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工業和皮革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2005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國內生產總值18.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604億元,比上年增長2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9%;進出口總額1.42萬億美元,增長23.2%;實際利用外資超過603億美元;城鎮新增就業超過90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55元。
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表現出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煤電油運供求矛盾有所緩解、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銷銜接基本正常、產品價格漲幅回落的特點,各項經濟指標超過年初預期目標。
輕工業在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國內外市場需求拉動進一步增強的帶動下,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運行質量提高的良好態勢。“十五”期間,輕工業在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繁榮國內市場、穩定出口增長、積累建設資金、促進經濟發展、帶動解決“三農”問題、緩解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年中,規模以上輕工業生產總產值增長了2.5倍,利潤增長了2.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2.6倍,創造新就業崗位累計500萬個,年均增加就業100萬人,各種所有制和多種形式的輕工企業都得到了發展,一批民營企業迅速成長。2005年規模以上輕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6萬億元,同比增長26.3%,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產銷率97.7%,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5萬億元,同比增長26.5%;利潤總額2061億元,增長31.3%。實現進出口額2446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941億美元,增長23.5%,進口額505億美元,增長6.7%。
皮革工業作為輕工業中的重要產業,在服務三農、出口創匯、擴大就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2005年度皮革行業經濟運行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生產效益繼續增長,出口保持穩步提高。 2005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3185億元,增長26%;產品銷售收入3014億元,增長26%;實現利潤126億元,增長39%;實現出口額327.1億美元,增長19.3%。其中:皮鞋出口171.1億美元,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73.1億美元,毛皮服裝出口18.7億美元,分別增長24%、17%和40%。進口41.5億美元,增長7%。
(二)主要產品產量增幅較大,比較優勢進一步顯現。2005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生產輕革5.5億平方米,皮鞋25.3億雙,皮包(袋)5.5億只,革皮服裝6640萬件,分別增長19%、14%、3%和3%。我國原料皮資源、皮革產品產量、出口均名列世界前茅,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皮革生產大國。隨著近年來我國農牧業的較快發展,皮革行業資源豐富、產業鏈完整、勞動力密集及帶動就業的比較優勢進一步顯現。2005年全行業就業人數500多萬人,新增就業40萬人(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新增就業17.7萬人)。
(三)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品牌戰略成效顯著。企業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產品質量,品牌意識不斷增強。截止2005年底,全行業已有23家制革龍頭企業的產品獲得“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使用資格,400個家皮鞋、皮衣、皮具產品獲得“真皮標志”證明商標。我國皮革、毛皮及其制品質量普遍達到國際中檔以上水平,部分輕革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四)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區域布局更加協調。皮革行業結構不斷調整,產品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制成品加工水平有了質的提高。區域發展進一步協調,東部發展繼續加強,中部發展保持穩定,西部發展步伐加快。行業布局初步形成了浙江溫州制鞋、海寧皮革服裝、河北辛集羊皮服裝、福建晉江運動鞋、廣州制鞋和廣州花都區獅嶺鎮皮具業、浙江桐鄉、河北肅寧、河南桑坡毛皮原料加工和四川西部武侯工業園、重慶璧山鞋業等各具特色的生產格局。2005年皮革行業完成投資額188.7億元,其中:制鞋業投資80.7億元,皮革服裝制造業投資19.6億元,全年新投產項目318個。
(五)推行清潔化生產,節約與環保狀況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皮革企業采用清潔化生產工藝,采取集中制革、統一治污、中水循環使用等措施,節約了水資源,減少了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了末端污染治理的效果。目前,我國規模以上制革企業基本都建有污水處理系統,90%以上污水做到了達標排放;50%以上制革企業已經采用節水工藝,皮革生產中的節約與環保狀況不斷改善。
二、行業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夠合理。個別地區盲目投資,造成重復建設,產品總量有供過于求的趨勢;部分產品科技環保質量不高,鞋類產品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產品結構不盡合理。
二是出口增長方式粗放,對外貿易摩擦頻發。近年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皮革產品出口貿易磨擦呈上升趨勢,但同時也反映出出口增長方式粗放,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2005年皮面皮鞋出口貿易中,一般貿易僅占33%,且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雖然出口數量增長較快,但單價增幅緩慢,部分產品價格下降,質量下滑,無序競爭進一步加劇。
