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奇 徐飛鵬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成了來自有關省市代表、委員和專家關注的話題。大家認為,環渤海經濟圈具有不亞于珠三角、長三角的發展潛力和優勢,這一經濟圈的大發展將掀起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波浪潮。
北京:高端產業“領舞”環渤海
攜手推動
環渤海經濟圈,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3.31%和總人口的22.2%。
面對如此“遼闊”的經濟區域,想單靠區域內任何一個城市、某個地區的力量,環渤海經濟圈是發展不起來的。因此,環渤海經濟圈要大發展,這就需要區域內包括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太原、濟南、青島、石家莊等多座城市攜手推動。
優勢互補
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城市,促進該區域的發展,北京責無旁貸。與區域內其他城市相比,北京的第三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研發人員儲備等優勢明顯,而這正是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2.5:32.7:64.8變化為2005年的1.4:30.9:67.7。這不僅使北京成為全國第三產業比重最高的地區,也接近了當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重占70%的平均水平。一幢高級寫字樓能產生相當于城鄉結合部7.8平方公里所產生的效益,這就是現代服務業所產生的魅力。而到2010年,北京市的三產比重更將力爭達到72%,現代服務業的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北京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智力密集區。”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孟平說,北京擁有全國最多、最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京的兩院院士占全國的一半左右;擁有科技活動人員29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占86%,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和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均位居全國前列。
事實上,北京擁有的各種優勢與區域內不少城市是可以互補的。以天津為例,天津的特點是有港口,制造業特點明顯,京津一個以三產為主,一個以二產為主,如果互補充分,將促使京津冀都市圈,甚至整個環渤海經濟圈進一步發展。
布局對接
眾所周知,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成為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一個重要“支點”。北京如何按照國家京津冀都市圈區域開發的整體部署,抓住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機遇很是關鍵。2005年,北京按照“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把北京分成了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四類。
在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房山、亦莊組成的“城市發展新區”,北京將以各級工業園區為依托,按照產業集群的要求,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在爭取成為我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的同時,與天津濱海新區“遙相呼應”,最終促進京津冀等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北京市將重點發展的順義、通州、亦莊三個新城也從西北向東南排開。三個新城也將統一整體規劃,更為具體直接地在布局上與環渤海經濟圈的城市、地區“對接”,促進北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環渤海經濟圈“點金”之筆
未來24條高速車道連京津
天津代表團熱議京津合作,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發展。未來京津間將有三條高速公路,多達24條高速車道相連。其中,雙向8車道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2008年全線建成通車。現有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也要由雙向4車道拓寬至雙向8車道。京津塘第三條高速公路也在規劃中。此外,京滬高速公路天津段將于2007年建成通車。
預計“十一五”時期,天津將形成市域內的“一小時市域快速交通圈”、京津冀都市圈一體化的“三小時都市經濟圈”和服務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八小時腹地服務圈”。
晉蒙嚴防風沙
山西省在當地“兩會”中提道“要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生態建設重點工程”。據山西省水利廳透露,山西今年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水利項目水保投資將達到7616萬元。
內蒙古自治區也在規劃中強調:“2006年要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重點工程,力爭完成林業生態建設1380萬畝的任務,大力開展義務植樹,努力提高城鄉綠化水平。”
自2000年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北京地區出現沙塵暴的次數在遞減:2000年13次,2002年7次,2005年只有3次。
京石、京秦鐵路1小時抵達
在鐵路上,擬建設京滬、京石等客運專線河北段,新建京張(北京至張家口)等地方鐵路。京石客運專線是從北京西站向南,經涿州、保定引入石家莊東站,全長約278公里。這條專線上的列車將可能有兩種車型,A型時速為300公里以上,B型時速為200公里以上。這樣算來,如果乘坐A型列車,一個小時就能從石家莊趕到北京。而秦皇島設想建設北京至秦皇島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后也僅需1小時即可由北京抵達秦皇島。現在北京至秦皇島的客運列車要運行近3個小時才能到達。
張家口供京綠色能源
“十一五”期間,張家口將大力發展火電、風電,力爭使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達100萬千瓦),建成華北甚至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張家口位于北京西北,壩上地區年平均有效風速時間在6000小時以上,具有建設70億千瓦的風電場資源,其中可以建設23個百萬千瓦級的大型風電場,是國家規劃的三大百萬千瓦級風電示范基地之一。
“保定制造”要叫響京津
保定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打好“保定制造”牌,努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新型工業城市,讓“保定制造”叫響京津。
