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學界舉辦高層論壇 為兩會預熱新農村話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2日 23:58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網北京三月二日電 (記者 文永毅)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今年中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產官學界相關負責人今天率先在北京舉辦了“新農村建設·龍頭企業高層論壇”,為“新農村”這一熱門議題預熱。 今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也是新農村建設的起步之年。本次論壇由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與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包括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
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名譽會長陳耀邦在為論壇致辭時說,“三農”問題是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建設惠及九億農民的新農村是一個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 接下來,二十位產官學知名人士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分別就農業產業化與農民增收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擴大農產品出口中的帶頭作用》為題發表演講。四年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沖擊逐漸顯現,近兩年農產品進出口連續出現逆差現象,鄭新立認為,“成為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大國”是中國扭轉這一被動局面的根本方法。 他指出,地少人多的中國應該實行“勞力換土地”的戰略,發揮四億農村勞動力的潛力,出口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以換取從海外進口土地密集型農產品。 鄭新立進一步闡釋,瓜果蔬菜等園藝產、水產品及畜產品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中國理應大力發展這類農產品的生產與出口,像勞動密集型工業產品出口那樣做到“打遍天下無敵手”。 據介紹,荷蘭與以色列都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國,其中,荷蘭二十二萬的農業勞動力僅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縣,但其花卉與奶制品等農產品的凈出口額每年逾百億美元,居世界首位。 鄭新立認為,相較政府減稅、補貼等方式而言,由農業龍頭企業帶領農民生產并出口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是一條“農民有效增收的新門路。”而企業發揮帶頭作用的關鍵在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與企業實現雙贏。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張龍之在演講中指出,民營企業已經積累了雄厚實力,有能力更有責任擔當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國務院研究室常務副主任韓長賦則分別就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作了詳細闡述。 “三農”問題專家也在會上就新農村建設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農業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黃連貴認為,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堅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向、大力推進現代農業;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秀榮指出,農業產業化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最佳選擇;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與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林毅夫則關注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支持問題。他們首次提出了利用民間資金解決貸款擔保瓶頸的設想,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保障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此外,鄭州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浙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山東農大集團董事長宮學斌、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等知名企業家亦結合自己從事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對如何參與新農村建設暢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