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角力拉動和空吸(5):冀商能否反哺故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16:14 燕趙都市報 | |||||||||
資本出走京城 隨著今麥郎、五谷道場、神威、康必得、naga上院等品牌在京城的高調亮相,新一代冀商的群體形象正在慢慢清晰起來,對于這些有著濃厚鄉土觀念的商人來說,京津冀一體化將給他們提供一個“反哺”家鄉的巨大舞臺。
河北商人叱咤京城樓市 李建國這個名字可能并不為河北人們所熟悉,這個生于衡水,長在保定的地道河北人,15年前只身進京打拼,如今,在北京地產圈里,已是聲名顯赫,他在北京投資的樓盤———naga上院已被稱為“京城第一貴族社區”。 3月8日,記者見到李建國時,他正在與香港影星胡惠中簽訂購房合約,而在此前,這個僅有99套住宅、每平方米售價超過3萬元的豪華樓盤已被成龍、楊受成、羅大佑等香港名流看中,其中成龍一口氣就簽下了一層1200平方米的豪宅,與李建國為自己預留的一套住宅比鄰而居。 對李建國而言,這個投資近10億元的項目凝聚了他太多的心血。在地產業,大多數樓盤的運作周期都不超過2年,但他在這個項目上已經精雕細琢了4年時間,從去年開始,李建國引起京城各大媒體的關注,從與英國賓利汽車的戰略結盟,到2005年末聯手香港電影《如果·愛》的首映禮將naga上院正式開盤,再到推出極具前衛意識的“物業革命”理念,以黑馬姿態殺入地產業的李建國已儼然具備“王者之風”。 “開奔馳的是富豪,開賓利的是貴族。”naga上院的每套住房少則六七百萬元,多則三四千萬元,在李建國眼里,他的目標客戶群都是“富而且貴”的社會精英,除了國內的頂級富豪外,更多的則是來自港澳及東南亞的名流巨子。 一位與李建國接近的人士告訴記者,李出身于普通家庭,沒有任何身份背景,小時候上學每天要走10公里路,這10公里的路程李建國從來都是跑著來回,而且堅持了3年,這段幼時經歷無疑為他后來事業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在李建國身上,集中了多個不同的職業角色,除了北京天恒拓展有限公司總裁之外,他還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常委,中華慈善總會永久理事,而在不久以后,他還將成為北京河北商會的首任會長。 華龍的樣本效應 在進京創業的冀商群落中,華龍的總裁范現國不能不提,因為華龍12年由小到大的歷程,已成為河北民企的一個縮影。 記者與范現國有過數次接觸,范給人的印象是沉穩而極有條理性,他也坦承自己“三分之二的時間有規律,三分之一是隨機的。”在他看來,只有有規律性的工作和思維方式才會達到最佳的效果。 去年6月,華龍正式入駐北京藍堡國際中心,自此,華龍給外界的印象從一個區域性民營企業變身為國際化巨頭,它頻頻在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發布會,今年年初又與統一攜手進軍飲料行業,華龍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在短短一年間初步成形。獲得這些成功,用范現國的話來說,就是“總在不停地思考,80%的成功就是來自這種思考,所以華龍這么多年沒有走過彎路。” 20年前,范現國還是隆堯縣一個做冰糖的打工仔。在這個行業做了3年,他開始自立門戶,又用了3年,他的冰糖事業“成為了周圍三縣最大的一個”。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后,1992年,他聯合8位朋友一起拿出218萬元進入方便面行業。最初,他為企業設立的目標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10余年后,他實現了這個目標,并且把華龍做到了國內方便面行業的亞軍位置,銷售量僅次于康師傅。 作為土生土長起來的河北企業,華龍的成功無疑是一個樣本,華龍選擇北京的目的有二,一是國際化轉型的需要,二是有利于招徠優秀人才。 與華龍進京的故事相似,這兩年來,河北相當多的優秀企業都將目光瞄準北京,恒利、中旺、海灣、神威等企業都將自己的總部或生產線搬到了北京,河北企業的進京潮開始涌現。 冀商出走,喜耶?憂耶? 對于冀商近年來的大舉進京,有人發出了“巨額資本流入北京”的憂慮,認為河北優秀企業和企業家的外流對河北的產業發展不利。 