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朱天明 張落成 吳楚才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農民占大多數的社會主義大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快速進程中,不但要完成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經濟轉型,而且要完成從傳統農村向現代城市的社會轉型。而完成后一個轉型的關鍵就要逐步消除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而目前城鄉二元結構出現了新問題。
1.城鄉差異繼續擴大。
數據:從1994~2002年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情況看,城市居民的收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3倍左右,大大超過了1994年以前的水平。而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3.134∶1的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在1994~2002年期間,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06%,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僅增長4.46%。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純收入接近3倍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長速度依然高于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的年增長率。
點評:這反映了我國稅收和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問題仍然存在,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收入合理分配應該成為國家改革稅收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改革的重要目標。
2.城市失業嚴重,農民進城面臨諸多問題。
數據: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2001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有680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有500多萬人。如果再加上城市國有事業單位、集體企業與事業單位、大專以上畢業生以及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失業者,我國有1900萬左右的失業者。同時國有企業為了應對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開始了大規模的減員增效,1998~2001年間,累計減員1840萬人。而同期我國勞動力人口又在不斷地增長,歷年城鄉新增加就業人員總量分別為471萬、629萬、564萬、940萬,呈遞增態勢。另據最新統計,到城市打工的農民已達1.2億人。
點評:農民有了進城打工的自由,卻無法享受同城市居民一樣的權利。比如農民工很少加入工會組織,自然沒有城里工人享有的福利;發生勞資糾紛時,也缺乏維護其利益的組織和機構;農民工沒有城市戶口,進城要自己出錢辦理健康證、暫住證等一系列證件;子女受教育也面臨較大的困難等。
3.耕地征用過程中農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數據:近年來,我國非法圈占耕地情況十分嚴重。1997~2002年,耕地共減少9542萬畝,補充耕地3378萬畝,凈減少6164萬畝,年均凈少1233萬畝。尤其是近幾年又一輪大搞開發區的圈地熱,更是來勢兇猛。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現有開發區6015個,經國務院、省政府及有關部門批準的分別只有259個和1559個。而各類開發區的規劃面積已達3.543萬平方公里。
點評:土地利益源于土地征用制度規定的耕地征用補償和市場形成地價的巨大差距。目前土地法規定:國家依法征用集體土地,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由于集體所有土地對于每一個農民實際利益的不明確性,農民從集體分得少量的征地補償款后,成為了無地、無崗、無社會保障的人群。國家給集體的補償,縣鄉村三級還有各種提取,分到農民手中的畝征地補償大約在2000元到10000元左右。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財政、各有關政府部門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征用轉變為國有土地時,從集體土地中轉移了巨額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