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6全國兩會經濟報道 > 正文
 

胡鞍鋼:十一五規劃22項目標凸現政府職能轉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7日 11:1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樂 汀 北京報道

  “十一五”規劃綱要是一個方向標,體現在發展理念和發展目標上,它將使得我國從快速發展的道路走上科學發展的道路。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凸現了人文和社會發展目標、資源節約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環境保護目標、公共服務與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實現政府責任的目標。

  作為參加“十一五”規劃編制專家委員之一,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對本報就“十一五”規劃草案的發展目標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發展目標定量化

  首先是發展目標定量化。我國過去制定的“五年”計劃和長遠規劃,大多目標有定性而沒有定量,事后難以進行定量評估。比如“十五”計劃中,“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控制”、“城市醫療衛生水平改善”、“社會保障范圍擴大”等,這些規劃目標比較模糊,很難科學評價其實施狀況。“十五”計劃《綱要》中只有38個定量指標,而且分別屬于不同目標層次,沒有形成完整的定量指標體系,也加大了事后評估的難度。

  此次制定《“十一五”規劃綱要》,不但提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目標體系,還根據這些目標設定一套定量的指標體系,增強規劃目標實施進展的可評估性,這將是規劃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

  預期性和約束性目標

  首次把五年規劃發展目標分為兩大類,即預期性和約束性目標。將國家主要發展目標根據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的不同性質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大類。(預期性指標,是預計和期望達到的目標,主要通過引導市場主體行為來實現;約束性指標,是必須實現的目標,主要通過依法加強管理和提供服務來實現。)“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2個國家目標指標,其中14個預期性指標,占63.6%,8個約束性指標,占36.4%。

  對比“十五”時期和“十一五”時期各類目標的比例變化,也可以明晰看出政府職能轉型的趨向。

  “十五”時期,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目標共11個,占全部指標的42.3%;“十一五”時期,這兩大目標共6個指標,占全部的27.3%,還都是預期性指標。

  這表明“十一五”規劃中有意淡化經濟增長目標,而且強調了前提條件和約束條件,正如溫總理所說,“這個目標是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礎上的。在實際執行中,各地要處理好速度和結構、效益的關系,不要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歷史經驗和現實情況表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

  “十五”時期,人口資源環境目標和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目標,共15個,占全部的57.7%。而“十一五”時期,這兩大目標共16個指標,占全部的72.7%。

  “十一五”規劃特別凸顯了節能和環保目標,節能目標首次作為國家目標,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目標,體現了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政治決心。

  提出次國家目標

  “十一五”規劃還在《綱要》各章中提出了“十一五”規劃次國家定量發展目標,也是22個。其中,經濟增長目標只有兩項,一個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億噸左右,另一個是到2010年,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2.3萬億美元和4000億美元。這兩類指標都是預期性指標,前一個指標是指綜合生產能力指標,不是生產量指標,它將根據國內糧食市場供求關系、進出口調劑等進行必要的宏觀調控,這也大大不同于過去的實物型的計劃指標。而其他20項指標都是公共服務指標,大部分都是約束性指標。

  規劃目標突出五大重點

  第一,突出五個統籌。

  第二,突出中國發展的薄弱環節,不在于經濟發展,而在于社會發展;不在于城市發展,而在于農村發展;不在于經濟增長,而在于資源消耗過大,污染排放過高。

  第三,突出了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4大切身問題:凸顯城鄉就業問題,首次把城鄉就業目標列為國家目標,5年城市新增就業崗位4000萬、幫助農業勞動力轉移4500萬,這既反映了就業壓力的突出性問題,也反映了政府解決城鄉就業問題的重大決心;凸顯城鎮養老問題,提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口由1.74億增至2.23億;凸顯醫療問題,提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由23.5%提高到80%以上。

  此外,國家將啟動《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網絡;五年內國家財政將投入200多億元,對鄉鎮衛生院和部分縣醫院房屋和設備進行改造。凸顯安全生產問題,首次提出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安全生產指標考核體系,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礦商貿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

  第四,突出了注意處理好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的關系。

  第五,特別突出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指在目標中反映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階段特征,充分反映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20年目標的銜接性,例如,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7.5%,就會如期或者提前實現GDP翻兩番的目標,人均GDP由2005年的1700美元,到2010年達到2300美元,就會如期或提前實現。

  規劃目標體現五大功能

  “十一五”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起步,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本次規劃充分體現了規劃思想和規劃方法的重要創新:

  1.具有引導市場主體的功能。不同于計劃經濟占主體或者是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體制并存時期的計劃,此次規劃充分反映了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基礎性作用。政府適當的引導,要為市場主體創造好三個環境:投資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政府不是限制,而是要強化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是擾亂,而是要規范市場機制的作用。因而,此次目標體系不僅取消了很多預期性指標,而且將“計劃”改為“規劃”,一字之差為以市場為主體的經濟描繪了一個宏偉發展藍圖。

  2.具有監督功能。特別是約束性目標,可以對政府各部門各地區進行有效監督。例如,此次目標中提出財政性教育支出要達到4%,就對各級政府進行監督;又如,提出解決1億農民飲用水不安全的問題,就會對水利部門和各地區進行監督。

  3、具有糾偏功能。即當某行業偏離了目標,就會加以修正和監督。此次提出的節能和環保目標,都會要求各地方按照此目標實現。

  4、具有靈活調整功能。未來5年的發展會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當國內外環境發生重要變化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可以修改本規劃,這就便于在中期評估時進行調整。

  5、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功能。所謂戰略性,就是要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奠定基礎;所謂前瞻性,就是體現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充分考慮目前發展階段的制約因素,充分認識到國情條件下的各種制約因素,充分估計到各種內外部不確定因素和不可預測的沖擊。

  首次界定政策優先領域

  “十一五”規劃綱要首次界定了政府公共服務的領域(11項)和公共財政預算安排優先領域(17項),此外,還明確了國家財政重點支持的主要領域。一是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二是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五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三峽庫區)以及資源枯竭城市。

  胡鞍鋼說: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對該目標設計有很高的評價,認為《綱要》對于政府職能定位和公共服務職責的表述明確到位,對于市場主體的行為,則以指明方向、政策鼓勵和規范的方式加以引導。將量化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類,特別是把政府履行重要公共服務職能的若干指標確定為約束性指示,這是一個重要創新,有利于促進各級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也有利于形成規劃實施的新機制。

  (趙黎對本文亦有貢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09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