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關注中國高額外匯儲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2日 11:05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秦大軍 齊湘輝 叢峰) 中國外匯儲備兩年間翻了一番,增幅之快,數量之大,引起了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政協委員的關注。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外匯儲備為4032億美元,2004年升至6099億美元,2005年底達到8189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外匯儲備增加,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收支情況良好
“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在于穩定匯率。”全國政協委員陳振東認為,“龐大的外匯儲備,表明中國已經突破了約束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桎梏。”中國原是外匯緊缺的國家。1994年匯制改革時,外匯儲備只有212億美元,國內形成了惜匯、積匯的思維定勢,強調手中有匯、心中不慌,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千方百計節約外匯支出,增加外匯儲備。 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個國家的合理外匯儲備水平,應相當于該國一個季度的進口額。如加上外債流出、外商投資回報以及其他需要,以此標準衡量,不少人認為中國只要有3000億外匯儲備就基本足夠。 有輿論認為,外匯儲備超過合理需求對中國政府的理財智慧提出了挑戰。外匯儲備高速增長,人民幣的外匯占款也相應增加。由于中央銀行是外匯的主要購買者,不得不被動增加基礎貨幣投放。過去兩年間中國增加外匯儲備4000億美元,按現行匯率,央行須增加3萬多億元的基礎貨幣投放市場。 外匯儲備占有了大量資源,不能用于國內投資和消費。而一些接受記者采訪的委員則表示,這“由此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和宏觀調控的難度”。 不過,陳振東委員提出,如果按照另一類標準來衡量,即把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財政儲備的一部分,以應付龐大的銀行壞賬及社會福利(特別是養老金)的欠賬等,如此則單是央行難以收回的再貸款便高達2000余億美元,以此計算所需的外匯儲備則要多很多。 若以人均計算,中國的外匯儲備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與香港、新加坡等相比亦相差甚遠。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委員在肯定8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改革開放重大成果”的同時,強調“就人均而言并不算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今年1月曾針對傳言表示,所謂中國拋售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只是“媒體的猜測”。不過,他也指出,央行注重保持外匯儲備結構的靈活性,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將本著安全、穩健、多元化和流動性的原則。 如何讓8000多億外匯儲備發揮更大效益,許多委員都積極建言獻策。人大商學院教授郭國慶委員認為,外匯儲備要降低國際外匯市場風險,要力求國際收支的平衡,適當減少對外貿易順差,減少對出口產品的補貼,此外適當多進口一些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機械、設備及高新技術等,降低資金閑置帶來的成本。 陳振東委員建議,可以在善用外匯儲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和準備工作。傅銳委員則建議在當前外匯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增加戰略資源等方面的儲備。一些委員在參加小組討論時表示,單純地討論外匯儲備多還是少沒有太大意義,關鍵在于如何提高8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收益,“如果外匯儲備每年能穩定地達到5%的年收益率,則意味著國家每年增加約3000億元人民幣收入,這將是多大的一筆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