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初顯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8日 18:00 國家統計局網站 | |||||||||
2005年,遼寧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化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努力建設和諧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初步成果,國民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一、2005年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及特點
全年國民經濟在上年高位平臺上繼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80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3.6億元,增長7.3%,對生產總值貢獻率為6.1%;第二產業增加值3906.8億元,增長16.6%,對生產總值貢獻率為60.7%;第三產業增加值3244.6億元,增長9.2%,對生產總值貢獻率為33.2%。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增強。2002年以來地區生產總值已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 2002年增長10.2%,2003年增長11.5%,2004年增長12.8%,2005年增長12.3%,增幅雖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但仍然穩定在一個較高的發展平臺之上,為“十一五”規劃的順利起步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年經濟發展呈現8大亮點: (一)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大,農業再獲大豐收。 2005年,遼寧省繼續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在全省范圍內全部減免農業稅,為農民減負5.3億元。對農民發放種糧直接補貼資金6.4億元,比上年增長24.6%。全年全省財政農業支出69.56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全省金融機構農業短期貸款比年初增加61.7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5億元。廣大農民在惠農政策支持下,生產積極性普遍提高,克服低溫寡照、局部洪澇等不利因素,全省糧食生產再次喜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745.8萬噸,比上年增加25.8萬噸,增長1.5%,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林、牧、漁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26.5千公頃。肉類總產量346.1萬噸,比上年增長9.4%;禽蛋產量224萬噸,增長16.5%;牛奶產量74.9萬噸,增長28.1%;水產品產量425.4萬噸,增長5.5%。 (二)工業穩定快速發展,比上年增長20.1%。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07.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1%。分季度看,工業生產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呈現平穩回落態勢,但落差較小。1-3月增長22.9%,1-6月增長21.9%,1-9月增長20.5%,1-12月增長20.1%。工業生產的主要特點是: 1、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及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速較快。1-12月,全省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21.22億元,同比增長22.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49.44億元,增長24.0%;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完成增加值143.37億元,增長27.2%,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2個、3.9個和7.1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69.84億元,增長16.4%;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99.71億元,增長11.6%,分別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3.7個、8.5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90.0億元,增長8.8%,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11.3個百分點。 2、輕工業高速增長,重工業穩定增長。1-12月,全省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467.14億元,同比增長16.8%;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40.23億元,增長30.0%,高于重工業13.2個百分點。其中,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244.13億元,增長37.3%。 3、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原材料工業平穩增長。1-12月,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739.5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4.6%,比上年增長20.9%,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0.8個百分點。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89.12億元,增長30.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83.15億元,增長29.4%;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187.39億元,增長28.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加值114.16億元,增長10.5%;金屬制品業增加值59.38億元,增長24.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82.28億元,增長0.2%;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工業增加值24.09億元,增長26.7%。 原材料工業平穩增長。1-12月,全省原材料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97.1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6.5%,比上年增長17.5%,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2.6個百分點。其中,冶金工業增加值515.65億元,增長19.9%;石化工業增加值759.33億元,增長14.4%;建材工業增加值122.13億元,增長23.1%。 4、主要產品產量多數上升,少數下降。1-12月,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量較快增長的主要有:輪胎外胎1095.65萬條,同比增長18.4%;塑料制品99.03萬噸,增長23.0%;生鐵3108.03萬噸,增長22.6%;鋼材3206.08萬噸,增長21.9%;水泥2614.61萬噸,增長16.0%;金屬切削機床11.09萬臺,增長18.8%;數控機床1.49萬臺,增長51.6%;民用鋼質船舶184.74萬噸,增長61.1%;載貨汽車4.34萬輛,增長35.6%;鐵路貨車3645輛,增長95.7%;手機102.40萬臺,增長74.4%;程控交換機15.38萬線,增長150.4%;彩色電視機550.21萬臺,增長58.9%。化學纖維23.70萬噸,下降17.7%;內燃機3597.41萬千瓦,下降11.6%;金屬冶煉設備6.34萬噸,下降15.1%;微型電子計算機26.67萬臺,下降85.0%;原煤6152.80萬噸,下降5.6%;原油1260.96萬噸,下降1.7%;天然氣11.72億立方米,下降7.5%;原油加工量5233.61萬噸,增長3.4%。 5、產銷銜接水平有所提高,出口交貨值增長24.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1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586.70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重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147.2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72.3%,增長25.1%。