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為何錢多仁少 委員和代表呼吁慈善立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2日 12:31 大洋網-廣州日報 | |||||||||
這是兩組令人難以釋懷的數據:去年中國慈善榜排名前136位的慈善家一年總共捐款不到10億元人民幣,而2000年~2004年美國的比爾·蓋茨一人的慈善捐款就達到100.85億美元;我國的慈善捐贈只有15%來自富人階層,99%的企業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捐贈活動!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國的富人成了“鐵公雞”? 連日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辜勝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克英、少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克英給記者提供的數字很驚人:目前我國工商登記注冊的企業超過了1000萬家,有過捐贈記錄的不足10萬家,也就是說99%的企業從來沒有參加過捐助!另外,來自私人的慈善捐贈也不容樂觀,據統計,2005年我國全部私人捐贈僅17億元,人均也就1元多一點。而這其中,大約75%來自國外,10%來自平民百姓,只有15%來自國內的富人階層。 與富人有限的捐助相比,我國需要社會救助的人口卻非常龐大。根據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辜勝阻的分析,目前我國需要社會救助的人口超過1億人。龐大的需要救助人,與“吝嗇”的社會捐助,構成了目前我國慈善事業難以解開的矛盾。在辜勝阻看來,要解開這對矛盾,亟須強化社會財富的“第三次分配”。 據辜勝阻介紹,“第三次分配”被很多人稱為是通過個人收入轉移和個人自愿繳納或捐贈等方式再一次對財富進行分配,它在幫助低收入階層進而縮小社會貧富差距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發達國家,慈善事業主要是由富裕階層提供資金,而在我國主要由工薪階層承擔,顯然第三次分配所起的作用還不是很大。”來自臺盟的全國政協委員陳正統說。 捐款免稅難題給企業潑了瓢冷水 2003年,美國個人捐贈達2410億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而我國人均捐款僅為0.92元,即我國人均慈善捐款數額僅是美國的1/7300。 原因1:捐贈稅收優惠“內外有別” 造成這一巨大落差的原因在哪里呢?據辜勝阻介紹,企業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內外有別,打擊了國內企業的捐助熱情。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外資企業用于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質的捐贈沒有免稅額度限制,均可全額從需交稅利潤中扣除。他們捐100萬元,那么這100萬元就實打實地可以一分錢稅都不交。 可國內企業享受這種稅前扣除的額度僅僅為3%。“假如一個企業年利潤為1000萬元,需交納33%的企業所得稅,即330萬元。但如果這家企業向慈善機構捐款100萬元,按3%的規定,只有30萬元作為稅前扣除不用納稅,即企業按照970萬元的利潤來交納所得稅320.1萬元。反過來說,企業捐的100萬元中,有70萬元還是要納稅的。”全國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舉例說。 原因2:慈善組織尚屬“二級政府” 辜勝阻認為,制約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另外一個瓶頸是慈善組織和基金會的作用有限。據介紹,我國慈善組織不但數量少,而且籌款能力也相當低。目前我國登記的民間組織有28萬多個,其中慈善組織卻只有100多個(美國非營利的慈善組織多達140萬個)。而且,這僅有的100個慈善組織也只運作了全社會捐贈款物的10%的份額。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克英說,從組織形式上看,我國現有的慈善組織絕大部分是政府舉辦的,屬于典型的“二級政府”組織;在捐贈方式上,行政勸募是主導,“有時候募捐不像募捐,更像是攤派”。對于這種“官辦慈善”,全國政協委員楊瀾評點說,這容易造成慈善機構權責不清,效率低下。另外,善款的來源、運用和去向等信息不透明,導致慈善機構和捐助活動的公信力不足。 原因3:非稅負擔太重影響捐贈熱情 “國內企業非稅負擔太重,也影響了他們的捐贈熱情。”辜勝阻分析說。據透露,2004年,全國預算內的收費規模超過1700億元,而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的各種收費和罰款規模卻達到了8000~10000億元。企業非稅負擔過重,制約了他們的捐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