“由此導致了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局面”。

  這時,朱之鑫拿出了剛剛在全國人大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告訴他們,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認識到了消費不足這個問題,并且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著手改善。

  這令舒默們大為高興。不過,一個新詞匯終究不能改變他的決定。3月2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他對記者一再表示,自己比來中國之前更為樂觀了,“但在中國政府發出明確的行動信號之前,我們仍然將繼續推動提案。”

  這時離3月31日——“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也稱‘匯率報復案’)在美國參院投票的最后期限,只剩下8天時間。這一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如果中國不在6個月內讓人民幣自由浮動,就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產品征收27.5%的關稅。”

  樹欲靜而風不止。舒默一行,把中美經貿關系推到了“入世”四年以來最嚴峻的一場危機中。

  新提案:校正“匯率報復案”

  作為“匯率報復案”的始作俑者,舒默、格雷厄姆、科本三位美國參議員來華訪問,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令格雷厄姆大出意料的是,中國官員很坦率地跟他們談到了人民幣升值將帶來的巨大危機。“有一個我以前沒有想到過的因素,就是一旦人民幣升值引起資金大幅外流,中國尚不成熟的銀行業將可能遭遇危機。”此外,中國官員提到的具體困難還包括中國就業不充分、基礎設施不完善,一旦人民幣貿然升值,會引起巨大的社會問題。他們向美國客人反復承諾,中國會逐漸完善其匯率制度。

  但是舒默和格雷漢姆仍然堅持強調自己的“27.5%”。

  “中國政府已經讓人民幣升值了3%,這很好!證明了他們的決心。”格雷厄姆伸出了大拇指,“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3%并不是我們要的最終答案,我們需要更加明確的信號表明中國將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

  舒默一行接下來還要去上海和香港,了解當地業界和企業的看法,所以他們暫時無法說明回到美國后會如何向參議院報告。但是有一點舒默和格雷厄姆都表達得非常明確:他們決不會在逼迫人民幣升值上有所松動。

  “這一法案通過之后,中國和美國政府就必須坐下來就人民幣升值問題進行談判,這是我們樂意看到的。”舒默說。

  此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已經發出了“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等于自殺”的警告,認為對中國進行“匯率報復”只能產生反作用。對此,舒默在北京新聞發布會上輕蔑地說,自己的法案已經得到超過2/3的參議員支持,摩根士丹利的意見并不是美國政府的意見。

  當被問及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法案違反了WTO有關自由貿易的相關原則時,舒默說:“我對此不太清楚”。

  但其他美國政治家清楚地知道,“匯率報復案”不但有損中美經貿關系,而且確實違反WTO原則。基于這個考慮,新的對華制裁措施也正在醞釀。

  最新的消息是,另一份由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起草的針對對華貿易的提案將在下周公布,新提案的起草人是該委員會的兩位主席——來自愛荷華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查爾斯·格拉斯里(Charles Grassley)和來自蒙大拿州的民主黨參議員麥克思·鮑克斯(Max Baucus)。作為參議院最重要的委員會之一的領導人,他們在參議院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

  鮑克斯的新聞發言人卡羅爾·加斯莉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不能透露細節,但是“兩位參議員對中國在貨幣政策上的進展越來越感到擔心,本次提案會重提匯率問題。另外,美國國會對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下如何加強美國的權利很關心,本次提案也會強調這個問題”。

  據外電報道,這份新的提案是“在WTO”框架下的,顯然是對“匯率報復案”的一個校正。

  “我和很多參議員或者他們的工作人員都有過交談,我覺得很多參議員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取舍。他們不同意舒默如此嚴厲的提案,但是也不同意中國當前的政策。”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威廉姆·瑞施對本報記者說。

  “根據我們的評估,舒默的‘匯率報復案’表決推后的可能性正在進一步增大。”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對本報記者說,“但是在今后的幾個月,美國國會會有幾個對中國的懲罰案陸續出臺,因此,今年兩國經貿的危機并沒有實質改變。”

  中國政府努力斡旋

  中國政府給予了舒默等人相當的禮遇。在3天之中,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外交部長李肇星、商務部長薄熙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分別接見了他們。

