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國資委專題 > 正文
 

十一五期間北京國資凈資產收益率將達年均5.5%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3日 10:47 國資委網站

  “堅決壓縮國有經濟的行業跨度,將國有資本集中到具有行業優勢、保障城市安全運營和帶動首都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北京市國資委日前發布的《北京市國有經濟“十一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未來5年北京市國有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思路。《規劃》進一步指出,將推動國有資本向基礎設施投資與運營、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產業四大板塊中的優勢產業和企業集中。

  壓縮國有經濟行業跨度

  行業分布面過寬是目前我市國有資本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據規劃數據顯示,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市國資委監管范圍內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涉及20個門類的17個;在國民經濟的95個大類行業中涉足76個行業,行業分布面為80%。

  規劃中指出,在“十一五”期間,我市不但要壓縮國有經濟的行業跨度,將國有資本集中到具有行業優勢、保障城市安全運營和帶動首都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還要壓縮企業數量和管理層級,將國有資產集中到產業鏈中的關鍵領域或優勢企業。在上述兩項“壓縮”的同時,還要退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使國有資本向價值鏈的高端聚集,提高國有經濟的發展質量和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國有資本利潤總額將翻一番

  規劃中指出,在“十一五”期間,我市經營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保持在年均105%左右,凈資產收益率達到年均5.5%左右。利潤總額基本實現翻一番,達到200億元左右,一級企業層面基本消滅經營性虧損。

  這是我市在“十一五”期間,國有資本運營效率的目標。規劃明確提到,國有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的總體目標是,力爭到2010年,基本形成與市場經濟要求和國有經濟功能相適應的具有較強整體競爭優勢的企業集群。在國有經濟總量方面,到2010年,國有企業資產總量達到1萬億元,所有者權益達到3000億元,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翻一番,達到6000億元。而在國有資產布局優化上,到2010年,我市基礎設施、公用服務和現代制造業中的國有資產占國有資產總量的80%以上。

  建立國企風險投資基金

  “數量多、規模小、效益低”是目前北京市國有企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之一,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截至2004年底,市國資委監管范圍內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有2915戶,其中大型企業只有228戶。要從總體上提高國有企業的規模,提高效益和競爭力,就要解決資金問題。

  為此,《規劃》指出,一方面要搭建國資委融資平臺。通過注入資本金等資金杠桿促進優勢企業發展,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不足問題,支持優勢企業做強做大,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要建立國有企業風險投資基金,培育和替代性產業,支持企業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產業升級,通過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培育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形態的先導性產業。

  此外,還要建立不良國有資產托管平臺,處置不良國有資產,盤活變現股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為了讓企業輕裝上陣,要加強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協調與溝通,促進非經營性資產的剝離和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切實增強企業的活力。

  嚴格控制國企炒股炒匯

  除了搭建國資委融資平臺,加強在資金方面對國有企業的支持,強化企業的內部管理也是提高其經營效益的重要方面。為此,《規劃》明確,要加快實施《企業會計制度》,規范企業惠及核算管理,保證會計核算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

  為控制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方面,要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制。要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利用現代化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要保證企業效益,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要防范企業風險。《規劃》明確指出,國資委將嚴格控制企業進行股票、債券、期貨、外匯、對外擔保等高風險業務,逐步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和預警機制,確保企業經營安全。

  市場獵取經營管理者

  搞好國企,經營管理者是靈魂,所以要大力提高企業領導班子的素質,推進企業負責人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此,《規劃》提出要實現“三個轉變”,即實現由行政管理向出資人管理轉變,由集中統一管理向分層分類管理轉變,由突出定性評價管理向突出業績考核管理轉變。

  具體地說,要繼續推進內部競聘、社會招聘和市場獵取企業經營管理者,加快推進董事會聘任經理層成員的步伐。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充實國有獨資公司職工董事,不斷優化董事結構。充分發揮董事會在監督董事會決策方向、程序及考核評價等方面的職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