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江蘇省委書記:惠及全體人民才是全面小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3日 09:13 現代快報

  溫家寶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以“全面小康”開頭,以“全面小康”結尾,這在江蘇人聽來,更覺欣慰自豪、信心百倍。2005年底,蘇州市、無錫市已率先達到省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的要求,昆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太倉和江陰成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達標的縣級市。在溫總理“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闊步前進”的激勵下,江蘇的“小康之路”怎樣拓展、延伸?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社、現代快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源潮。

  江蘇“全面小康”取得階段性成果

  3年前的此時,2003年全國“兩會”一結束,根據胡錦濤、江澤民同志給江蘇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明確要求,李源潮親自帶隊赴昆山調研。在這次調研的基礎上,江蘇省委全會確立了把“兩個率先”作為新時期發展的總定位、總目標,并且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省級全面小康社會的四大類18項25條考核指標體系;3年后的此時,江蘇能否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蘇州、無錫等地的發展作出了實踐性的回答。去年底,全省已有12個指標達到省定標準,比2004年增加6個;有23個指標達到時序進度,比2004年增加4個;全省共有6個省轄市按省定進度完成指標,比2004年增加3個。

  記者:2005年,江蘇2個省轄市和6個縣級市完成了江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指標,率先達到全面小康社會水平,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了不起的歷史性突破。我們首先想問一下李書記,現在您心情如何?

  李源潮:蘇州、無錫及6個縣級市在全省率先達到全面小康水平,不僅令當地人喜悅和自豪,也令所有江蘇人高興和振奮。它表明,江蘇的全面小康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在省內一些先行地區實現了從目標到現實的跨越,對全省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全面小康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激勵和促進作用。不久前我們到蘇州地區調研小康建設情況,看到的是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區整潔、社會穩定、群眾心和氣順。我們所到之處,老百姓都說當地的干部好,這種政通人和的好局面來之不易。

  不斷提升“百姓認可”的含金量

  在每個人的心中,對“小康”可能會有不同的版本。而江蘇的“全面小康”則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語”:不含水分、人民群眾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的全面小康。

  記者:這個鮮明定位讓人印象深刻,出發點是什么?

  李源潮:在十六大報告關于全面小康論述中,最重要的內容、最鮮明的導向就是“惠及全體人民”,這也是江蘇全面小康最核心的任務和改革發展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提出要建設一個不含水分、人民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的全面小康。這樣的全面小康目標得到了全省人民的廣泛贊同和熱情參與,已逐步成為全省上下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實踐。

  記者:要真正做到這樣的要求并不容易,如何加以檢驗?

  李源潮:判斷一個地方是否達到全面小康,不僅要看統計數字是否達標,更要看人民群眾是否認可,所以昆山對全市11萬戶農民進行自行申報收入專項調查。自報結果與統計情況基本吻合,其中農民實際人均收入還高于省統計局的數字,而且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8000元的家庭占到農戶數的63%。可以說昆山的小康是經得起群眾評判的小康。

  記者:我們在蘇南采訪時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老百姓的意愿也會“水漲船高”。咱們的全面小康建設應該怎樣去滿足百姓不斷提高的生活愿景?

  李源潮:小康作為一種心理預期和生活愿景,是一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的動態概念。即便是對于蘇州、無錫等已經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標體系要求的先進地區,也還有一個鞏固完善期。在這個時期要圍繞提高全面小康建設的質量補短、補缺、補軟。我們努力做到兩條:一是力爭讓更多的群眾受惠。在收入問題上,我們強調不僅要看平均數,更要看大多數;二是力爭在更多方面讓群眾滿意。要努力以縣為單位,全面實現小康指標。縣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縣域實現了全面小康,才算實現了惠及全體人民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要啃“硬骨頭”

  在江蘇全面小康的4大類25條指標中,既有人均GDP、產業結構、城市化水平等經濟發展指標,又有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就業、社保、住房、恩格爾系數等民生指標,還有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發展指標,森林覆蓋率、環境質量等生態指標,社會治安滿意度、村民自治率等政治文明指標,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堅持中央精神、江蘇實際、群眾意愿、科學規律的有機結合。

  記者:在蘇南構建小康社會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特別是有些指標,可以說是經過艱苦奮斗才達標的,例如農民人均收入、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城市綠化覆蓋率等。這些“高難度指標”在全省也有一定的普遍性。

  該如何進一步化解和完善?

  李源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美元,是江蘇全面小康建設中難度最大的指標,也是各級干部最花力氣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堅持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規模化,作為農民增收的兩個渠道。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76元,比上年增長11%,比“九五”期末增長46.8%,列全國第5位;我們堅持科教優先投入,加快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去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3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圍繞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我們實施綠色江蘇行動,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努力營造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的人居環境。下一步,我們還將在這幾個方面繼續加大力度。

  記者:我們發現,在建設全面小康過程中,蘇北的進度明顯滯后于蘇南,這對“全面小康”目標是個挑戰。

  李源潮:沒有蘇北的全面小康,就沒有江蘇的全面小康。近年來,我們努力加快蘇北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僅調整區域工業布局,加快沿江、沿東隴海線、沿海的產業開發,而且堅持不懈地推進產業、財政、科技、勞動力轉移,并實行多方掛鉤幫扶。去年,蘇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速分別高出蘇南0.4和0.1個百分點,我們開始看到南北協調發展的曙光。

  全面小康樣本“看得見、摸得著”

  究竟怎樣才算是全面小康,國家沒有硬性指標,國外也沒有現成的指標可以照搬套用。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全面小康建設的指標體系與考核體系,其中借鑒了不少江蘇的經驗。

  記者:江蘇的小康建設經驗給全國的小康建設積累的經驗主要有哪些,又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

  李源潮:蘇南作為江蘇全面小康建設的樣本區和先行區,為全省積累了寶貴經驗。當然,各個不同地區的全面小康建設肯定會有自己的不同路徑和特點。蘇州、無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在于,對全江蘇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如何通過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上的樣本。這對江蘇全面實踐“

三個代表”、全力實現“兩個率先”的鼓舞和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向世人所展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景是美好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