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近日,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實施的一項針對京郊40個村1179名農民的消費調查顯示,在2005年的消費支出中,教育、食品和生產性支出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別為30.7%、26.7%和20.7%。
如果計算食品支出在總生活消費支出中的比例,調查顯示,2005年京郊農民的恩格爾系數為26.66%,低于2004年的30.47%,更低于2005年北京城市居民的35.2%。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49%為小康,30%~39%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
難道京郊農民的生活水平真的已經超過了市民,成為“最富裕”的人?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據參與此次調查的研究人員分析說,京郊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整體收入水平提高不多的情況下,教育、生產性支出、醫療等方面的消費費用上漲,農民只好通過壓縮食品消費來維持平衡。
在預期未來的消費支出中,子女教育(54.0%)、醫療(43.2%)、贍養老人(34.3%)、信息消費(31.3%)和修建翻新住房(27.1%)的比例最大。
與2005年北京城區的相關調查結果一致的是,子女教育費用也排在了農民未來消費支出預期的第一位。
研究人員指出,盡管政府已不斷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農民對子女教育的期望也不高,但這筆開銷仍然遠遠超出了普通農戶可承受的正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