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以人為本:求解區域平衡的新視角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2日 11:1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金城

  輪回之后再求平衡

  先看三組數據:其一,2005年的一個調查,陜西省城鎮人均月收入687元,上海市則為1641元;其二,“十五”期間,中國西部九省累計吸引外商投資近100億美元,而僅2005年
,江蘇省實際利用外資到賬132億美元,其中僅蘇州一市,就達60.05億美元;其三,2000年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僅70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達9800億元人民幣,約合1200億美元。

  三組數據想要表達的邏輯鏈條是: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東中西部之間不平衡——市場化、全球化的投資不關心中國境內的區域是否平衡——中國政府則為此不遺余力。

  每年的“兩會”,全國各地的政治家們云集北京,討論區域平衡問題總會成為焦點,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的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民意訴說不平衡的加劇,而中央政府則借此機會展現其追求區域平衡的決心。

  在今年“兩會”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區域問題用了四段話來表述,主題分別是: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繼續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積極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在此之前,2000年的“兩會”上,中央正式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2003年的“兩會”上,正式確定了“振興東北”的計劃,2005年的“兩會”上,“中部崛起”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最終也被國家提升為戰略層面。而在去年底和今年初,以溫家寶總理視察天津濱海新區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為標志,環渤海灣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兩個沿海區域發展也上升到了國家戰略。更早之前的近20年時間,中國政府實際上執行了一個 “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珠三角和長三角參與了“全球經濟大循環”,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

  用了21世紀的頭6年,中國政府的區域重視策略經歷了一個輪回之后,終于達成了對整個國土開發策略的全面清晰表述,四塊區域事實上又回到了平衡的出發點。

  國人還是國土的現代化?

  再看兩組數據:其一,據統計,全球70%的工業資本和80%的人口集中在距海岸200公里以內的沿海地區(如果扣除中國因素,這個比例顯然還會增高);其二,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共有1億多人口從中西部地區農村進入了沿海地區的城市。

  問題出來了:中國是要以整個國土來參與全球貿易,還是主要以沿海地區來參與全球貿易?換言之,中國的現代化,是中國大陸四塊國土齊頭并進、展開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還是將國家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進行現代化?究竟哪種路徑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再換言之,中國的現代化,是追求所有國人的現代化,還是所有國土的現代化?

  以東、中、西、東北四塊來劃分國土,是有其經濟地理學的科學依據的,其中東北既是老工業基地,又是糧食生產基地,東部沿海地區中,蘇浙魯原來亦是糧食主產區,中部地區是中國最主要的糧倉,而西部地區則既是中國七大江河的發源地,又是中國生態最為脆弱的地區。

  數據表明,從1996年到2004年,全國耕地減少了1億多畝。1996年以來,是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展最為迅速的十年。

  生態環境的惡化才是最可怕的,國家水利部的資料表明,中國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萬多條,目前大部分的河流健康情況不盡如人意,惡化趨勢沒有得到遏制。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說:長江上游水電無序開發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水土流失未得到根本扭轉,水生生物生活環境遭到破壞,城市化及圍墾導致濕地萎縮嚴重。

  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說,黃河自上世紀90年代后十幾年的斷流,舉世震驚,給黃河的生命亮起黃燈。近5年雖然沒斷流,也是靠人工調度,才使下游涓涓流水,人們沒有感到黃河正在生命垂危。但中上游亂采亂墾亂挖并沒有遏制,草原急劇退化;引水建設繼續擴大,總引水量幾倍于黃河年徑流量;高壩大庫還在不停地建設和規劃當中。

  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其背景正是環境污染、生態惡化、資源瓶頸、三農困境。

  有學者指,中國大約還要用30-40年的時間來完成基本的城市化進程,這意味著未來還要有6億人口從農村遷居城市。

  近兩年中國內地熱談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擴散,但現實是除了資源開發和資源消耗型的產業外,并沒有太多產業移向中西部地區。從全球的視野來看,中國的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既要與中國沿海的開發地區競爭,更重要的是,要與南亞、東南亞、東歐、拉美、非洲等地區競爭。

  區域開發新戰略

  如果中國也遵循80%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這一規律的話,就意味著沿海9省最終將居住10億左右的中國人。中國社科院有學者推算出,未來長三角可能總人口要超過4億,而廣東省總人口則可達1.6億-1.8億,其中珠三角就要超過1億人口。

  是否完全沒有可能?現實是:珠三角9市實際生活的總人口已超過6000萬人,而其中僅廣州-東莞-深圳一線的開發強度較大(三市實際居住人口接近4000萬人),其它6個城市基本處于中度或偏低開發狀態。當然前提是,中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繼續拓展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以及珠三角的居民減少一半的用水、用電。

  如果這有可能的話,那么是讓6億未來需要城市化的人口在沿海地區城市化,還是在中西部地區城市化?

  事實上,即便是在中國的沿海地區,現狀也僅僅是長三角、珠三角小部分地區的開發強度較高,其余部分,大連半島、膠東半島、閩南三角、潮汕地區和北部灣地區最多可算是中度開發,其它還有不少地方處于弱開發狀態。

  把沿海地區充分開發,以此方案取代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遍地開花,值得重視。

  也許中國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戰略,應恪守這樣的原則:沿海地區全面和深度開發,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線狀(比如沿京廣鐵路、京哈鐵路城市帶)開發,確保糧食生產,西部地區點狀(成渝、西安、蘭州等城市集中開發)開發,以生態保護為第一要務。人口要向沿海地區和中部沿線、西部節點城市集聚,至少要從中部地區抽離2億-3億人口到沿海地區。即以河南省為例,如果該省9000萬人口中不遷移出去4000萬-5000萬,真的難以想象她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會帶來什么后果。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