輕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439.4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27.7%,增長22.4%。 (三)固定資產投資突破4000億元,重點行業投資明顯加強。 2005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首次突破4000億元,實現4204.37億元,比上年增長40.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70.45億元,比上年增長41.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533.92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特點是: 1、非國有單位、地方項目投資增長較快。分經濟類型看,1-12月,全省國有單位完成投資1240.26億元,占全社會投資的29.5%,增長33.6%;非國有單位投資2964.12億元,占全社會投資的70.5%,增長43.1%,高于國有投資增幅9.5個百分點。分隸屬關系看,中央項目投資478.93億元,增長31.7%,地方項目投資3725.45億元,增長41.3%,高于中央投資9.6個百分點。 2、第二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工業投資比重提高6.6個百分點。全年第一產業投資134.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8%。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3.1%,提高到3.2%,上升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1998.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2%,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42.1%,提高到47.5%,上升5.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1959.06億元,增長63.2%,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40.0%,提高到46.6%,上升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2071.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1%,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54.7%,降至49.3%,下降5.4個百分點。 3、采礦業和制造業投資大幅度攀升,重點行業投資成倍增長。全年采礦業投資234.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9%,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4.9%,提高到5.6%,上升0.7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投資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04倍、2.47倍和3.82倍。 制造業投資得到明顯加強。全年制造業投資158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7.7%,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31.4%,上升到37.6%,提高6.2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紡織業投資分別增長1.14倍和1.69倍;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工業投資分別增長94.2%和68.9%。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投資分別增長65.7%、1.61倍和1.42倍。裝備工業和通訊設備及電子工業投資分別增長1.31倍和1.42倍。 4、金融、租賃和商務服務、水利環境等行業投資力度較大,教育、衛生、批零貿易業投資穩步發展,信息傳輸、住宿和餐飲業投資水平下降。全年金融業投資17.49億元,增長3.23倍,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0.1%,上升到0.4%,提高0.3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38.87億元,增長50.3%,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為0.9%,與上年持平;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269.58億元,增長60.1%,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5.6%,上升到6.4%,提高0.8個百分點。教育投資89.79億元,增長31.6%,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2.3%,降至2.1%,下降0.2個百分點;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23.31億元,增長19.8%,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為0.6%,與上年持平;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投資131.99億元,增長30.7%,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3.4%,降至3.1%,下降0.3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投資41.28億元,下降18.8%,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1.7%,降至1.0%,下降0.7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投資43.72億元,下降8.8%,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由上年的1.6%,降至1.0%,下降0.6個百分點。 5、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7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614.1億元,增長24.2%;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113萬平方米,增長4.9%。隨著商品房銷售的持續增長,空置面積繼續減少,到年底,全省商品房屋空置面積為1439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9%,回落17.1個百分點。 6、自籌資金和利用外資能力繼續增強。2005年,遼寧省投資到位資金4370億元,同比增長39.1%。在城鎮建設項目當年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180.6億元,占全部到位資金的4.1%,比上年增長58.1%;單位自籌資金3034.4億元,占全部到位資金的69.4%,比上年增長48%;國內貸款534.2億元,占全部到位資金的12.2%,增長23.3%;利用外資121.4億元,占全部到位資金的2.8%,增長30.3%。 (四)國內需求穩中有升,市場價格平穩走低。 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998.9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按城鄉分,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523.75億元,增長13.5%;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475.24億元,增長13.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479.21億元,增長13.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53.07億元,增長14.4%;其他行業零售額66.7億元,增長8.8%。隨著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吃的需求平穩增長,穿、住、行、用及醫療等需求明顯上升。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銷售類值看,食品、飲料、煙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9.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3%;化妝品類增長25.9%;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8.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7%;中西藥品類增長20.3%;家具類增長51.9%;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1.5%;汽車類增長24.4%;通訊器材類增長15.9%。 在市場銷售穩定增長的同時,價格水平呈平穩回落趨勢。1-12月累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4%。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回落0.6個、0.2個和0.1個百分點。從8大類指數看,上升和下降各占一半。