在采訪中,省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對近年來冀商外遷的現象關注頗多,他認為,在北京的冀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像李建國這樣白手起家、成功創業的商人,一是像華龍這樣迫切需要更高發展平臺的成長型企業,這些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征是,他們的總部和研發中心雖然在北京,但生產基地卻還留在河北,因此與家鄉之間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資本的遷移實際上也是京津冀一體化中的一個必然,北京的定位就是總部經濟,發展高科技和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而河北未來將是京津冀都市圈里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這種角色定位其實也是未來都市圈中京津冀各自要扮演的角色。現在這種冀商入京的現實其實正是契合了這個趨勢。” 如果與公眾關注度更高的溫商和晉商做一個對比,不難發現冀商有著更鮮明的地域特色。溫商近年來四處擴張,靠的就是資本的雄厚力量,前一陣溫商攜數百億資金來京購并國企就是一個鮮明例子,而近年來靠資源發家的晉商在京大肆購買名車豪宅,也使得相當部分的晉商資本流入北京。與之對比,冀商在北京大多以經營實業為主,在條件具備時他們更愿意“反哺”家鄉。 王克杰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濃厚“鄉情”的冀商,這位北京中企國際建設發展集團的總經理,旗下有數家資產過億的大公司,在北京經營房地產多年,現在,他正在考慮的是從已趨飽和的京城地產業抽身而退,從事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他首選的目標就是離北京最近的河北。 “前兩天我剛去了一趟河北,就是想拿出七八億的資金來投入河北的高速公路建設。”但這次河北之行王克劍卻有著頗多感觸。他為記者舉了兩個小細節,一是在政府部門談話中連一杯水也沒有喝上,二是剛從建設局出來就差點被警察罰款。 在王看來,這或許可以折射出京冀兩地經濟環境的不同,“比如說娛樂行業,如果在當地沒有相當的背景根本無法立足,還有許多地方,雖然整天高喊招商引資,但在具體落實中仍有相當難度。”他告訴記者,北京在幾年前其實這種問題也特別多,但這幾年來北京發展很快,在這方面的形象有很大的改觀。 他給記者講的另一個例子是,前兩年北京市場上出現很多劣質飲料瓶,后來一查發現是河北這邊造的,王克劍就聯合幾個朋友,到這個地方去考察,發現當地大都是幾千塊錢一套的低檔設備生產的小作坊,而上一套先進的流水線則需要幾百萬元,當地沒有人能拿得出。他回來后給當地政府寫了一封信,表示有意在當地投資這樣一條生產線。“但到現在我還沒有聽到回音。” 另一位據稱在北京買了十多套房子的河北籍企業老總在電話中對記者說,企業外遷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北京這邊的發展環境相對更寬松一些,企業所受到的各方面困擾要少一些。 盡管如此,王克劍仍對家鄉的發展抱以厚望,“其實經濟發展環境的問題并不難解決,相信用不了幾年,這種狀況會有大的改變。作為在外經商的河北人,在同等條件下,我們更愿意把錢投到家鄉。” 河北商會的“冀商”情結 隨著越來越多的河北企業移師北京,加上許多在京打拼多年的河北商人,冀商在北京各行業正在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而成立北京河北商會就成為現實的需求。 “北京河北商會將是河北人在省外成立的第一家商會組織,這件事意義重大。”作為北京河北商會的首創者,李建國告訴記者,成立商會的初衷來自河北省政府駐京辦,“他們找到我,給我說這個事,我覺得很有意義,就接了過來。” 按照李建國做事追求完美的作風,他為即將成立的商會設定的目標是,樹立冀商在全國的影響力,將在北京的這些分散的河北企業家團結起來,引導他們回家鄉投資。 據記者了解,北京河北商會的籌備目前已接近尾聲,并有望在本月內正式成立,其成員大多是在北京打拼多年并有一定成就的河北人,其中許多人的身價都在5000萬元以上。 對于商會前景的展望,李建國認為隨著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資本的流動將會越來越頻繁,但是到目前為止,河北的企業自發向北京遷移的很多,北京的企業向河北流動的還不多,“我希望未來的河北商會能起到率先作用,雖然很多人離家久了,都已經北京化了,但在心里還是對家鄉的感情深一些。所以我們希望能把大家的力量集聚起來,一起為河北的發展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對于商會,李建國還有一個“私心”,身為中華慈善總會永久理事的他,也希望能帶動商會的其他人為慈善事業多盡一份力量,“一個人做善事能力總是有限的,如果能把大家的力量集在一起,應該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本報記者:趙志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