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
首先我熱烈祝賀“亞太地區小額信貸論壇”的召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人們的生活福利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在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比如環境污染、資源約束和貧富分化等等的問題。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變得更清潔,并讓每一個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獲得平等發展的機會,應該是21世紀里許多國家都將面臨的共同問題。
上世紀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分配方面,城鄉收入差距和地區收入差距卻不斷擴大,這一趨勢已經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有學者研究指出,在金融中介不發達的時代或金融中介不發達的國家,發展的機會往往只屬于有一定資本積累的人,而那些缺乏資本積累的人,則被排斥于經濟增長軌道之外,不能分享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但是,隨著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的創新和發展,在較為發達的金融體系中,那些原本缺乏資本積累但卻擁有某種生產技能或創業能力的人,將可以借助可得而適合的金融工具來獲得發展的機會。近些年來,小額信貸之所以能夠在國際范圍內獲得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國際機構和國際捐助者的關注,甚至獲得了一些發展中國家政府的明確支持,根本的原因就是小額信貸作為這樣一種可得而適合的金融創新工具,它有可能幫助低收入人口中那些有愿望、有潛力發展的人獲得提高收入和擺脫貧困的機會。在城鄉和區域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生活在中國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廣大低收入人口,以及眾多的個體生產者和微小企業,都急需獲得適合的金融服務,包括股本融資和小額信貸融資。
2005年以來,中國政府對小額信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第一,農信社的改革正在有序推進,全國獲得農信社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農戶,到2005年9月末達到7134萬戶,占我國2.2億農戶總數的32.31%,如果考慮到這2.2億農戶中有實際貸款需求的大約為1.2億農戶,那么農信社小額貸款實際上滿足了農戶貸款需求的60%。第二,中國銀監會2005年7月發布《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通過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利率風險定價機制、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違約信息通報機制等“六項機制”來推進小企業金融服務。許多銀行先后成立了專門的小企業貸款管理部門。比如,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在試點地區設立小企業信貸專業部門,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專門組建中小客戶部或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也成立了專業部門或團隊。此外,國家開發銀行也以特殊方式參與其中,已和臺州市商業銀行簽署了關于微小企業貸款試點工作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中國銀監會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05年末,中國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小企業貸款余額已達到2.68萬億元,比當年初增加2057.36億元。第三,在我國原有的大概300個由非政府組織主導的小額信貸項目的基礎上,有5個省在試點推動“商業性小額信貸組織試點”工作,目前正在順利進行。2005年底,兩家由私人資本投資的小額信貸機構已經獲準在山西平遙成立并開始發放貸款,更多的機構也即將在其它試點地區成立。
但截至目前,小額信貸的發展狀況仍然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為了促進中西部落后地區和廣大農村的經濟增長,并將這些地區的低收入人口納入經濟整體發展的軌道,使他們能夠分享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中國的小額信貸還需要發揮更多的作用。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國的信貸市場細分不夠,機構設置與風險控制要求不相適應,以及社會信用環境和法制環境不盡完善等。所以,為推進小額信貸的健康發展,我們應為之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一、發展為個體生產者和微小企業服務的小額信貸應以區域性金融機構為主體
個體生產者和微小企業的生產穩定性較弱,財務制度不健全,面向他們的征信工作也往往難以標準化,這使得信貸人員與客戶的零距離接觸變得至關重要,因而面向這類客戶的小額信貸就成了一項勞動密集型的工作。中國目前成功的小額信貸借貸活動,無不與信貸員本人的勤奮敬業及其與客戶建立的良好服務關系有關。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農業銀行有一位信貸員,16年來先后發放農戶貸款6000多萬元,上萬筆,無一筆壞賬,靠的是他走村竄戶了解每一家農戶。臺州市商業銀行貸款質量優良,依靠的是客戶經理“腳勤”來獲得“軟信息”,他們說:“只要老客戶一進門,我們基本能說出他今天來銀行的目的;只要客戶一提出貸款要求,我們也基本能即時答復貸與不貸或貸多貸少。以至客戶往往開玩笑說,你們臺州市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會看相”。
全國性的大銀行直接進入小額信貸領域開展零售業務,就會面臨高昂的風險控制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方面,大銀行會發現他們并不了解這些微小的、也顯得不那么正規的客戶的風險狀況,加上這些客戶可能無力提供足夠的合規的抵押物或擔保品,這樣大銀行在處理貸前的“逆向選擇”和貸后的“道德風險”問題時便會遭遇困境;另一方面,分別與數量眾多的微小客戶單獨談判,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而這些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可能還沒有復雜到可以為銀行帶來范圍經濟好處的程度。所以,大銀行直接操作小額信貸并無任何技術優勢。
