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方案中暫無期貨業務整合安排
本報記者 羅文輝 發自上海
上周五(17日),國資委官方網站上公布的一則消息“關于中谷糧油集團公司與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重組的通報”,顯示去年底已在國內外市場上引起轟動的兩大糧油集
團合并,于日前獲國務院正式批準后,即將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但據有關人士透露,重組方案中暫無兩大集團期貨業務整合安排。
作為國資委169家直屬中央企業中最大的兩家糧油企業集團,外貿業務突出的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糧”)和專長國內貿易的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下稱“中谷”),優勢互補明顯。在前年底寧高寧掌舵中糧后,兩者加快了提高國際競爭力、打造國內糧油行業超級航空母艦的合并進程,并于去年12月初即傳出兩家重組已獲國資委批準的消息。
而在去年12月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就明確表示:“中糧和中谷的主業有很多重合,重組是有必要的,而且重組的效果相信也是好的”,只是“目前正在進一步的溝通中”。
不過,按照上述通報的說法,最后的合并重組方案是“中谷糧油集團公司將成為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實際上,是資產規模及資產優良程度均高出一籌的中糧兼并了中谷。”一糧油圈內人士評價。
中糧的一位高層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本周一中糧將向中谷派駐一位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亦屬國資委直屬企業)出身的集團高管,從而正式啟動近年來最大一宗國企并購案的重組進程。
雖然具體的重組方案尚不得而知,但重組雙方各自擁有的期貨經紀公司均有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兩家期貨公司“可能不會合并”,至少重組方案中“暫無期貨業務整合安排”,因為兩集團“不同特點的期貨客戶群結構”,決定了為滿足他們不同的套保需要,仍有兩家期貨公司同時存在的必要。
中糧期貨和中谷期貨均屬國內期貨業翹楚,尤其是在糧油期貨品種上擁有其他期貨經紀公司不可比擬的資源(如糧油行業客戶、現貨交割通道)優勢。而一向對媒體保持低調的中糧期貨,在2005年除了因“國儲”拋銅事件(國家物資儲備局通過中糧期貨席位打壓國內銅價)出名,還因穩健又不乏靈活的經營理念(如開展期現套利業務)實現凈盈利上千萬元,成為全行業虧損的2005年期貨公司凈盈利冠軍。
據有關期貨業內人士介紹,中糧和中谷均為擁有開展境外套期保值業務許可的國有企業,而旗下的中糧期貨、中谷期貨則通過與瑞富期貨、FCStone期貨等公司的合作,早已為國內眾多糧油企業開通國外糧油期貨市場套保交易的通道服務。
也因如此,在盼望證監會合法開放境外期貨代理業務的同時,早已由變通渠道先行一步的中谷期貨某高管在回答了《第一財經日報》有關中糧期貨與中谷期貨有無合并可能后,自信地表示,在香港特區直接設立分支機構受條件限制目前僅具備“象征意義”;而格林期貨、永安期貨和廣發期貨雖然剛被批準在香港試點開設分公司,但中谷期貨“目前無此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