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新農村建設的著眼點與發力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1日 18:4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本刊記者吳德銓/文

  這是一次重要的戰略轉變,農業、農村和農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06年3月, “兩會”落幕,新農村建設已然開篇。

  “一號文件”提出,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
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

  財政的傾斜與引導

  財政部長金人慶曾提出“要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那么,新農村建設,國家財政要投入多少錢,怎么用這些錢?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現在有說要幾萬億,我看不現實。”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農業問題專家盧邁接受《證券市場周刊》采訪時說,新農村建設要因地制宜,北方的村子居住集中,可以建水塔集中供水,而南方鄉村居住分散的地方,可能就沒有必要修水塔,山泉引下來通到各家各戶就行了。比如陜西那樣比較貧困的地方,要解決的是改灶省煤、改畜圈遠離人居,修路改廁、改造小學校,這些是很實在的事情。另外,多搞一點疾病預防,建村的衛生所,改善公眾衛生,這是比較迫切的,其他的可以根據需要慢慢來。

  他說,根據在陜西、福建、浙江等幾個省調查的情況看,新農村建設搞整村推進,平均每個村100萬元應該差不多。全國68萬個村莊,扣除一些有積累、自己能搞建設的鄉村,如果全國有50萬個村莊需要財政投入,大概需要5000億元;用10年時間,每年投入500億元。政府預算中下到各部門、可以整合到縣一級財政使用的,如扶貧款、修路款等,大約有一二百億元,國家財政每年增長大約5000億元,每年從新增財政里拿出300億元-400億元投入到新農村建設,是可以承受的。

  3月8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表示,要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調整財政支出存量,把增量重點向農村傾斜。2006年預算安排支持農業的資金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與此同時,全面取消農業稅;完善和強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十一五”期間,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投入2182億元,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08年全面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以農村鄉村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制度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使農民負擔不反彈。

  農村基礎設施是受惠重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新農村建設將貫穿于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一直到2050年國家財政要投入多少難以準確估算。應該注意的是,國家財政用于農業支出的比重呈下降狀態,“八五”為9.75%,“九五”為9.29%,“十五”為8%左右。盡管財政對“三農”支持力度不小,但歷史欠賬太多,財政支持總量仍在較低水平。經濟學家蕭灼基建議,“十一五”期間財政支農比重應該達到10%,2020年前爭取增加到12%左右。

  韓俊提醒說,長期以來,社會效益顯著、受益對象不僅限于農業的重大水利、林業生態建設工程一直統計在農業投資中,夸大了政府支農投資規模。“十五”期間,中央在農業基礎設施上投資2840億元,其中重大水利和生態工程占70%以上,直接用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僅占11%。而且,地方財政支農預算在執行時存在重大偏差,尤其縣級財政支農支出水分很大。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中財政投資的重點領域。農業部的研究認為,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主要在交通、水利、燃料、飲水和環境,而農村與城市的銜接在道路、水、電等公共設施,因此農村規劃應著力在這些方面,尤其是交通,對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收入非常有幫助。“路修到哪里,貧困就解決到哪里。”據國際研究機構的數據,較好的農村道路,可以使化肥成本降低14%,收入增加12%,方便的運輸條件能促進農產品深加工。

  盧邁表示,每年500億元左右的公共財政投資,不是太多但是會產生相當大的效果。舉個例子,韓國在1970年代開展“新村運動”,鼓勵農民自主制訂計劃,鋪路架橋,建設會館和游戲場等公共設施。從1971年到1973年期間,韓國政府投入“新村運動”119億韓元,所取得的成果為總投資額的5.6倍。

  創新機制提高生產力

  “扎實穩步推進”是一號文件為新農村建設定的步調,但社會輿論對財政傾斜下的新農村建設仍寄予很高期望。專家提醒,新農村建設旨在加快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是首要目標。如何保證投入產出?唯有創新投入產出機制,形成農村新生產力。

  投入機制方面,“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要靠財政。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要發揮先導作用。”韓俊表示,全國有60多萬個村莊,把村莊一級農民可直接受益的公共設施都納入公共財政支持范圍不現實,政府投入只起引導作用,要發揮農村社區集體組織和農民在投入中的主體作用。發展農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現代農業要搞好農村金融改革,為社會資本進入農業和農村創造環境。

  

北京大學
中國經濟
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小、投資分散,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去落實,可以采取中央政府下撥資金專款專用,規定地方各級政府必須追加一定比例配套資金的辦法。同時,讓農民出一點錢,讓他們有積極性參與、監督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

  除了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透明化,盧邁建議說,在中央財政增加對地方和基層干部轉移支付的同時,要進一步改革干部的績效評估辦法,可以借鑒目前在計劃生育等工作中采用的百分制計分卡,增加新的指標內容,讓農民參與對干部工作的評估。

  對于農村生產力的問題,農業部副部長尹成杰近日表示,必須把建設新農村的根本任務放在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上,最重要的就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但是,我國現代農業的建設還是初步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

  尹成杰認為,要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科技的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廣開農民增收渠道的同時,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務工的勞務收入;加強農民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農民就業和增收能力。

  此外,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農村商品流通體制落后。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表示,農產品市場交易手段落后,農產品批發市場中,98%以上是以傳統的現貨、對手交易為主,代理結算還不普遍,會員制、競價拍賣、遠期合約交易和期貨交易方式處于萌芽階段。要把農產品市場建設納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范疇,新建、擴建和改造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