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黃樂楨 特約記者 程剛/北京報道
與臨滄市、南康市面臨的金融資本進入的難題一樣,種種跡象顯示,金融成了全國新農村建設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2月22日上午10時,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上表示,金融對農業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從目前情況來看,是明顯不足的,因此如何加強金融對農村的支持是新農村建設中要研究的一個重大的問題。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改革和發展農村金融的內容和它所占的篇幅是最近這三個“一號文件”中最多的。
對此,陳錫文指出,要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斷地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體制,使得農村能夠獲得更多一些金融方面的支持。
事實上,財政支出與金融資本投入的多少都將影響到“一號文件”以及即將在“兩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的落實效果。
“一號文件”破題
眾多數據顯示,現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恰當的時機。
據悉,2005年我國糧食產量雖然恢復到了4.84億噸,但還不能滿足需求,比歷史最高水平還低近3000萬噸。而耕地和水資源不足的矛盾對農業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因此,必須增加對農業的投資,以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產出率。
此時,中國的城鄉差距在繼續擴大。2005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是3255元,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 :1。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與城市的差距更大,這是影響農民素質提高的重大制約。
事實上,2005年,GDP已增加到18.2萬億元,財政收入3.16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6萬億元。“十五”期間,這幾項指標都增長1倍以上。中國已初步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條件。
“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是開始全面、系統地解決‘三農’問題了。” 3月1日,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何廣文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一號文件’的發布給出了很多信號,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沒有什么模式,大家都沒有共識。”
那么,“一號文件”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法“新”在哪里?
陳錫文在介紹 “一號文件”時分析指出,新農村“新”在從促進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出發,提出了農村工作的新思路;“新”在從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加快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出發,提出了農村工作的新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新農村“新”在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局的眼光,從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出發,把農村工作提到了新高度。
陳錫文認為,“在中國,要真正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當然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政府有了比以往更多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經濟實力,也更有條件去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籌資數千億啟動新農村
國家到底計劃花多少錢建設新農村?
“一號文件”中提到的至少7個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財政轉移支付,例如糧食直補、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莊治理、農村義務教育全免費、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農村文化設施、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這些,無一不與資金有關。
對此,有專家預測,根據目前的政策信號來估量,整個轉移支付的數字可能達到4000億元,預計比2002年翻一番。
2月28日,陳錫文表示,“十一五”期間,中央和地方財政將籌集數千億元,主要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上述兩大領域,被視為目前農村和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陳錫文是受全國人大常委會邀請進行專題講座時作出上述表示的。按照法定程序,“十一五”規劃的各項內容即將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
這位主管農業政策的高官在講座中透露,“十一五”期間,在農村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財政將累計新增投入1258億元和924億元左右,合計約2181億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于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目前,全國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非常差。”陳錫文說,以校舍為例,農村中小學危房率高達6.6%,占全國中小學危房面積的81%。西部地區尚有100多萬中小學生因校舍短缺不能就學。
孩子上學和就醫,被認為是農民最沉重的兩大負擔,很多農村家庭甚至因此而陷入貧困。為解決農民就醫難問題,國家開始在部分地區進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
不過,陳錫文表示,農村衛生醫療服務體系“不適應農民健康需求的矛盾仍然相當突出”。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條件差,服務能力弱,無法滿足基本需求。統計顯示,中西部地區農村鄉鎮衛生院危房率達33%,八成以上的鄉鎮衛生院需要配備或者更新X光機等常規設備。除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地區以外,其他農民極少能獲得醫療保障。
陳錫文透露,從2006年起,將進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支持力度。2006年中央財政將投入47.3億元,比上年增加41.9億元。按照設想,將于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按規劃,2004年到2009年間,中央和地方還將共同安排資金216億元,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與農民收入水平相適應的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政府還將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服務設施建設和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持制度。
在文化事業方面,陳錫文表示,“十一五”期間,要基本實現20戶以上的已通電自然村全部通廣播電視。讓更多的農民能看上電影,繼續推進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建設。
如何將9億多農民納入社會保障,是建設新農村需要破解的一大難題。
統計顯示,目前全國有10多個省市的1000多個縣區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488萬村民、253.9萬戶家庭因此受益。“但從總體來看,農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陳錫文表示,“十一五”期間,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根據“十一五”規劃建議稿,國家還將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并將數億農民工逐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此前公布的 “一號文件”即明確要求,要“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
與城鎮完備的公共設施相比,目前全國仍有相當部分農村不通電和公路,數以億計的農民無法喝上清潔的水,亦沒有清潔衛生的燃料可用。
盡管“十五”期間我國新建和改建農村瀝青路和水泥路里程比新中國成立以來翻了一番,但農村交通不便的問題仍未完全解決。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還有近100個鄉鎮、近4萬個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萬個鄉鎮、30多萬個建制村不通瀝青路和水泥路。
此外,目前農村還有2000萬人口用不上電,部分地區電價過高。清潔能源尚未普及,很多農村家庭還不得不燒秸稈和薪柴。
陳錫文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安排1000億元用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根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材料,“十一五”期間,在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的同時,要解決農村1億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力爭到2010年,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的農戶普及率達到30%。
陳錫文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要解決1000萬農村人口的用電問題。到2015年,全部解決農村人口用電問題。
資料
2006:農民八大實惠
“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實惠一: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
實惠二:2006年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
實惠三: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實惠四:2006年,在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
實惠五: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
實惠六: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絡,實現省際互通。
實惠七: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實惠八:5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只減不增。2006年選擇部分縣(市)開展化解鄉村債務試點工作,妥善處理歷年農業稅尾欠,完善涉農稅收優惠方式,確保農民直接受益。
★名詞淵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不是最近提出來的,上世紀50年代就曾用過這一提法。改革開放以來,至少在1984年中央1號文件、1987年中央5號文件和1991年中央21號文件即十三屆八中全會《決定》中出現過這一提法。但這次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背景和涵義與以前有很大不同。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要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觀念。要跳出“就三農抓三農”的傳統定勢,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格局中,把農村進步放到整個社會的進步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進而統籌規劃政策、公共資源、基礎設施及產業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