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6全國兩會經濟報道 > 正文
 

財政預算:穩健下轉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7日 11:13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孫雷 北京報道

  3月5日,財政部《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擺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每位代表、委員的案頭。

  44頁厚的“預算報告”第一次啟用直觀立體數據圖,包含1/3篇幅的“名詞解釋”,以
及更多詳實數據。這不僅僅是表面的變化。

  事實上,穩健財政政策之下,一些重要變化清晰可見:報告中,財政的公共性越發得以彰顯,而作為政策的風向標和主動脈,2006年,中央財政將以更大的步幅,更強的力度,引導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全面轉型,全方位推轉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結構變化的大盤。

  財政政策:“穩健”依然

  以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進一步調減、財政赤字減少為標志,“預算報告”中,2006年的財政政策仍然定調“穩健”。

  按照“預算報告”2006年預算指標安排,中央財政將安排長期建設國債600億元,在2005年調減300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了200億元,同時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100億元。

  同時,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2950億元,比2005年預算減少50億元,這樣,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預計進一步下降到1.5%。

  “這顯然符合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需要。”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教授對記者分析。

  2005年,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增加5232億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8%。

  2006年,中國經濟將偏熱還是偏冷?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并不一致,“過熱反彈論”和“經濟下滑論”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根據。

  “在這兩者觀點之間,我個人認為,下一步經濟走勢依然處于上行與下行兩種并行的局面中,也就是說下一步經濟走勢正處于十字路口,非常的關鍵。”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副司長叢明分析說。

  他認為,這樣的情形下,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雙穩健可以左右逢源,有保有壓,區別對待,既可以防止過熱反彈,也可以防止經濟下滑,處于一個非常主動的地位。

  而這也將意味著,國債余額、赤字占GDP的比重繼續保持了數年來的下降趨勢。

  在“預算報告”圖四“中央財政國債余額、赤字占GDP的比重”中,人們可以清晰看到,中央財政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在2003年達到1998年積極財政政策實行以來的最高點19.4%之后,便開始呈現緩慢下行的曲線。

  而中央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則從2002年開始,便從2.6%(2002年)、2.4%(2003年)、2.0%(2004年)、1.6%(2005年)一路平穩下滑。

  財政支出的重大轉向

  平滑的曲線呈現的是一種漸變的前行,單純考量數字上的調整和穩健財政政策本身,2006并無明顯變化。

  但是,“看數字,更要看結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教授如是說。在他看來,財政支出結構正在更加明確有力地轉向公共財政的建設,轉向全面可持續的發展,這才是更加值得關注的變化。

  按照“預算報告”的說法,2006年,中央財政支出安排將“著力調整支出結構,有保有壓,保障公共支出需要,壓縮一般性開支,向農業、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和群體傾斜;向科技創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傾斜”。

  并且,這些計劃在“預算報告”中都有著具體數據支持。

  ——2006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三農”的支出將達3397億元,比2005年實際執行數增加422億元,增長14.2%,占中央財政總支出增量的21.4%;

  ——2006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和就業再就業支出1859.82億元,比2005年增加236.23億元,增長14.5%;

  ——2006年,中央財政對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將達到1359億元,比2005年增加238億元,增長21.2%;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資金將達到200億元,比2005年增加40.77億元,增長25.6%;

  ——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支出安排716.04億元,比2005年增加115.26億元,增長19.2%。

  ……

  而上述公共財政支出項目的增幅,普遍高于2006年中央財政總收入、總支出的增長水平(二者的預算增幅分別為11.7%和9.7%)。

  這種變化甚至反映在了政府的投資結構中。2006年,中央財政預算內基建投資總規模1154億元(包括國債項目資金600億元和預算內投資554億元),在數量上與2005年一致。

  而按照計劃,這筆錢在2006年將會“優先支持農村建設、科教文衛、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西部大開發和關系‘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重點項目建設”。

  “現在的穩健財政政策主要是著力在優化大結構——經濟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所有制結構、分配結構等。”劉尚希教授說,而這,顯然將助推全社會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造血”填補缺口

  2005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三萬億元,達到歷史性的31627.98億元(不含債務收入),比較2003年凈增1萬億元。而按照“預算報告”的提法,2006年,全國財政收入將達35423.38億元。

  然而,經濟學家提醒人們,即便如此,解決全社會巨大的公共需要缺口,單純靠財政的“輸液”“絕無可能”。

  這將是怎樣一個巨大的缺口呢?

  據國家環保總局測算,在“十一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預計達到13750億元,約占同期GDP的1.6%(同期GDP總量約為85萬億元)。而據國家有關部門測算,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在10-15年內完成,總投資將達5萬億左右。

  “穩健財政政策決不是單純的拿錢政策。”劉尚希教授認為,財政固然要通過支出來滿足一部分市場無法給予的公共需要,但它將更多發揮導向性的作用,引導全社會的資本去投資到全社會的事業上去。

  而叢明副司長則分析指出,在2006年乃至整個“十一五”時期,財政的投資可以“進一步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十一五”期間,計劃整個

壟斷行業要逐步向民間資本、向市場開放,同時,對重要資源產品,如,水、氣、油、電等的價格,總體上采取市場化改革。

  叢明認為,這些改革將使得民間資本可以大量進入原來財政投資進入的領域;這樣,財政就可以采取更多的貼息、參股、補貼的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金,從而“既有利于減輕財政風險的壓力,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