三是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問題需要高度重視。一些制革企業較為集中的地區,水質污染現象還較為嚴重,污染治理任務艱巨。一些企業的職工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2006年重點工作
“十五”期間,我國重化工產業發展比較快,同時也帶來投資結構不合理、資源能源消耗大、環境負荷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日趨突出等問題。中央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把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擺在“十一五”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重要位置。把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技進步、自主創新,加大產業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針對輕工業明確提出:“著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質量,增加品種,滿足多樣化需要,鞏固和提高輕工業競爭力。運用信息、生物、環保等新技術改造輕工業,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去年底,溫家寶總理對輕工行業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視對于促進消費和擴大就業有巨大作用的輕工行業的發展。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對輕工行業的發展以及對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視和相關政策的實施,標志著輕工行業,包括皮革行業面臨新的巨大的發展機遇。
2006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精神和有關要求,繼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皮革工業健康發展。重點推進以下幾項工作:
(一)堅持創新原則,促進行業持續發展。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靈魂,要積極倡導科技創新,引導傳統皮革產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進企業自主創新。一是完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二是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三是組織實施企業自主創新專項;四是加強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重大產業技術研發。
(二)促進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更新發展理念。運用市場機制和政策調控、經濟調節手段,合理控制產能,促進行業內產業鏈的科學銜接。大力推進節約生產、環保生產、循環經濟,努力使增長方式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向以質量效益為主。
(三)注重市場開拓和培育,實施“走出去”戰略。鞏固美國、日本、歐盟等出口傳統市場,實現從量向質的轉變,提高產品質量,增加附加值。努力開辟非洲、南美洲、東歐等新的國家和地區市場。鼓勵國內有條件的企業通過資本輸出、技術輸出、品牌輸出的方式到境外有市場潛力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辦廠。
(四)繼續推進品牌戰略,打造自主知名品牌。立足國際化競爭,堅持以企業為品牌戰略實施的主體,堅持品牌創建、品牌培育和品牌發展相結合,把品牌建設與企業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繼續支持皮革協會做好“真皮標志”工作,打造具有國內外市場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努力提高自主品牌在國內生產和出口產品中的比重。衷心希望新聞媒體加大對自主品牌的宣傳、推廣工作,擴大我國自主知名品牌的國內外影響。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行為要及時給予曝光,同時要注重正面引導,宣傳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
(五)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支持產業集群發展。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應支持在發展基礎較好的產業集群區域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在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質量檢測、人才培訓、信息咨詢、信貸服務、電子商務等方面,為廣大中小企業和各種所有制企業提供服務;按照聚集化、規模化、國際化的要求,集中力量培育若干皮革特色基地,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
(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環境友好發展。積極探索皮革行業循環經濟的運行模式,走節約型經濟發展之路。在綜合利用、廢舊物回收、節約能源和水資源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實現發展目標。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環保意識,加快對技術成熟、成本合理的污水治理技術推廣,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加強環保監管力度,堅決關閉污染治理不合格生產企業。
(七)有效應對貿易摩擦,進一步維護產業安全。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提高對外貿易摩擦應對能力,切實維護產業安全。要樹立和諧社會理念,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營造貿易交往和諧相處和利益共贏的氛圍。要加強國際貿易規則的學習、培訓,熟悉和遵守國際貿易的有關規則,學會合理規避貿易風險、積極化解貿易摩擦;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完善行業預警機制,建立信息溝通制度,加強緊急應對組織建設,維護產業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