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中國科學院昨日發布的《2006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公布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最新排名。上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全國最高,青海省最低。
可持續發展能力排在全國前10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次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福建、吉林,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而排在后10位的依次為
重慶、內蒙古、山西、廣西、云南、甘肅、寧夏、西藏、貴州、青海,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說明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相對東部地區普遍較低。
與往年相比,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山東、河北、新疆、重慶、云南、甘肅、寧夏、貴州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位次保持不變,江蘇、吉林、內蒙古、山西比往年上升一位,海南、西藏上升兩位,陜西上升了四位,上升幅度最高。而廣東、福建、黑龍江、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省、自治區、直轄市比往年下降一位,江西、廣西、青海則下降兩位。
據了解,在這一報告中采用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指標數由往年的224個增加到了本年度的233個。
相關新聞
全國調查顯示:上海最“節約”
據新華社電 中國科學院昨日公布的《2006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分析指出,從1980年至2003年,中國基于10種主要資源和污染物的節約指數平均每年下降4.9%,說明我國的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現有條件下,“十一五”期間提高資源環境績效的難度將加大。
報告還計算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節約指數。結果表明:上海、福建、浙江、北京、山東、天津、廣東、江蘇、河南、黑龍江的資源環境績效水平分列全國前10名,云南、重慶、廣西、青海、內蒙古、甘肅、新疆、寧夏、貴州、山西處在全國的后10位。在節約指數高于全國平均值的13個省份中,西部地區占了11個,這說明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總體上比較粗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