目前北京市建筑業使用的建材,包括水泥、大理石等,大部分都是保定生產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大理石就來自保定廠家。據《河北日報》報道,北京市預計每年約有4000萬噸的砂石要由外埠供應。而河北省環繞北京周邊的保定等地可采砂石儲量超過200億噸,砂石年生產能力在2億噸左右,砂石專用運輸車輛近2萬部。
借勢濱海發力“環渤海”
“20世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濱海新區。”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總體戰略發展布局,使之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加上北京2008年奧運會這個因素對該區域成長的催化,環渤海的未來令人期待。
濱海契機
“濱海新區無疑將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天津市發改委主任李亞力代表說,除了國家政策外,濱海新區還有著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等地理條件。“濱海新區擁有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1200平方公里是灘涂荒地,后續開發也不會占用耕地。”
從1994年至今,濱海新區已經過了10多年的建設,2005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608億元,已超過同年北京市全市生產總值的20%,而其地區財政收入也達到了248.4億元。
按照天津市給出的定位,濱海新區將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
隨著濱海新區的不斷“壯大”,以北京-天津-濱海新區為發展軸,以京津冀為核心區,以遼東、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大格局日漸成形。如何借助濱海新區的發展契機擺在了區域內其他城市的面前。
借勢發力
2月27日,北京社科院發布了《2006年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書中認為即將啟動的“京津冀”區域發展戰略將掀起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三波浪潮,從而徹底改變我國區域發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狀況。
“北京應利用好濱海新區的發展契機。”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孟平說,比如濱海新區定位先進制造業基地,其崛起為北京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產業支撐。
同時,濱海新區依靠與北京相毗鄰的地理區位,利用自身制造業成本優勢進行高新技術產業化,與北京實現研發和制造環節的互動,促進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鏈接
濱海新區其實是個統稱,包括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三個功能區,還有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以及東麗、津南這些行政區的部分區域。而這個區域正好地處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位于天津市區東部,面積2270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北京市域面積的八分之一),海岸線153公里,常住人口135萬。本版撰稿RJ176RB146
觀點:我看環渤海
●秦皇島市市長菅瑞亭代表:
“十一五”期間,從世界經濟動向看,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跨國資本流動和產業轉移也日益迅速;從我們周邊看,環渤海經濟圈正在崛起,京津冀都市圈已然形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舉辦在即。特別是天津濱海新區和唐山曹妃甸工業區的開發建設,勢必將帶來京津冀乃至整個環渤海區域發展格局的重大變化,這些對秦皇島臨港經濟的發展都是難得的機遇。
●山西省省長于幼軍代表:
作為國內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迫切希望加強與環渤海經濟圈各省市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拓展自己發展的空間,增強發展動力。
●遼寧營口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寶玉代表:
東北地區在環渤海地帶擁有包括大連、營口、錦州等眾多港口,加快建設這些港口群,借助于港口經濟的強大輻射力和帶動作用,可以對整個東北地區內陸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山東省省委書記張高麗代表:
環渤海地區有希望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中國的第三個高增長區,山東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十一五”期間,山東的一個大動作就是要打造以青島為龍頭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和半島制造業基地,以帶動整個山東半島經濟的發展。進而輻射腹地,加強與環渤海各省市區的合作。
●全國政協田向利委員:
為避免環渤海地區盲目建設、分散布局、區域內爭奪資源的粗放增長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我在提案中建議,國家將曹妃甸港區和循環經濟示范區作為京津冀和環渤海區域發展的重點,并與天津濱海新區一同列入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和京津冀都市區域規劃,進行統籌考慮,統一規劃,整體推進。
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分別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3.31%和總人口的22.2%。區域內包括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太原、濟南、青島、石家莊等多座城市。
渤海是一個內海,被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華北大平原“C”字形所環抱。覆蓋面積遍及大半個中國,并且是東北、華北、西北和華東部分地區的主要出海口。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四盟的糧食、畜產品、石油,西北地區的煤炭、皮毛,華北地區的石油、輕紡產品,渤海的海產品,甚至遠在數千里的青海、新疆的貨物都要經過這里運往世界各地。
同時這里是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往來的通道,從國外進口的設備、資金、商品也要從這里進入中國的北方市場。這些內陸腹地,涉及十幾個省和自治區,其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的60%,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40%,這在我國其他沿海區域也是少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