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農村建設中共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7日 09:3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王濟洲 幾位來自農村基層的人大代表,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自己特別關心的問題:“為什么我們農民得不到貸款?為什么每個農戶最多只能貸到1000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當前乃至“十一五”規劃的歷史性任務。人們常說,解
對于“三農”的投入,除了中央和地方財政外,中央已經明確其主渠道是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的職能,輔之以郵政儲蓄功能的拓展及其它資金投入渠道。 這種“橋歸橋,路歸路”的融資布局,主要來自農村融資的特性。普遍來看,大部分農村融資均有小額、分散、資金運作周期長、信用環境差、信息不對稱等這種普遍性。但是,農村和農民貸款難也需要具體分析。大體來說,對于還處于溫飽線下的農村來說,主要應是財政等救濟性資金投入的對象;對于已經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村來說,首先需要的是積累發展的原始資本,這是爭取外部資金投入的基本條件之一;而對于那些已經形成經濟規模乃至成為產業鏈的項目,不僅是現有農村金融機構信貸的主要對象,也成為其它商業銀行所青睞的客戶,這在發達地區的農村已經成為普遍現象。說到底,貸款難與不難還在于一地農村和農民是否符合基本的貸款條件。 當前解決農村和農民融資最有效和最實際的渠道,首先在于加快農村信用社的改革,進一步完善它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其次應按照中央已經明確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路,加快改革步伐。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和綜合性工程,它決定了解決農村和農民融資難也必然要經過一個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在國家建設新農村的大政方針推動下,在農村金融體制不斷改革與創新發展中,新農村建設和金融機構一定能夠最終形成共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