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6中國兩會與經濟展望 > 正文
 

十一五:中國應對十大考驗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13:05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新華視點”記者汪金福、陳芳、李斌)

  不平凡的“十五”,不平凡的成就。面向未來,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一五”期間,我們的發展有機遇,有挑戰,機遇大于挑戰。

  新華網記者日前約請有關權威人士,對“十一五”期間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面對
的形勢進行了點評。

  經濟增長潛力巨大 社會公平問題凸現

  ●數據:

  按較低標準算:農村貧困人口2600多萬;城市低保對象近2000萬。

  ●機遇與挑戰: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全社會消費規模日益擴大,為經濟增長創造巨大需求潛力;但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總體上較低,仍處于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階段。

  ●權威人士點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小康水平一定要有清醒認識。“十一五”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通過體制和政策上的收入分配調整,讓越來越多的人切實感受到發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要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低收入群體,特別是最困難的那部分人群。現階段促進公平分享發展成果,既要考慮“結果公平”,重點還是要放在“機會公平”。“就業是最好的扶貧”,必須千方百計地擴大就業崗位。

  產業結構逐步升級 資源環境約束加劇

  ●數據:

  能源消費總量:2000年13億噸標準煤;2004年近20億噸。

  ●機遇與挑戰:

  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工業化進入新階段,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性矛盾引發的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加劇。

  (權威人士點評)

  劉世錦:大家都認為我國生產并出口某些高耗能產品不合理,但仔細觀察,電價太低,地價太低,治理污染的費用變成了企業利潤,加上出口退稅,怎么能不生產和出口?創建節約型社會,建立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是當務之急。關鍵是讓價格起作用。今年起,我國將實施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這是促進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政策導向。

  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城鄉差距仍在拉大

  ●數據:

  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00年2.8:1,2004年3.2:1。

  ●機遇與挑戰: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城鎮化進程加快;但城鄉居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享有的公共服務差距更為突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還很尖銳。

  (權威人士點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城市發展再快,樓房建得再漂亮,如果農村凋敝、農業衰弱、農民富不起來,經濟也難以長久繁榮,反而會拖國家現代化的后腿。要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真正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就要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這不單純是多拿出幾個錢的事,更重要的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考慮,從思想認識到工作部署要有一個大的轉變。

  市場主體活力煥發 體制障礙亟待突破

  ●數據:

  增加值:非國有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60%。

  ●機遇與挑戰:

  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保障;但生產力發展仍然面臨諸多體制性、機制性障礙。

  ●權威人士點評:

  劉世錦:如果說以前的中國改革是以“破”為主,那么“深水區”改革則以“立”為主,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包括以政府職能轉變為重點,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體制改革,完善科學發展的微觀基礎;加快生產要素價格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更大程度地發揮基礎性作用。除此之外,在對外貿易和投資、收入分配、社會發展等領域,都需要加快改革,理順重要關系。

  對外開放領域拓寬 外部壓力明顯加大

  ●數據:

  對外貿易總額:中國躋身世界三強,但外貿依存度接近70%。

  ●機遇與挑戰:

  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但經濟全球化的“雙刃劍”作用日益顯現,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圍繞知識產權保護、人民幣匯率調整等方面的外部壓力加大。

  ●權威人士點評:

  劉世錦:經濟增長的立足點必須放到擴大內需上來。擴大內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必須堅持的長期戰略方針。利用外需的重點要放到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持續提高外貿的質量和效益上來。著眼于在全球產業分工鏈條中位置的提升,吸引外資政策應當更加明確地將重點放在技術引入、傳播和創新上。

  科學技術實力提升 創新能力成為瓶頸

  ●數據:

  世界排名:中國GDP排位前移,科技創新能力中等偏下。

  ●機遇與挑戰:

  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引發的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和重大調整,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提供了重大機遇;但我國科技總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將長期面臨發達國家科技占優勢的壓力,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已經日益成為發展的瓶頸制約。

  ●權威人士點評: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中國科技進步必須牢牢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點之上,依托自身特定的國情,適應自身的戰略需求,選擇自己的科技發展方向和道路,確立自己的戰略目標,集中力量實施一批重大戰略產品計劃和工程專項。另外,還要超前部署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資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區域分工正在形成 協調發展任重道遠

  ●數據:

  人均GDP:2004年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相當于東部地區44%、38%和73%。

  ●機遇與挑戰:

  各地區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但不同地區之間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差距很大。

  ●權威人士點評:

  全國政協委員牛文元:任何一個地區都不可能把自己封閉起來,要打破行政區域局限,發達地區要采取多種方式幫助欠發達地區,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和共同發展。“十一五”時期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亮點”,是按功能區劃分來界定不同地區經濟開發程度,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評價指標。

  群眾參政熱情提高 民主政治有待發展

  ●數據:

  立法:5年立法百余件,平均每個月都有一兩部新的法律誕生。

  ●機遇與挑戰: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依然存在,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尚需擴大。

  ●權威人士點評:

  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使占世界約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當家做主,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這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通過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加強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同時,我國還要大力推進社區民主、村民自治、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等城鄉基層民主,以多種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

  社會結構變化深刻 管理面臨嶄新課題

  ●數據:

  3個“過億”:1億多網民,1億多農民工,農村還有1億多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

  ●機遇與挑戰:

  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活力顯著上升;但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擴大,部分社會群體就業難度增加,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人民內部矛盾有了新的表現,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一系列新課題。

  ●權威人士點評:

  鄭必堅:“黃金發展期”將與“矛盾凸顯期”并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要求。“十一五”時期加快建設和諧社會,要按照24字要求,結合現階段特點,選準正確的切入點,穩步加以推進。要堅持以人為本,從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著手,包括解決群眾最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群眾最惱火的問題等等,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廉政建設取得進展 反貪肅賄任務艱巨

  ●數據:

  反腐敗:2005年共有13名省(部)級干部受到黨紀處分。

  ●機遇與挑戰:

  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勢頭正在得到遏制,標本兼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果;但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突出,反腐倡廉的任務仍然艱巨。

  ●權威人士點評:

  鄭必堅: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搞好反腐敗斗爭,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以廉為榮、以貪為恥,“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作風的監督檢查,堅決反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糾正講排場、比闊氣、奢侈揮霍等不良風氣。對跑官要官的,不僅不能提拔重用,還要嚴肅批評并記錄在案;對買官賣官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手軟。(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