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生態功能區取消GDP考核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6日 15:04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馮嘉雪

  北京報道

  在一個半小時的訪談中,青海省省長宋秀巖始終面帶微笑。

  長期的經濟滯后,使得青海省的資金、技術、人才極度匱乏。既要加快經濟的增長,又要維護好生態環境,是一個讓人頭疼的難題。“西部大開發”戰略,讓“十五”的青海步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十一五”規劃,讓目前中國惟一的女省長宋秀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雙重任務如何“雙贏”?

  《21世紀》:青海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青海又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因此,保護環境,是青海始終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青海的經濟也需要加快發展。對于這二者的關系,您是如何看待的?

  宋秀巖:青海確實承擔著既要加快發展,又要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青藏高原是我國的重要生態屏障,它的生態狀況,不僅直接影響著青海和西藏兩省區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全國生態環境的長遠發展。所以保護生態是國家賦予我們的重任,也是青海義不容辭的職責。

  同時,青海又不能躺在生態上全部依靠國家的支持,自身也需要發展。因此,青海省人民政府考慮的非常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的“雙贏”,這始終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在保護生態方面,青海寧可犧牲眼前的利益,也要為全國的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具體包括:采取各種措施治理已經退化的生態區域,例如“三江源”項目,通過“退牧還草”等方式保護好草場。

  此外,青海還停止了重要生態自然區的礦產資源的開采,還有就是部分牧民從傳統牧區遷移出來。同時,從今年開始,青海已經停止了對重要生態功能區的GDP考核要求,對這些區域考核的要求就是:生態保護得怎么樣?生態治理措施落實得怎么樣?生態保護的效果如何?

  《21世紀》:但是,要進行生態保護,就勢必在經濟效益上“吃虧”。對此,青海是否找到了合適的出路?

  宋秀巖:青海人民為生態保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于青海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現實的發展狀況,中央正在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會給我們一些補償。但是青海的發展還是要建立在青海人民自力更生的基礎上。

  青海找到的一條路子就是,發展循環經濟,循環利用資源。青海的要求是充分、綜合、循環地利用青海的資源。通過這種方式,來延長青海資源開發的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最后達到增加資源開發附加值,進而提高工業增加值、提升整個青海自我發展能力的目的。

  “一手抓生態保護,一手抓資源的循環利用”,這樣做的結果會最終實現這二者的“雙贏”。

  兩個發展“重點”

  《21世紀》: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著力支持重點地帶、重點城市和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在青海本省的規劃中,哪些地區和城市是屬于“重點地帶”、“重點城市”?青海將如何推動這些區域的發展?

  宋秀巖:青海的重點就是省會城市西寧以及柴達木地區這兩個“點”。柴達木已經列入了國家的“循環經濟試驗區”。

  因為青海的情況非常特殊,除了省會西寧以及柴達木這個資源豐富的地區,剩下的幾乎都是生態保護區,我們別無選擇。由于西寧市具備了一定的工業基礎、人才基礎和市場環境,因此是重點發展城市。柴達木地區資源豐富,而且這些資源可以相互有效的配置并加以綜合利用。

  對于加快這兩個重點的發展,首先是搭建了兩個“平臺”。一個是西寧,將西寧過去分散的園區整合成為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區多園”。這樣有利于西寧市發揮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招商的作用。西寧市可以根據不同園區的功能定位,合理地配置產業。二是利用柴達木的“循環經濟試驗區”這個平臺。

  “柔性人才引進政策”

  《21世紀》:人才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青海正在采取什么樣的具體方法吸引人才?

  宋秀巖:在吸引人才方面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兩個方面:一是特殊的人才引進政策——“柔性的人才引進政策”——“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即不需要扎根于青海,只要能為我所用就行。例如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建保曾在青海大學做了3年的校長,使得青海大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青海就是依靠這種靈活的政策來吸引人才。你可以在北京幫助青海做項目,可以在上海幫助青海搞科研,只要能拿出成果,只要對青海有用就可以。

  另一方面,就是靠事業來吸引人才。其實很多知識分子并不是僅僅看重地方是否舒適,關鍵是看這個地方能否發揮他的最大的作用,實現他最大的人生價值。例如西部礦業公司,這些年引進了相當一批碩士、博士。其中有一位引進的博士,就是運用他的找礦理論,在兩三年中就找到了巨大的鉛鋅礦。

  因此,從青海離開的是一些“傳統”意義上的人才,例如醫生、教師等,而進來的是一些專業技術人員、企業家。而企業家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資金,也帶來了科研人員和先進的管理理念。

  新農村要務:加快農業發展

  《21世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青海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面臨著哪些困難?

  宋秀巖:中國各地的差異巨大、發展不平衡十分明顯。而對于青海省來說,新農村建設就是一個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

  與沿海、內地等發達地區相比,青海省的新農村建設起點比他們要低。因為青海的自然條件比較差,高寒地區、荒漠、半荒漠區遍布各省之中。同時,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第三,就是人均收入低、貧困面大。此外,農牧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他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年,而一些邊遠地區的只有3~4年。

  《21世紀》:青海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你們打算如何展開工作?

  宋秀巖:青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第一位的任務就是加快農業的發展。青海高原屬于高寒草甸草場,草都長的很低,這種特性就決定了牧民不可能進行較多的人工圈養。而且在這種地區,人工種草也很困難。此外,那里的很多草是無性繁殖,沒有種子,只能依靠根系來生長。因此人工種植不但行不通,還會破壞原生植被。在這種環境下,牧民很難搞圈養。

  如何改變當地千百年來的生產方式,對于青海來說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當然,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有所行動。農業上,我們主要是通過科學的種植、養殖進而提高單位產出率、提高農民的收入。

  第二就是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水、電、路是三個重點。

  第三就是發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質。這點對于青海來說尤為重要。因為要改變舊有的生產方式,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就能夠解決的。比如將青海的農牧民培養起來,讓他們有能力從事其他產業的工作,即將這部分勞動力轉移出來,減少農村人口。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