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第一案”陷入膠著狀態
3月16日,歐盟成員國投票初裁是否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正在進行。這次反傾銷風波,始于2004年9月17日。這一天,價值上千萬的中國鞋毀于一旦。
在西班牙埃爾切市,很多人腳上可能還穿著“made in china”的鞋子,而他們手中的
火把,卻無情地扔向了中國制造的鞋子。
問題是,那些鞋子沒有任何質量問題。而惟一的原因,就是太便宜了!
近年來,在我國對外貿易進入擴張期的同時,中國開始成為全球貿易爭端的最大受害國。據世貿組織統計,自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以來,成員方反傾銷立案中涉及中國產品的調查占總數的1/7左右。
中國涉嫌“市場擾亂”
2004 年下半年開始,世界上發生了多起針對中國鞋類產品的貿易摩擦,其中有些上升為貿易沖突事件。 12月,意大利制鞋協會就向歐委會提出過申訴,要求針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所有鞋類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此事引起我國商務部和行業協會的高度重視。因為2005年是我國加入WTO過渡期結束的一年,一直困擾中國鞋類出口到歐盟市場的配額制隨著2005年的到來退出了歷史舞臺。
2005年2月1日,早有打算的歐盟正式對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實施“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歐盟鞋業協會( CEC )擬向歐委會提出對我鞋類設限申訴。這表明歐盟要對我國進入歐洲的鞋類產品采取抵制行動。4月中旬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鞋業大會上,歐盟對我國鞋類發出了明確的設限信號。
歐盟委員會稱:“由于已經注意到歐洲制鞋工業擔心中國對歐出口的鞋數量猛增從而影響市場的穩定,歐盟將考慮對中國鞋類進行反傾銷調查。”
意大利鞋類行業協會于2005年6月6日表示,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鞋類行業組織將于6月15日提出要求,限制中國皮鞋的進口。該協會會長索亞那透露,為了讓歐盟接受中國正在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售鞋的觀點,意大利制鞋商 2 周來已經發出了200封投訴信。到6月8日,歐盟終于拿出了這份令歐洲貿易保護主義者大喜的數據。簡單地分析,這份單方面統計的數據是合了他們的用意:中國對歐盟的皮鞋和布鞋產品出口前4月增長近8倍,將歐盟鞋類產品價格拉低了28%。由此,歐盟表示,中國涉嫌在歐盟市場造成“市場擾亂”。
2005年6月10日,中國同歐盟紡織品貿易談判達成協議,喜悅勁頭沒能持續兩天,中國鞋又出問題了。6月12日,歐盟委員會作出決定,對來自中國的勞保鞋實施反傾銷調查。7月7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應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制鞋企業的要求,歐盟將對部分中國等地產皮鞋、運動鞋和勞保鞋發動反傾銷調查。
應對“反傾銷第一案”
針對來勢兇猛的歐盟鞋類“反傾銷第一案”,中國商務部、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皮革協會及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山東、溫州市等各級政府、協會早已予以高度重視,組織中國鞋企共商應對大計。
2005年7月3日,北京京廣中心宴會大廳里,中國業界人士與歐盟三位鞋業主席齊聚一堂,試圖在官方進行磋商之前,進行民間的對話溝通。會上中國輕工業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欒春生立場鮮明、據理力爭。他表示:“歐盟官方對我國鞋出口統計存在多處錯誤。歐盟鞋業主要是自己的問題,來自中國的沖擊只有20%。”欒春生提醒中國制鞋企業:“面對反傾銷企業一定要應訴才有勝訴的可能。”
與欒春生忠告相對應的是,本輪歐盟反傾銷調查的我國最大的勞保鞋生產企業,浙江賽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則姆表示,集團已請好律師,積極準備應對歐盟對我國勞保鞋開展的反傾銷調查。陳則姆稱,企業應訴反傾銷的主要策略是“無損害抗辯”或“爭取市場經濟地位”。他認為,“爭取市場經濟地位,降低反傾銷裁定稅率”將是勞保鞋企業應訴自保的核心內容,直接關系到今后是否禍及我整個鞋類產品被指反傾銷。
而另一涉及企業中國榮光集團總經理李美芳曾在歐盟發布立案公告當天明確表示,榮光集團勞保鞋出口歐盟的數量雖然不是最大,但也要在律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應訴,維護中國鞋的海外市場。
康奈集團總裁鄭秀康對反傾銷的態度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世界就像一個大市場,當你只是一個小攤小販,沒有人會理睬,可是當你的攤位越來越大,侵占到別人的地盤時,發生矛盾、產生磨擦是在所難免的事。”
