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6全國兩會經濟報道 > 正文
 

創新助企業跨一字鴻溝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2日 22:25 中國產經新聞

  “市場換技術”“引進型”的經濟模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創新才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繁榮的動力。

  CIEN記者嚴娟娟 北京報道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繁榮復興的不竭動力。然而進入21世紀的中
國巨龍,據計算,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40%都要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這絕非危言聳聽。

  “世界工廠”的迷夢讓中國處在一個疾速形成的世界技術包圍圈中,中國歷年奉行的“市場換技術”“引進型”的經濟模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因為“制造”到“創造”的一字之差,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雖然在全球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但在全球化的盛宴中,中國企業獲得的利潤卻遠低于外國具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

  值得欣慰的是,在“

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個年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終于將“創造”二字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專家指出,發展工業設計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字之隔

  從中醫中藥、絲綢陶瓷、十進位制到“四大發明”,曾幾何時,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創新不已。然而當今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危狀,曾經有一種說法頗為流行,即“中國制造空心化”。

  “創造”和“制造”之間雖只有一字之隔,卻令中國企業和那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品牌的企業有云泥之別。在中國制造業如火如荼、一片繁榮景象的背后,國內不少行業企業核心技術為國外所掌握,受制于人,其情之危,猶如天空里高高飄揚的風箏,生命線卻攥在別人手中。2005年12月8日,中國科協副主席鄧楠在小康雜志社舉辦的2005首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說,目前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設備投資60%以上依靠進口,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只有39%左右。

  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經濟轉型研究中心的黃海峰、牛源指出,在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的核心專利上,中國基本上受制于人。一些關鍵技術,尤其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裝備制造業,如航空設備、精密儀器、醫療設備、工程機械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中國主要都是依賴進口;國內的一些集成電路企業的特征就是核心技術深度依賴國外廠商,一旦國外停止供應核心技術,15天之內只能停產。日趨嚴重的對外技術依賴局面,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對CIEN記者表示,目前中國老百姓看病貴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因為很多醫療器械和藥品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工業設計

  毫無疑問,努力加大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避免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成為國人亟待面對、迫在眉睫的問題。

  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朱燾、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王曉紅認為,通過設計師的創意勞動。

  根據消費者需要不斷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走工業設計之路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設計有了長足發展,為繁榮市場、美化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貿易競爭力做出了貢獻。同時,工業設計的產業化和快速發展也有了較好的條件。

  兩位專家表示,我國工業設計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中國的企業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提高設計創新水平,以此帶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首先,由專門機構制訂工業設計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企業要不斷強化工業設計創新意識和自覺性,更多地運用工業設計提高產品自主創新的能力。其次,加大產業政策扶持力度,有關部門應在資金投入、稅收減免上給予扶持。再次,努力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設計企業,充分依托工業設計園區優勢,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和園區示范效應,促進工業設計企業發展。另外,要轉變觀念,提高企業自主設計的積極性,加強與專業設計公司的合作,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并構建一支高素質、國際化、多層次的設計人才體系。最后,還要積極引進跨國設計公司,帶動國內設計公司的成長,同時還要鼓勵有能力的設計公司到海外設立機構,提高全球化運營水平。

  七大因素制約創新

  中國企業聯合會在日前于北京舉行的“自主創新與企業發展高層座談會”上發布了“

中國企業500強科技自主創新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調查報告顯示,七大因素制約我國企業自主創新。

  調查報告顯示的七大因素為,一是我國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突出;二是激勵制約機制不完善、高素質技術人才缺乏、創新意識缺乏,這是阻礙企業進行科技自主創新的主要內因;三是缺乏創新的社會氛圍和技術市場不健全,這是阻礙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的主要外因;四是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相關的政策環境不完善;五是近半數企業遭遇知識產權糾紛;六是產學研缺乏溝通;七是我國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有限。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