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侵蝕薪酬 珠三角難破勞動力短缺怪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01:46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熊劍鋒 發自廣州 東莞 珠海 盧妍潔左手拿著牛仔褲,右手把褲子標簽上的數據抄在本子里。這不是她的工作內容,她干起來也不熟練,有些笨拙。 盧妍潔是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金州第二工業區東悅制衣廠的人力資源專員,其所在的
而今年的狀況更糟,元宵節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星期,工廠至少還需要50多名各種工種的員工。不僅操作工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連文員和行政人員也走了不少,辦公室顯得空蕩蕩的。 東悅制衣廠是珠三角成千上萬個成衣、電子、食品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縮影。記者看到,在金州工業區和整個虎門鎮,幾乎每棟廠房門口都貼著密密麻麻的招工啟事,林立街道兩旁稍微大一些的工廠門口,“大量招收普工”的紅色條幅觸目可及。 自2004年初“民工荒”爆發以來,珠三角上空的缺工陰影揮之不去,近年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從《第一財經日報》調查的情況來看,低附加值的產業遭遇民工短缺之痛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長期趨勢。 民工荒是珠三角地區面臨產業結構升級所帶來的陣痛之一。 “民工荒”已成常態 2006年,珠三角地區民工短缺數量可能超過100萬,這是廣東連續第三年發生“民工荒”。 2004年7月份,享受了20多年的廉價土地和勞動力的珠三角制造企業開始爆發“民工荒”,隨后“民工荒”還先后出現在長三角、浙江、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近八成企業開工不足,此時學界和企業界普遍的共識是:“民工荒”只是一個短期現象。 可是2005年春節過后,“民工荒”如期而至,廣東省統計局農業調查隊的2005下半年對珠三角制造企業用工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民工短缺數量超過100萬。80%的企業表示“招工難”。 為吸引民工,廣州市把工資標準上調至684元,深圳關內關外的每月最低工資分別上調到690和580元,其余各市也都作出相應調整。但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并沒有達到政府和企業界所希望的立竿見影的效果。 “今年的情況比去年還差!敝楹J写渚肮I園區鑫和制衣廠的法人代表羅理健表示。 2月20日左右,記者看到虎門幾乎所有的工廠門口仍然貼著招工啟事,而往年此時,至少已經有80%的企業完成了招聘。 目前,缺工情況主要集中在成衣、電子、電器、紡織、食品、塑料等六大勞動性密集產業。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缺工嚴重,珠三角勞動力已經形成賣方市場,在職員工有了更多挑選空間,人員流動的頻率和速度都在加劇,“經常是(員工)上午剛來,下去就走了。” 羅理健坦承:“招工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去年一年幾乎每周都在招人! 東莞虎門智力人才大市場主管謝小軍說,現在企業幾乎全年都在不停地招人,我們去年組織的一場到內地省份的招聘會,甚至安排在了10月份。 珠海粵通人才交流服務公司主管段振輝說,從2004年到現在,很多企業反復在這里登記,很多企業招人不到半個月就重新來登記了。 廉價勞動力時代落幕 對于“民工荒”的成因,各方有著不同的認識。 “現在打工的幾乎都是實行計劃生育以后出生的一代了,總體上打工的人數越來越少!睎|莞市新科電子公司的一名部門經理表示。該廠生產的硬盤磁頭占全球銷量份額35%,工廠滿員時員工數超過15000名,而目前缺員 3000 人。 除了出門打工人數減少外,關于“民工荒”原因的探究,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工資標準低上。不過,今年工資已有上漲,開春后還是碰到缺工情況。 東莞長安鎮的一家皮具廠的女工周林紅的話也許具有代表性。周林紅說,雖然工資漲了一些,但是物價上漲得更快,以前每個月出去吃用之后還能寄點錢回家,但是現在工資就夠自己用,既然不能攢錢,還不如呆在家里舒服。 據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在過去的15年間,每年的CPI(消費價格指數)都保持正數增長,僅以2004年為例,全省全年12個月CPI都保持在2%以上,雖然工資在漲,但民工實際工資在下降。 “老板也知道工資太低了,但是沒有辦法提高。民工工資提高就沒有利潤了!北R妍潔告訴記者。 而羅理健甚至承認沒有實行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制度,他表示,這樣做的并不是自己一個,現在大多數小型制造企業中實行的都是計件工資制度。 