從多個角度上,中國經濟發展都具有不平衡性。多層次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復雜的經濟結構,需要多層次的金融機構為之服務。因此,各種金融機構應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和各自的比較優勢,對信貸市場進行細分,準確地定位其主要目標市場和發展戰略。與全國性的大銀行不同,區域性金融機構在面向個體生產者和微小企業的小額信貸領域具有比較優勢。他們在處理信息和交易成本問題的時候,除了具有更多的先天秉賦之外,還可以訴諸一些正規金融機構無法采取的變通方法。區域金融機構位于社區之內,他們的經理往往更加了解社區內潛在小額信貸客戶的風險特征,同時可以借助客戶擁有的某種“社會資產”而不僅僅是經濟資產,來控制信貸風險,或者可能訴諸一些非正式的擔保或抵押替代,而這些對于大銀行來說都是很難實現的。所以,發展為個體生產者和微小企業服務的小額信貸,應該以發展區域性金融機構和社區金融機構為主。
二、創造適度競爭的金融環境,改善金融服務,降低服務費用
為提高縣域經濟和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我們應鼓勵創造適度競爭的金融環境。在工行、中行、建行等大商業銀行出于成本和風險控制考慮,而逐步減少在縣域經濟的分支機構時,農業銀行和農發行必須堅持為農業發展服務的方向,并通過改革盡快建立適應農業經濟發展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為減少大商業銀行機構調整的震動和增強對縣域經濟的服務,我們應鼓勵各大商業銀行對現有的縣域機構進行重組,也應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同時,應為在縣域內新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金融機構創造寬松的政策條件。
在中國縣域和廣大的農村,信用社已成為重要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我們必須深化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堅持信用社改革為農業經濟和農民服務的方向。改革中除了注重重塑農村信用社有效的的內部約束即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以外,還應該對農信社經營的外部約束,也就是市場競爭和可能的兼并活動,給予適當的重視。我們建議對農村信用社傳統的“一鄉一社”制度進行改革,放開農信社跨區經營和相互競爭,同時打破區域內只允許設立一家信用社的限制,適度鼓勵新機構的設立才能激發農信社為農村經濟服務的活力。
我們應通過稅收政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將資金輸往農村,推進農業經濟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的步伐。
三、合理引導民間金融,為正規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長久以來,民間融資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如果只是用自己的資金從事借貸活動,并遵守國家有關法規對利率的限定,那么民間融資就不會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危害,相反它成了正規金融有益的補充,而且可以充當社會金融需求的顯示器。從以往的經驗看,凡是民間金融出現問題的,往往都是有人未經許可,非法從事公眾融資活動所導致的。我認為,防止社會金融混亂的良策是建立疏導和嚴懲并重的治理機制。
正常的民間金融往往依托于親緣和社區關系的制約,有較低的征信成本和較強的失信懲戒力,因而效率較高,但金額一般較小。出于對公民財產運用權的尊重和公民之間締結合約自主權的尊重,民間金融應是一種法律范圍內的正常現象。但民間融資有時也會被一些不法之人利用,為保護公眾的利益,政府對民間融資給予引導和規范是非常必要的。像南非有《高利貸豁免法》,他們雖然對高利貸有懲戒之規,但那些經過登記的小額放貸行為卻可以不受“高利貸法”的限制。讓民間融資公開化,既有利于對借貸雙方利益的維護,更便于借款人積累信用走向正規融資。
在中國信用環境尚不健全的形勢下,通過地方政府制定規則,在合同法的約束下利用個人征信系統,允許個人或專門的公司用自有資本從事小額放貸可能是引導民間融資逐步走向規范的現實選擇。給公民以融資的便利,降低從事合法金融活動的門檻,才能從源頭上減小人們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概率,也才能更有效地打擊不法分子的犯罪行為。
2004年的中央1號文件就要求“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積極興辦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多種所有制的金融組織”。2005年中央1號文件已經明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貼近農民和農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而2006年中央1號文件則進一步指出“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貸款組織。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規范民間借貸。”實際上,連續三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要求在農村金融體系中鼓勵制度創新,而近兩年則明確了小額信貸作為一種適當的金融創新應該予以大力發展。當然,小額信貸組織不會成為農村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的確是激活農村金融的催化劑。政府的職責是維持社會經濟秩序,在尊重公民經濟自主權的同時,讓他們對自己行為的后果負責。公民把資金交給第三者集合起來運用,政府有責任提示風險并對接受資金者進行審慎性監督,這正是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責所在。但對于擬議中的小額貸款公司,我們不允許他吸收公眾存款,而是只能運用來自有限幾個股東的自有資金和來自一個機構的批發性融資開展相關業務,而與資金運用相關的風險,要由小額貸款公司的股東和資金批發機構來承擔。這樣,即使運作失敗,也不會給社會帶來外部危害。而一個運作良好的小額貸款公司,將會贏得社會的信任,他的融資渠道最終也可望逐步拓寬,或為設立某種新的金融機構創造條件。為規范貸款行為,我們建議由中央或地方制定《放債人管理規定》,由工商部門對放債機構進行注冊管理,由個人信貸登記系統進行放債登記并對借貸雙方進行基本的金融知識培訓,由法院對借貸合同的糾紛進行裁決。
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可以將全社會變成一個金融大學,在這所大學中,公眾的風險意識和信用水平會逐步得以提高,而那些有志于從事金融服務活動的人們,也會從中得到歷練。我們期待著中國社會能在這一問題上達成共識。
(本文系吳曉靈副行長2006年3月22日在亞太地區小額信貸論壇的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