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南看新農村建設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09:52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FN記者 陳子牧 周闖 通訊員 王峰 寫在前面的話 春風拂面,萬物更新。
2006年的春天,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號文件的發出,令人鼓舞振奮。今年“兩會”剛剛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又立足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這就是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并且號召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新農村建設。 “種糧不繳稅,上學不交費,看病不太貴,貸款不費勁”,這是一號文件為中國9億農民描繪的美好前景。支持新農村建設金融大有可為。日前,本報記者兵分數路,足跡踏過大江南北、長城東西,下至田間地頭、基層金融保險機構,上至金融總部、省市領導和有關專家,作了一次全方位、較深入的新農村建設與農村金融改革的互動報道。 我們看到,過去的數年中,各金融、保險機構克服種種困難,為“三農”付出了大量勞動和心血,他們支持的許多項目都取得了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應該說,金融支農碩果累累。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說,農村金融所有制結構單一,供給渠道狹窄,體制則相對僵化,農村資本大量流向城市和企業,這種狀況也無法適應“三農”的發展需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因此,創新性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就成為今年一號文件和“十一五”規劃最大的亮點。對此,我們在采訪中也進行了思考和分析,有關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包括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改進服務,繼續發揮好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要更好地界定與發揮政策性銀行的職能,提高履行公共服務的作用;商業銀行要按照商業化、市場化的原則,緊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進行合理布局,大力增加對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農產品產業帶、主導產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的資金投入,提高對農業重點龍頭企業的綜合服務水平,支持外貿和新興領域的農村商業企業,擴大對農村私營業主、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覆蓋率等等,這些在我們的報道中都會有所涉及。我們同時也希望關注農村金融改革的有識之士,能夠為建設新農村發揮金融作用,建言獻策。來稿請發至jizhebu@financialnews.com.cn,我們將在新聞版的重要版面和金時網上予以刊登并展開討論。 今年2月,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向外界披露,到去年底,蘇州市和無錫市已全面達到了江蘇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25條指標,昆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太倉和江陰六個縣級市成為江蘇省首批全面小康達標的縣級市。 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都有一個美好的憧憬,“有一部自己的轎車,有一幢自己的小別墅……”這是蘇南一位農民十年前面對自家村頭平房時的憧憬。時過境遷,“如今,駕著私家車,行駛在自家小洋樓前的柏油路上,每天打開窗戶,就能聽到鳥兒在歌唱,處處是綠樹藍天、清新宜人的美景……” 讀過這位農民在“百姓話小康”征文中由衷的表白后,你會不由得感慨于蘇南農村的變遷。在蘇南農村的所見,則使你對新農村的認識由朦朧到清晰。早春三月,記者穿行于昆山、張家港、江陰這三個極具代表性的蘇南縣級市,目睹了新農村的經濟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 一 蘇州昆山淀山湖鎮沈灣村晟泰農民新村,古典歐式風格的公寓大樓錯落有致,曲徑通幽的弧形路網和極具匠心的人文布景,無不透出舒適怡人的氣息。這里配套有超市、商場、宴會廳、娛樂設施等為一體的中心會所,閉路電視、電子安防、寬帶網絡等智能化系統配備齊全,區內還建有秸桿氣化站和污水處理設施,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也許有人對眼前的一切不以為然,隨口說出“又是些形象工程而已”,這樣的結論下得過于武斷。接下來的采訪使我們真正了解到,在農民人均年收入超過8000元人民幣的蘇南,農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而且,美樓華屋也并不是新農村的惟一標志,生活質量的提高還可以從多方面的保障中體現。張家港金港鎮元豐社區同樣是新樓成片、綠草如茵,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2003年8月撤村建居后組建的安置小區。為幫助失地農民,鎮政府建立了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體制。首先是按年齡段對失地人員發放生活補助費,為他們辦理征地保養金、合作醫療保險。到目前為止,元豐社區有1656人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保險,152人參加了城鎮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其次是對失地、失業人員實行“免費培訓、優先推薦”的辦法促進上崗就業。對于低保困難家庭,實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確保戶人均收入不低于300元。另外,社區還開辦“愛心超市”,特困戶憑發放的“愛心申領卡”到愛心超市專柜購買商品,同類商品的價格低于市場價20%。 所有這些自然不是憑空而來,蘇南近一二十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此提供了堅實基礎,當地政府的富農政策也是缺之不可。 以昆山為例,2005年,在最新出爐的全國百強縣榜單上,江蘇昆山首次折桂。每天,昆山引進的境外投資超過1500萬美元,實現的出口額超過4500萬美元,創造財政收入3000多萬元,完成GDP近2億元。 昆山市領導有這樣一個共識:富民,不僅要富市民,更要富農民;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不僅要政府幫助致富,更要自主創業致富。