其中,食品類上漲1.8%,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6.3%,居住類上漲4.5%。其他4類指數均有所下降,衣著類下降3.1%,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下降0.7%,交通和通訊類下降1.3%。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也呈逐季回落態勢。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累計上漲5.1%,比上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累計上漲8.1%,比上年同期回落4個百分點。 (五)出口總額繼續擴大,實際利用外資快速增長。 1-12月,全省完成進出口總額410.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2%。其中,出口234.39億美元,增長23.9%;進口175.74億美元,增長13.4%。從出口經營企業類別看,國有企業出口59.77億美元,增長12.4%,三資企業出口133.28億美元,增長22.3%;私營企業出口31.14億美元,增長67.2%。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08.14億美元,增長27.4%;加工貿易出口117.76億美元,增長23.8%;其他方式出口8.49億美元,下降9.9%。從出口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出口80.74億美元,增長14.4%,高新技術出口26.08億美元,下降9.9%。年末,遼寧省對外貿易國家(地區)213個,貿易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日本、韓國、美國、德國和沙特阿拉伯。 利用外資快速增長。據外經部門統計,全年新簽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2686個,新簽外資合同額110.1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8%和27.2%。在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中,合同外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有357個,合同外資額77.16億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2.7%。 (六)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金融存貸款規模擴大。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實現673.96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實現增值稅113.05億元,增長17.4%;營業稅164.68億元,增長16.2%;企業所得稅71.93億元,增長43.9%;個人所得稅32.81億元,增長16.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182.27億元,比上年增長26.9%。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農業支出69.56億元,增長16.5%;科技支出27.96億元,增長18.9%;教育支出157.41億元,增長22.6%。 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不含外資,下同)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966.95億元,比年初增加1635.2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118.6億元,比年初增加299.91億元;儲蓄存款余額6950.24億元,比年初增加901.7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958.05億元,比年初增加1116.0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804.99億元,比年初增加231.29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3444.49億元,比年初增加646.98億元。全年累計,全省金融機構現金收入29915.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現金支出29943.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累計現金凈投放28.12億元。 (七)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2005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8元,比上年增長13.7%,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3690元,增長11.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8.8%,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1.6%,下降4.8個百分點。 (八)宏觀經濟環境良好,企業信心保持穩定。 一年來,遼寧省深入貫徹國辦36號文件精神,大力改善宏觀經濟環境,緊緊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雙重機遇,努力開創遼寧對外開放的新局面,企業景氣和企業家信心兩大指數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130以上的景氣區間,表明遼寧省宏觀經濟環境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 在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需要解決,突出表現在速度與效益不夠協調,工業盈利水平下滑,虧損企業虧損額大幅度上升,流動資金比較緊張等方面。 一是工業利稅持續下滑,速度與效益不相協調。2005年,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形勢較好,產品銷售收入實現10570.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5%,但盈利水平持續下降。企業利稅總額790.36億元,比上年減少6.79億元,利潤總額349.21億元,比上年減少65.46億元。從2005年5月開始企業利潤下降,效益持續下滑。1-6月,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減少11.59億元,下降6.6%;1-9月比上年同期減少29.94億元,下降10.1%。1-12月比上年同期減少65.46億元,下降15.8%。與此同時,虧損企業虧損額不斷上升,增幅擴大。1-6月虧損111.71億元,同比增長1.3倍;1-9月虧損156.69億元,同比增長1.5倍;1-12月虧損213.56億元,同比增長1.7倍。效益下滑和虧損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也有遼寧省產業結構不合理和增長方式落后等多重原因,需要有關部門引起足夠重視。從不同角度分析,工業效益下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制企業效益下降幅度大。1-12月,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119.2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3.05億元,下降38.0%。虧損企業虧損額151.94億元,同比增長4.2倍。 2、按隸屬關系分,利潤下滑和虧損大戶主要集中在中直企業。1-12月,中直企業利潤總額140.9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99.48億元,下降41.4%。虧損企業虧損額126.31億元,同比增長10.2倍。 3、按企業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盈利能力減弱。1-12月,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利潤總額160.6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04.38億元,下降39.4%。虧損企業虧損額154.9億元,同比增長4.1倍。 4、按行業分,石油加工、電力行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效益下滑居前三位。1-12月,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凈虧損105.89億元,比上年減少利潤182.79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117.45億元,增長138.7倍;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7.0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利潤10.16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14.91億元,同比增長2倍;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0.93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利潤6.99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19.67億元,同比增長49.6%。 