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就業目標需要金融業大力支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09:58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付平 “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控制在5%以內—— “在下一個五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
“‘十一五’期間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控制在5%以內,比‘十五’期間要高,這說明失業率逐步上升的勢頭不會逆轉,‘十一五’期間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不無憂慮地對記者說。 下面的這組數據顯然印證了鄭功成的說法。據報道,今后三年,我國城鎮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人數在2400萬左右。而在勞動力需求方面,每年可實現就業1000~1100萬人,年度勞動力缺口約為1300~1400萬人。歷史遺留問題也有待消化。國企下崗職工還有200多萬,集體企業下崗職工有400萬,國企實施政策性破產還要安置360萬職工。此外,高校畢業生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任務也很繁重。 那么,究竟該如何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就業目標呢? 勞動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表示,將實施發展經濟與促進就業并舉的就業發展戰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現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同時,完善并實施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基于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重點做好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和輔業改制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問題。加大對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城市和困難行業的支持力度,解決好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另外,還要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 莫榮也對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要解決就業問題,從政策上講,要繼續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從實現手段上講,要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另外,還要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并且積極鼓勵自主創業。 當然,要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就業目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需要掌握資金配置權的金融業的大力支持。 莫榮告訴記者,2000年,他們曾在湖北武漢做過一次調查。在630名自辦小企業的創業者中,100%的人都表示需要資金;但只有一半的人能夠得到各種形式的借款;而得到銀行貸款的竟只有一人。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早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2002年,支持就業和再就業的小額貸款政策被納入積極的就業政策。央行也反復強調,要指導金融機構認真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方針,加大對增加就業、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等經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 為逐步建立和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工作的長效機制,促進擴大就業和再就業,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改進和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通知》。與以往相比,新政策有幾項值得關注的改善。 首先,進一步擴大了小額擔保貸款對象范圍。凡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的人員、國有企業所辦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業1年以上的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持有軍人退出現役有效證件的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以及持有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核發的失業登記證明的其他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均可按照有關規定向銀行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同時,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對自愿到西部地區及縣級以下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其自籌資金不足時,也可向當地經辦銀行申請小額擔保貸款。 其次,積極發揮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帶動個人就業的倍增效應,推行創業培訓與開業指導、項目開發、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模式。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積極開發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等適合下崗失業人員創業的項目。對參加創業培訓、完成創業計劃書并經過專家論證通過的人員,在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時可進一步降低反擔保門檻。對經創業培訓后獲得小額擔保貸款的人員,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定期了解其經營狀況,提供咨詢服務,幫助解決出現的問題。 另外,要求相關金融機構建立區別于其他商業性貸款考核制度的小額擔保貸款單獨考核制度。在操作規范、勤勉盡責的前提下,經辦銀行的小額擔保貸款質量考評情況可不納入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考核體系,不影響經辦銀行和信貸人員的年終評比、獎勵和晉級。 對此,莫榮表示,盡管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確在不斷完善,金融業對就業和再就業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但仍然存在著對小額貸款控制過嚴的情況。一方面,銀行缺乏優質的貸款客戶;另一方面,又不肯把目光投向廣大的城鎮勞動者以及農民。實際上,在調查中,他們發現,勞動者個人小額貸款的償還率還是很高的,甚至比很多大企業要好得多。當然,對銀行而言,放松小額貸款限制的最大問題就是貸款成本較高,因此,銀行應在服務方式和策略上進行轉變。 “不可否認,小額貸款同樣也會存在風險,但與積極鼓勵創業、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相比,這種風險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莫榮最后強調,“毫無疑問,金融業應繼續加大對就業和再就業的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