按照這一思路,昆山市“六管齊下”:創業富民、就業富民、物業富民、股份富民、社保富民、幫扶富民,堅持做實富民工程。在就業上,將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實行就業培訓零收費政策,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在社會保障上,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目前,城鎮三大保障覆蓋率和農村保險覆蓋率均達到99%。昆山“富民優先”的政策產生了巨大的富民效應。三年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4.7%%和10.5%%。 在昆山市千燈鎮大唐村,行走在現代化農業示范園里,鎮副書記張國根告訴記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的就是增加農民收入。為了使農民能致富,鎮、村領導想盡了辦法,這里實行的是農民土地股份制,由鎮財政、村收入、農民個人三方共同出資出地建設園區。對于基礎設施,由鎮財政統一支出。他很自信地告訴記者,大唐農業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園盡管投資1500萬元,但就憑游人的門票、餐費、蔬菜出售等收入,用不了幾年就會賺個盆滿缽溢。 由于篇幅原因而未曾提到的江陰等地,農民新村也是隨處可見,農村的社會保障已經普及,鄉鎮工業同樣生機勃勃,政策引導可謂異曲同工。 二 盡管蘇南是一個資金相對富足的地區,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仍然離不開金融部門的支持。正如當地政府一位官員所說,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蘇南小康社會不可能進展這么快。 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為支持農民集中居住,在生產建設方面,積極支持鎮村兩級通過土地規劃,開展標準型廠房建設,讓這些鎮村“筑巢引鳳”,招商引資,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鎮村經濟實力,實施富民工程。如鳳凰鎮雙龍村,去年商行對其投放貸款3000萬元,用于該村標準型廠房建設,開發總面積達到42000平方米。目前有家韓國企業已與該村洽談,并建立了租賃意向。 江陰農村商業銀行為支持鄉鎮企業發展,在融資渠道的選擇上,不拘泥于貸款這一種方式,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和控險方式的不同,積極簽發銀行承兌、辦理銀行匯票貼現等;在抵(質)押品的選擇上,摒棄過去僅限于存單、房產、土地的狹窄選擇,積極辦理有價證券、倉單等質押,手續隨到隨辦。全年累計簽發銀行承兌匯票余額34.7億元,比上年增16.7億元;新增銀行匯票貼現9.2億元,余額達到13億元。 金融機構、企業、農村三者間良性互動,是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處。江陰農村商業銀行向衛崗乳品有限公司累計貸款2930萬元,對該公司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2005年衛崗乳品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利潤700萬元,不僅讓市民喝到了放心奶,而且使周邊鄉鎮農戶養牛數由原來的500多頭快速發展到10000頭,帶動農戶2000多戶,使農戶戶均年增收2000多元,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改善了農業產業結構。 前面曾出現過的昆山“晟泰農民新村”,是另一種典型。當初由農村信用社貸款支持的村股份制企業晟泰集團開發了農民新村,在村民以較低的價格購房的同時,招收村民在其集團工作,而集團部分收益進一步補貼社區,到目前為止企業貼補已達3000多萬元。這里每戶村民按房屋每一平方米100元以股份形式投資集團,40年內集團用此款的分紅來維護新村的運行……這種金融支持企業、工業反哺農業的市場化運作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無庸諱言,即使在經濟發達的蘇南,同樣也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張家港市政府副秘書長劉東興的幾個問題提得很具代表性:一是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新農村建設中農民居住集中、社區公益性投入和農民生活醫療保障等方面有大量的投資需求,資金短缺勢成必然。因此建議金融部門就解決推進新農村建設資金短缺問題,制定出臺有關政策,比如政策性銀行要有專門用于新農村建設的定向貸款。二是在農業,特別是純農業方面,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多,風險比較大,許多銀行持謹慎態度,就是有“農”字頭的銀行,在貸款時也是手續多、門檻高、數額小。應將農業貸款納入政策性扶助范圍。三是加大對微小企業扶持力度。農民在創業中,盡管有項目、有技術、有發展前景,但苦于無資金,而農民居住房屋有價卻不能作抵押。另外,農民手中的村民合作社的股票也不能作抵押,擔保抵押實行多渠道的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實踐。 在蘇州、無錫等地,農村信用社已悉數改制成農村商業銀行,盡管“支農主力軍”這一角色定位不變,但在涉農貸款方面,過去也許行之有效的一些行政命令已不合實際,強制執行往往會給農商行帶來傷害,同時有違公平競爭原則,不利于農商行的可持續發展。各界所詬病的農村商業銀行壘大戶現象被普遍認為是弱化服務“三農”的具體表現,地區差異、經濟狀況不同以至“無農可支”等等爭議暫且擱置,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發生沖突時,政府須考慮采取更為靈活市場化手段、采取經濟手段引導推動銀行服務“三農”才是更現實方法。一位農村商業銀行的行長對記者說,比如政府方面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獎勵、激勵機制傾斜于服務“三農”的銀行與信貸項目,將某些向農業的補貼轉移到銀行,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化調節,其效果會是明顯的。 無論如何,我們看到新農村的架構已被搭建,蘇南模式可做效仿。在采訪中我們聽到很多,有一句話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發展要穩定、生活要富裕、差別要縮小”,這是當地一位人民銀行縣支行行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這里的人們就是在用自己的實踐努力把這種理解變成現實。蘇南三市的跨越在江蘇乃至全國都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盡管地域不同存在著各類差異,但是可以期待,今天的蘇南,就是中國遼闊農村土地上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