謝小軍表示,只有正規大廠才對民工執行最低工資標準;中等企業即使實施也往往會通過各種手段和名目扣除;而大量人數在100人左右的小工廠根本沒有最低工資標準的概念。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在《香港商報》上撰文指出,珠三角外企加工業長期依賴低廉勞工成本,也導致競爭力不斷下降,企業普遍經濟效益低,創新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低。 據了解,珠三角各大城市產業結構基本雷同,現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江門、肇慶、中山等珠三角八大城市中,產值排在前6位的均為成衣、電器、電子、紡織、食品、塑料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李秀恒表示,“民工荒”的出現,標志珠三角依賴廉價土地和勞工的時代已結束,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結構升級遭遇陣痛 連續三年的“民工荒”,后果開始顯現,不少企業被迫轉移到內地或者越南等國家,很多企業因為沒有完成訂單而遭受罰款的經濟損失,不少小型企業面臨關門倒閉,對于珠三角地區的走廉價模式的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那些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東莞市長安鎮新科電子廠的一位部門經理說,原本打算在今年9月份把產量從每個月的600萬件提高到900萬件,從目前的招工情況來看,估計計劃很難完成了。 為了解決民工短缺造成的產能不足的問題,該廠已經打算在湖南或者江西開一家新廠。 “我們的工資的絕對額并不低,只是廣東這邊的生活成本太高,這樣的工資在內地就相當有吸引力了!边@位部門經理如此解釋開新廠的原因,“雖然運輸成本可能會有所提高,但現在交通基礎設施已經建設得相當好,而且與缺工造成的損失比起來低多了。” 然而,并非所有企業都有退路。盧妍潔表示,她所在的工廠因為沒有完成訂單多次遭受損失,現在招不到員工,“即使有很多訂單也不敢接”。 珠海的鑫和制衣廠已經搬過一次家,從原來的租金較高的地區搬到現在的翠景工業園區!艾F在這里的廠房有1000多平方米,一年的租金只有十來萬,節省出來的給一部分老員工和熟練員工加了工資!钡羌词谷绱耍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仍然顯得空空蕩蕩。 “如果員工人數少于50,我就無法支撐下去了!绷_理健承認50人的規模是他的“紅線”。而目前在廠的員工人數為70人。 據虎門智力人才大市場主管謝小軍估計,3年的“民工荒”下來,已經有不少企業倒閉了,“我估計這個數字在5%左右! 珠海市粵通人才大市場的主管段振輝告訴記者,這兩年經常碰到的情況是,不少企業在登記招聘后,托中介公司幫忙招了人,卻發現企業已經倒閉。 服務業大“圈”民工 與“民工荒”陣痛相伴隨,珠三角產業結構升級的曙光也開始顯現。 服務業和第三產業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第三產業的比重是否超過50%成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雖然珠三角整體的第三產業的比重仍未超過50%,但是珠三角地區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卻已經是一種趨勢。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第三產業高出近3個百分點。2004年長三角服務業所占比重為39.6,而珠三角的服務業比重為42.4%。 2005年廣東省GDP超過香港和新加坡,第三產業占整個廣東省的GDP總額的44.2%。其中廣州第三產業所占的份額更是高達56.8%。深圳這個數據是47.4%,廣東制造業重地東莞的第三產業的比重也達到了42.4%。 對此,珠海市勞動保障局和勞動力服務中心主任張崇波以在珠海打工的民工為例:“珠海的酒店業相對發達,民工在酒店打工不僅待遇較好,而且工作環境也比工廠好多了! 珠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兩年服務領域和第三產業的中小企業注冊數目較多,很少有人再開辦小工廠了。 廣州全市16000輛出租車中,幾乎全部由來自湖南和河南等外地的民工租賃經營。 廣州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同為湖南攸縣廣州辦事處的負責人丁利民說:“在廣州的湖南攸縣的民工們幾乎已經很少進入工廠打工了,他們開商店,開飯館,經營小超市,經營出租車,收入和工作環境都比在工廠打工好很多! “第三產業既是‘民工荒’的原因之一,更是解決‘民工荒’問題的出路,可以說珠三角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曙光開始顯現!敝猩酱髮W珠三角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如此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