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因素分析(06-3-8)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8日 17:02 審計署網站 | |||||||||
從1999年起,審計署開始了對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損益審計。時至今日,通過審計發現了各種違紀違規問題,筆者認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之路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2005年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建設銀行)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標志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已全面展開。通過股份制改造已經給國有商業銀行
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雖然給銀行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但是應該看到阻礙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的桎梏仍未完全解除,這種股份制改革仍處于初級階段。在目前的這種狀況下,改革獲取的僅僅是一個形似而神不似的股份制國有商業銀行,與國外那些成熟的國際大銀行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表現為: 一、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不能保證銀行的穩健經營和發展。中國真正意義的現代商業銀行出現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年,在這段時間內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打破了原有的分領域經營的界限,一方面展現了資產規模不斷增加,營業網點迅速擴張,產品數量和服務意識等不可同日而語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良資產居高不下,自有資本嚴重不足,金融案件頻繁發生的危機。從客觀上講,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上述問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內部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觀經濟環境和外部監管方面的原因,但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由于國有商業銀行產權主體單一,國家是唯一的出資者和所有者,中央政府賦予銀行法人資格,導致國有商業銀行未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或雖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框架但并未實際發揮作用。由于產權過度集中于國家控制,必然帶來管理者缺位、委托——代理鏈條過長和對管理者的經營激勵機制扭曲等一系列問題,造成了銀行經營混亂,效益低下,出現嚴重虧損,使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的地位。這些都要求國有商業銀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盡早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司治理結構,并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擺脫原有的行政機關式的管理模式成為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國有商業銀行特別是基層行員工的整體素質不高,不能保證銀行政策的執行到位。人力資源是國有商業銀行的寶貴資源,人員素質是現代商業銀行管理和文化建設中必須注重的因素,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已成為銀行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國有商業銀行的員工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還很低,在負責具體業務執行的基層銀行中,這一比例更是低的可憐。正是由于基層銀行員工整體素質低下,導致銀行政策的執行力度嚴重不到位,從而引發了大量金融案件的發生,給國有商業銀行帶來了巨額的非正常損失。匯豐銀行的一位高管人員曾說過,匯豐銀行之所以經營良好,不良貸款比率很低,關鍵在于銀行員工對銀行政策的執行力度。正是因為有了高素質的員工作為保證,才能有出色的經營業績和良好的資產質量。因此,在現有人員無法大量替換的條件下,應著力培養素質較高、對政策把握較為嚴謹的基層行一把手隊伍,盡可能的降低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偏頗,保證銀行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三、缺乏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經濟環境,導致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加大。現代市場經濟也就是信用經濟,社會信用是維系市場經濟主體之間經濟關系的紐帶。銀行業作為以信用為經營基礎的特殊行業,社會信用狀況對銀行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國尚沒有建立起健全的誠信體系,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發展嚴重滯后,未能及時公布信用信息,并且已建立的信用中介機構所建的信用數據庫規模普遍偏小,缺乏同業、各業信用紀錄的聯合,無法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級別做出公正、客觀、真實的評估,再加上各家銀行各自為政,造成一家企業雖然被某家銀行淘汰后仍可成為另一家銀行的優良客戶,造成社會經濟的畸形發展。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尚未正確看待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當政府的社會目標與國有資本經營相沖突時,往往以犧牲國有資本為代價換取社會目標的實現,產生大量政府逃廢債務問題,極大的增加了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 雖然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改革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著諸多的困難,但應該看到,目前的國家政策正在向著有利于銀行改革的方向發展。從宏觀經濟環境上來講,信用中介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個人和企業的信用征集系統的網絡也正在進一步的建設和完善中,這些都為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創造了社會信用基礎,促進國有商業銀行更好的發揮其作用。(作者:審計署駐沈陽特派辦趙競偉)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轉載時請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