  中國政府顯然希望,通過坦誠的溝通,讓這些議員充分了解中國。舒默雖然在參議員中影響很大,并且提出了“匯率報復案”,但此前卻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對于中國沒有任何直觀了解,這也成為“匯率報復案”被很多批評者詬病的一個原因。

  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官員在各種場合頻頻露面,剖析中美貿易失衡的結構性原因,并反復聲明,美國貿易逆差并不是中國的責任。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3月20日,中國政府高層在一個外企高管論壇上發表評論表示,美國把中國當作其自身結構性經濟問題的替罪羊,是不公平的,并且明確表示希望將此番話轉述給美國民眾。這是到目前為止,中國關于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最高層級表態;也是第一次有政府高層官員明確說出“替罪羊”一詞。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中國方面仍然希望,能夠在4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什會面之前,盡量為中美經貿創造寬松環境。例如,4月11日吳儀副總理和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將飛赴華盛頓參加中美商貿聯委會。薄熙來曾經表示,預測到2010年,中國航空市場還需要500架飛機,到2020年,還需要2000多架。外界預計,平衡中美貿易問題仍將通過采購美國的波音飛機和農產品來解決。

  另一方面,中國已經開始采取一些實際行動。3月8日,中國政府公布了《2006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表示未來一年內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僅在立法方面,就會起草、制定和修訂17項法律、法規,而執法方面也有7項專項整治措施。在中美工商界,知識產權問題一直列在企業關注的首要位置。

  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貨幣政策委員會2006年第一季度例會的決議: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擴大外匯市場,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但是,花旗環球金融(大中華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黃益平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政府雖然可能針對美國方面的壓力做出一些回應,但今后一兩個月內,人民幣大幅度調整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施加在人民幣匯率上的壓力越大,中國政府推動匯率調整的難度也就越大。”

  貿易保護主義的政治秀

  事實上,舒默的“匯率報復案”在2005年贏得參議院67票支持后曾經三次被迫撤回,一次是迫于外界巨大壓力,另外兩次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訪美(后因為卡特里娜颶風未能成行)和美國總統布什即將訪華。

  但是,今年2006年2月10日,美國公布2005年逆差達7258億美元,較上年增17.5%,其中對華逆差激增24.5%,達2016億美元。此數據立刻在美國國內引發“地震”,情勢急轉直下。尤其對于國會議員們來講,2006年正是中期選舉,他們必須找到一個“替罪羊”來宣泄美國選民的憤怒。

  “(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什么都不做。”舒默說。而另外一位美國記者說得更加明確:“對于中期選舉之前的議員來說,自己選區選民的利益,遠比另外一個國家的13億人重要。”

  于是,國會議員們紛紛拿出提案,如取消中國的永久性最惠國待遇、令美國國內的《反補貼法》適用于中國企業等等,“匯率報復案”也重新升溫。

  舒默在美國,已經被貼上了貿易保護主義急先鋒的標簽,他在中國也不無自豪地時時提到,前不久在他的積極參與下,美國國會阻止了阿聯酋迪拜世界港口公司收購案的例子。外界普遍認為,在國會如此狂熱的保護主義氛圍中,“匯率報復案”一旦付諸表決,通過的可能性極大,國會的力量甚至可能大到令目前支持率不高的布什不敢行使否決權。

  “中國政府最需要明白的是,美國國會完全可能通過一個毫無道理可言的提案。”美國最大的智庫之一、企業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德斯蒙德·蘭切曼對媒體說。

  在國內強大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下,甚至原本信奉自由貿易的美國政府也不得不配合行動。自從2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向國會正式提交了《中美經貿關系:更多責任和執行力的新階段》報告后,美國貿易官員像走馬燈一樣訪華:2月28日,美國貿易辦公室法律總顧問門登霍爾和負責對華業務的助理貿易代表蒂莫西·斯特福德訪華;3月22日,美國貿易副代表卡蘭·巴蒂亞訪華;下周,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和副部長雷文凱也將訪華。

  按照陶冬的表述,另一個潛在威脅是,美國

財政部在下個月公布的半年度報告中很有可能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者”,一旦這一“罪名”成立,將直接給制裁中國的行為提供法理依據。

  “即使舒默法案推遲表決,中國政府也不能放松警惕。”陶冬說,“中美兩國之間在下半年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甚至會比上半年還要大。”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7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