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產能過剩時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0日 17:41 《中國商界》雜志 | |||||||||
2006年初,產能過剩問題成為中國經濟運行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問題。 中國整個社會融資結構中,銀行貸款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自然會有這樣的擔憂:前幾年經濟快速增長進程中投放的大量信貸,在經濟增速減緩時,是否會成為新的不良資產包袱?
所有的跡象表明,中國進入了產能過剩時代。 目前,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汽車、銅冶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水泥、電力、煤炭、紡織行業也潛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具體來看,鋼鐵產業生產能力已經大于市場需求1.2億噸,可是還有在建能力7000萬噸、擬建能力8000萬噸。電解鋁行業產能已經高達1030萬噸,閑置能力就有260萬噸。汽車行業產能已經過剩200萬輛,在建能力220萬輛,正在醞釀和籌劃的新上能力達800萬輛。這些行業在總量過剩的同時,企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也很突出。 一些產能過剩行業的產品價格正在大幅度回落。2006年初,鋼材價格已經下滑到2003年末的水平,而且相當部分鋼材產品價格已跌破成本,鐵合金產品價格下降20%至30%。與此同時,企業的效益大幅度下滑,虧損企業增加。 從目前趨勢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后果還在進一步發展,如果不抓緊解決,任其發展下去,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就會明顯加劇,結構不協調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企業倒閉和職工失業就會顯著增加,銀行呆壞賬就會進一步擴大。正因為如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并把解決這一問題作為2006年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 產能過剩,一方面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推動結構調整的難得機遇。從以往的經驗看,在經濟過熱、需求旺盛、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落后企業、落后技術、落后產品還都有生存空間,企業缺乏調整結構的外部壓力和內在動力;而在供給能力大于市場需求較多的情況下,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才會有調整結構的意愿和壓力,市場也才有條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產能力。 產能過剩是所有市場經濟國家必定要經歷的,它是經濟周期性波動造成的。中國的產能過剩,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更多是轉型經濟的特殊性導致的。產能過剩會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價格競爭激烈、銀行呆壞賬增加,進而影響就業水平,帶來更多國際貿易糾紛,最終減緩經濟增長速度,這與上個世紀發生在西方國家的經濟危機有相似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