二是企業流動資金比較緊張,部分行業融資困難。從企業兩項資金占用情況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成品資金和應收帳款同比分別增長19.3%和17.7%,兩者占流動資產的比例達33.3%。另據企業景氣調查,2005年全省企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為89.5,連續4個季度不景氣。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業、住宿餐飲業、社會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等行業融資狀況不佳,企業流動資金比較緊張。 二、2006年經濟形勢展望及幾點建議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受國際石油價格高漲的持續影響,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可能在4.3%左右,與2005年經濟增長持平,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的趨勢。其中,世界三大經濟體中的美國經濟將小幅放緩,預計增長率為3.3%;歐元區經濟復蘇緩慢,預計增長率為1.8%;日本有望結束通貨緊縮,預計保持2%的增長率。亞洲經濟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仍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2005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十五”計劃劃上圓滿句號,新的發展目標開始實施。2006年是我國執行“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這是“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之后編制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必將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并邁出實質性步伐。從總體上看,今年我國經濟運行環境將較前兩年有所寬松,能源、運輸、基礎原材料供求緊張的狀況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06年著力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宏觀經濟政策上繼續實行“雙穩健”方針。國家將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通過上述措施,我國經濟總體上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據國家統計局三季度預測,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大約增長9%以上。 2006年遼寧省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始實施“十一五”規劃,加快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一是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穩定增長,老工業基地振興已取得初步成效,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工業的拉動作用開始顯現。二是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雙重政策優勢非常明顯,發展機遇千載難逢,必將促進老工業基地快速發展。三是基礎投資增長較快,經濟發展后勁繼續增強。隨著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2004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重點建設項目取得積極進展,一些項目已建成投產或部分建成投產,經濟發展后勁較足。四是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產業轉移加速進行,為遼寧省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制約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遼寧省國有企業改革還未到位,開放度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還不足。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了2006年經濟工作重點,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加快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升級;加速發展縣域經濟,解決好“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力抓好民生工程,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只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著力點,以調整優化結構為主線,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重視速度與效益的協調性,增強內在的發展動力,就一定會在改革開放中實現遼寧振興。初步預計,2006年全省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增幅仍然會保持兩位數以上。面對新的一年艱巨而光榮的經濟發展任務,我們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 1、注重以人為本,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增長與消費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 一是大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使居民收入的增長與經濟增長水平相適應。通過提高收入來促進消費增長,以內需增長來拉動經濟發展。二是把農村市場作為擴大消費的突破口,通過反哺農業的具體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商品流通設施和文化設施建設,大力開發適合農村消費特點的產品,引導連鎖店和超市向農村延伸發展。三是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服務價格、教育收費、醫療收費等問題,加快建立個人誠信體系,完善消費信貸政策。 2、充分發揮投資的拉動作用,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也是經濟擴張的有力支撐。在當前遼寧省投資快速增長的關鍵時期,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的效益,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倍增作用,推動消費需求升級。一是引導投資投向基礎設施領域,解決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交通、能源瓶頸,加快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二是加強現代服務業、信息產業、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加快社會服務設施環境的革新,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提高,帶動農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三是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渠道籌措資金,充分挖掘民間資金的巨大潛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 3、高度重視工業經濟效益下滑問題,防止單純追求增長速度的傾向,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針對目前遼寧省石油加工、電力行業等主要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勢頭加快,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的問題,有關部門應對重點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加強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影響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時要加快國有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改組、改制步伐,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緊解決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遏制虧損上升勢頭,盡快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使生產速度和運行質量相互協調起來。要注意克服單純追求增長速度的傾向,把著力點放到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效益、調整優化結構、實現全面協調發展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