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3月13日訊 (瀟湘晨報記者 鄧蓉 戴丹 實習生 張瑩)13日,長沙市統計局發布了《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沙市統計局局長葉愷欽表示,2005年長沙市生產總值(GDP)跨上了1500億元的新臺階,這表明長沙作為湖南省經濟中心的核心地位已經相當突出。
去年長沙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243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10元。
區域中心優勢明顯
長沙市統計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5年長沙生產總值達1519.90億元,同比增長14.9%,占湖南省的比重為23.5%,與省內其他市州GDP相比較保持有2—3個百分點的優勢。三次產業的增速全面超過全省水平,實現增加值分別為112.59億元、655.27億元和752.04億元。“一點一線”地區GDP同比增長13.2%,長沙增速領先其1.7個百分點;“長株潭”三市GDP同比增長14.0%,長沙增速領先其0.9個百分點。
長沙市GDP總量在省內比較優勢明顯:在省內GDP居2至4位的市州岳陽、常德、衡陽與長沙的差距相當大。2005年長沙比岳陽、常德、衡陽的優勢分別擴大337.11億元、347.99億元、341.77億元。“綜合考慮長沙在GDP增速及基數上的優勢,長沙在GDP總量上的優勢還將呈逐年擴大的趨勢。”
分三次產業看,長沙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速也都位列全省第一,優勢較為明顯。
長沙人均可支配收入高
2005年長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3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10元,且優勢呈不斷擴大的趨勢;長沙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90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1790元。
長沙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966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55元,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訊、教育文化娛樂、衣著這些體現生活質量提高方面的費用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31.1%、50.9%、48.0%、22.6%。
消費品市場也呈現出良好的態勢,長沙以全省排位第3的人口完成其他市州3-4倍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地域性中心城市其市場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持續增強。統計資料顯示,長沙市去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3.43億元,同比增長16.1%,增速比全省水平高1.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省占比為30.2%,比2004年年報數據占比提高4.8個百分點。
工業綜合實力領先全省
2005年,長沙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320.73億元,在全省的占比為20.9%,占比在全省高居首位,總量超過排位第2的岳陽101.41億元。
葉愷欽介紹,就全省而言,長沙工業綜合實力已經處于突出的優勢地位。目前長沙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以高開區、經開區為龍頭的園區建設在全省遙遙領先,一大批依托高新技術的新興企業迅速崛起成為長沙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基石,卷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汽車等行業已經在全國取得了一定地位,長沙工業充滿活力,成為全省新興工業崛起的龍頭。
固定資產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葉愷欽說,長沙經濟總量及增長速度之所以在省內無與比肩,固定資產投資拉動是不可比擬的重要原因。2005年長沙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881.44億元,同比增長31.9%,增速比全省快3.7個百分點投資在全省占比提升1.0個百分點,達到34.7%。尤其是以重點工程為龍頭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2005年全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37.15億元。
而從投融資渠道看,非國有單位投資已成為帶動全市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2005年完成投資608.83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69.1%,標志著長沙市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形成和投資活力的增強。“維持長沙投資強度將是長沙整體經濟保持突出比較優勢的根本性途徑之一。”葉愷欽說。
三產業拉動“兩小時經濟圈”
隨著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長沙市三次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逐步提高、第一產業占比相對降低的趨勢。目前長沙市三次產業比為7.4:43.1:49.5,第一產業占比相對較低,第二、第三產業占比高于全省其他市州。
葉愷欽說,長沙消費型城市的特點使得第三產業發展很快,對吸引周邊城市投資消費、構建“兩小時經濟圈”非常有利。但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仍在工業拉動,“工業上去,崛起有望”,葉愷欽表示,長沙市要以第三產業促工業,為工業發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基礎。
小資料:長沙GDP連續跨上新臺階
由2000年的600億元臺階——2001年的700億元臺階——2002年的800億元臺階——2003年的900億元臺階——2004年的1000億元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