根據歐盟的工作程序,2006年1月24日,歐盟將就中國皮鞋反傾銷案件作出初裁決定。就在這緊要關頭,1月9日,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率領中國代表團前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與歐盟方面就中國鞋反傾銷問題進行磋商。1月10日,高虎城與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戴維·奧沙利文舉行工作會談,隨后,高虎城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進行了短暫會晤。在會晤時,曼德爾森表示,對中國鞋反傾銷問題,歐盟將在對各種相關因素進行嚴厲和仔細的考慮后做出決定。
事態的發展似乎有了回旋的余地,由于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帶隊的中國代表團連日來與歐盟就鞋問題舉行了積極磋商,1月12日,從歐盟方面傳來積極信號,歐盟不會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就反傾銷問題做出初裁。歐盟貿易事務發言人彼得·鮑爾表示,目前,歐盟對華鞋反傾銷案件的磋商討論還在初級階段,許多情況還沒最后確定,歐盟委員會不會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就中國鞋反傾銷問題做出初裁。
但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也拒絕了承認中國13家鞋商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使這些廠家更加難以證明其出口到歐洲的產品價格并非低于成本。
3月12日,經過中國政府及鞋企的共同努力,事態正朝著我們愿意看到的方向發展,粵浙閩“歐盟反傾銷應對聯盟”的發言人朱峰稱,“盡管目前主要是談‘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但明顯感覺到歐盟貿易官員對中國鞋產品反傾銷問題上‘已經松口了'。” 歐盟貿易官已于13日抵京與商務部官員就鞋反傾銷舉行正式磋商。朱峰透露,在他與歐盟貿易官員的接觸中能感覺到,“他們已經松口了”。“運動鞋、童鞋基本上沒什么問題,勞保鞋談判前途也比較明朗,現在就剩下皮鞋比較難啃。”朱峰說。按照之前多次討論的結果,中國企業將以“無損害抗辯”為主要申訴方向。目前“無損害抗辯”的調查已開始進行。
相關鏈接
歐盟內部的利益糾葛
雖然歐盟對中國鞋反傾銷進行得看似風風火火,但初裁難下,舉棋不定也是眾所周知。一方面,正如吉爾達鞋業總經理余進華所認為的,問題的發生,原因是雙方的,都要進行反思。中國產品本來成本較低,加之歐盟一些國家的經銷商又故意壓價,其高額的利潤差價被歐盟經銷商拿去了,中國鞋企實際上也是受害者。另一方面,歐盟內各成員國國內的制鞋產業發展情況不同,對待中國鞋走中、低端市場的態度也不同。
內部意見不一
瑞典、丹麥和荷蘭批發零售業發達,因而不希望征收反傾銷稅;德國在紡織和鞋類方面結構調整得比較早,比較成功地轉入到價值鏈的上游,因而對中國產品占領中低端市場也并不驚慌;但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一些南歐國家卻行動遲緩,因而直接感受到中國低價產品的威脅,這些國家是要求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的最主要推手。
其實早在歐盟應歐盟部分鞋類制造商要求對中國鞋進行調查開始,這一舉措就遭到包括英國零售商等在內的歐洲零售企業的反對。他們認為,如果歐盟最終決定對這類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將嚴重損害歐洲消費者、零售商和進口商的利益。
瑞典鞋業營銷商協會主席彼得·尼倫伯格也嚴厲批評歐盟正在商議的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鞋增加關稅的措施,認為這將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尼倫伯格說:“如果增加鞋的進口關稅,目前市場上便宜的鞋將會大幅度漲價,這對以經營便宜鞋為主的連鎖營銷商將是非常致命的。”
中國將有相應措施
2006年2月20日,《金融時報》報道說,經過9個月的調查取證,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表示,已有“充分數據”證明,中國和越南出口到歐盟國家的鞋類產品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因此歐盟準備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鞋類產品加收近20%的反傾銷稅。英國的《衛報》則透露,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態,認為歐盟在鞋類產品上的做法有缺陷,并將向世界貿易組織尋求仲裁。與此同時,一些歐盟國家起初要求曼德爾森將反傾銷稅提高到50%左右,但遭到了曼德爾森拒絕。曼德爾森認為,對中國鞋類產品征收的反傾銷稅不能超過20%,而且應該分階段執行,從4%開始征起。
《衛報》稱中國政府已表示,如果歐盟真的對中國鞋類產品征收反傾銷稅,那么中國也將對從歐盟進口的一些高附加值產品加征關稅。
周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