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提變藏匯于國為藏匯于民 分散外匯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0日 00:24 東方早報 | |||||||||
早報北京專稿 艾勇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日前透露,央行將對現行外匯政策給予調整,進一步擴展外匯資金運用方式,變“藏匯于國”為“藏匯于民”。 吳曉靈在出席第二屆金融專家年會時稱,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反
吳曉靈表示,實現上述目標,首先,需要繼續調整“寬進嚴出”的外匯政策取向,解決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政策源頭。其次,要進一步擴展外匯資金運用方式,變“藏匯于國”為“藏匯于民”。第三,要有序可控地拓寬資本流出入渠道,穩妥推進對外投資,構建完整的“走出去”外匯管理促進體系。 這是央行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藏匯于民”的戰略選擇。由于我國資本項目存在部分管制,長期實行的強行結匯制,使得企業與個人只能留有少量外匯,因此在外匯儲備激增的同時,國內企業和個人外匯資產不升反降,國家承擔了主要的外匯風險。 在剛結束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就提出建議,放寬企業和個人用匯自由。他建議放寬個人用匯的項目和額度,認為這不僅可以減少央行的外匯占款,分散高度集中的外匯風險;還可以“藏匯于民”,增加企業和個人的投資渠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認為,就“藏匯于民”而言,外匯儲備證券化是一種相對穩妥的方法。具體來說,國家拿出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設立海外投資基金,通過定期拍賣的方式,交由專業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管理公司代為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投資;國內居民用人民幣購買基金證券,從而間接持有境外資產。“這樣做不僅可以減輕外匯儲備增加的壓力,而且也間接開放了居民的海外證券投資,在提高整體外匯資產收益率的前提下,還保證了資本賬戶開放的可控性。”丁志杰表示。 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的分析師還認為,吳曉靈的表態,意味著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開閘有望提速,因為“藏匯于民”同樣意味著“藏匯于企”。有報道稱,已經有大約十多家基金公司向證監會提出QDII試點申請,最終華安基金獲得惟一試點資格,最快將在4月份推出。而在此之前,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已經獲準投資香港市場,具備了“準QDII”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