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稱新農村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城市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0日 09:57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劉敏 王曉欣 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樹清在分組討論會上說,新農村建設需要納入到整個國家城鎮化發展的戰略中來。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在今年工作和整個“十一五”規劃中應該把這兩件事情更好地結合起來。會后,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郭樹清。
郭樹清說,在“十一五”規劃綱要里,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另外,綱要里已經把城市化、城鎮化第一次寫得非常清楚,內容非常豐富,講的也是最多的。 我國城市化的水平和工業化相比嚴重落后,現在我國的非農產業也就是第二、三產業的增加值在全國國民經濟總產值中已經占到90%左右,第一產業占12%左右。但是,現在城鎮人口統計是43%,和國際上其他國家比較,城鎮化嚴重滯后,這個滯后導致了很多問題,可以說,成為經濟生活中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三農”問題、就業問題、收入分配問題。所以,要把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離開了城鎮化發展農村經濟,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郭樹清說,發展生產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事情,農業肯定要搞好,但農村地區的工業化和服務業怎么搞,綱要草案沒多講。第二、第三產業如果延續過去的做法,還是搞鄉鎮工業,還是村村點火、處處冒煙,除了環境和資源要付出很大代價外,產品也難以找到出路。現在絕大部分工業產品都供過于求,靠簡單的重復建設搞不了工業化,難以為繼,所以,如果不能明確把城鎮化和農村經濟結合起來,恐怕很難找到出路。 郭樹清說,從農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角度來說,如果不加快城鎮化,也是不能應對現在面臨的挑戰的。現在,進城務工人員大概有2億左右,生活在已經基本實現工業化地區的農民還有3億左右,這些人由于我國長期實行二元制度,被排斥在城鎮之外。最典型地表現在享受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利用方面,他們和城市人口是不一樣的,義務教育、醫療、就業等等也都是不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趨勢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另外,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我國的經驗都證明,城鎮化的發展意味著很多鄉村的空心化,人口會轉移,這是必然的。如果不考慮這個趨勢,我們現在搞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都齊頭并進,每個村都通電、通自來水,修公路,可能浪費很大。目前,我國大概有300多萬個自然村,過10年、20年以后,一半的自然村可能會消失,這個投入的代價太大了,而且,在耕地很緊張的情況下,又把很多土地蓋上水泥和混凝土,這樣農業會受到削弱。如果新農村建設不考慮這些因素,會造成基礎設施投資的巨大損失。 郭樹清說,現在有的地方,這些年來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建了希望學校,但是,建好以后很多地方已經沒有學生了,因為青壯年都離開農村了,都到城鎮就業了,他們的子女也走了。而我們的學校建設沒有考慮這個因素,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郭樹清建議,一是新農村的建設和城市化政策要明確。新農村的建設和城市化的推進緊密結合在一起,采取分層次的對策。比如,對于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的,基本實現工業化的農村地區,鄉村就要按城鎮來規劃,來發展,來建設,不能再把那些地方當成農村來建設,行政區劃也應逐步調整。二是對于城市郊區,必須納入統一規劃,充分考慮城市功能的擴展,對已征地的農民,應該把他們納入到市民。凡是國家征地了,城市擴展了,立刻將就業、教育、社會保障待遇同步跟上。三是進入城鎮務工的人員,有一、二億的農民,應該按照工作時間、居留時間逐步地納入到城鎮中來。四是對于邊遠地區,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不適宜居住的地區,農村就要搬遷,不要再在那個地方搞新農村建設了。當然對一些旅游景點,有特殊資源的地區,國家應該鼓勵在那些地區建設一些現代化的城鎮,還有對自身有需要的,學校、醫院、軍隊、軍事機構,包括監獄等等,都可以放在農村地區,選擇一些合適的地方,包括大學、中專,有些是需要辦在農村的,應該鼓勵這些機構向合適的農村地區轉移。 郭樹清說,新農村的建設和城市化的發展應該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郊區,大中城市的郊區,現在一方面城市擴展了,一些地方濫征地,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沒有地。土地的集中開發用地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大城市的郊區,這個問題應當在我們的工作中引起重視。 郭樹清說,城鎮化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不矛盾,只有推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才有更好的機會,發達國家也是城鎮化以后才有農業現代化,土地可以相對集中,種植業養殖業可以更專業化,更加市場化,環境更好保護,教育、科技等等都普及得更快一些,才有更大的財力來支援。關鍵是,各級政府應抓好規劃,制定切合實際的政策措施,在發展城鎮的同時,搞好農村土地整理,環境治理,給農業提供更好的直接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