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出中國整體進入和諧社會的五大基本標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2日 15:04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秦大軍 齊湘輝)全國政協委員牛文元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中科院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小組與世界銀行的共同研究,中國要基本達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將要共同獲得五大“目標集合”,才能既體現出經濟增長的全面提升,又體現出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成為中國整體進入和諧社會的基本標識。 牛文元指出,這五大指標分別是恩格爾系數平均在0.20以下(表征社會財富);基尼系
牛文元曾在中科院主持綱領性文件《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這位被許多媒體評價為“綠色GDP先鋒”的科學家強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戰略性、歷史性和基礎性的意義。中國和世界的發展經驗表明,只有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公平得到全面合理的體現,這個國家或地區才會是健康的、有序的和合乎理性的和諧社會,它整體地表征著“人與自然”關系和“人與人”關系在科學規律指導下的全面協調。 在牛文元看來,單純地追求“均衡發展戰略”或者主張單純地追求“非均衡發展戰略”,都不可能完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諧社會不等于絕對公平。而應是以通過國家制度的“調制與解調”,獲取社會分配事實上的相對均衡。 世界發展的經驗表明,區域之間合理梯度的存在,是促進經濟依序增長,形成產業互補,達到平穩傳遞,提升國家整體實力的基本形態。也是達到效率與公平合理匹配的最佳追求。據世界銀行在專項研究報告(2002年度)中的計算,獨立的地區經濟體之間人均GDP的差異保持在1.2~1.4倍,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載GDP總量(土地產出率)的差異保持在1.4~1.8倍,被認為是一種合理的梯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整體經濟社會的健康與協調發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