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金融審計將密切關注金融體制改革(06-2-28)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11:18 審計署網站 | |||||||||
對中國工商銀行的審計,引發了工商銀行對審計查出的有關業務領域、分支機構和管理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整治,368名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理;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審計,引發了對金融資產管理的專項治理行動,共有107名責任人受到了開除、降職、警告、罰款等處分,司法機關對審計發現的40起各類違法犯罪案件線索進行立案查處;對中國農業銀行的審計共發現各類案件線索51起,涉案金額80多億元。
“高精準”的金融審計成為金融犯罪的克星,更成為金融治理風暴的源頭。2006年,金融審計將密切關注金融體制改革的情況,在揭露問題的同時,也將著眼于為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提供成功的范例。 2006年金融審計將密切關注金融體制改革 2006年,對金融機構的審計有著多重意蘊。 今年的金融機構審計已經開始顯現一些新的跡象。 2月5日,春節過后的第一天上班,審計署金融司的審計人員就開始部署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的審前準備工作。在隨后的兩天內,金融司業務處的審計人員分成三組奔赴三行的總部,開始了數據的采集和審前調查準備。在此基礎上,對三行審計的方案也將隨之形成。 已經進行幾年的“風險、效益、管理”,將在新的一年得到延續,全面了解和掌握金融行業情況,促進防范金融風險,將是今后金融審計的重點。 李金華審計長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將金融審計的思路歸結為一句話,“審計機關要密切關注金融體制改革的情況,促進銀行改革取得預期效果”。這正是2006年金融審計促進金融體制改革的主題所在。 “對于金融審計,以前我們更多地是著眼于對銀行總行和分行的審計。到了2005年,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金融行業的情況,在對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及21家分行審計時,重點對所屬22家縣級基層支行進行了全面審計。”審計署金融審計司范鵬司長這樣概括了2005年金融審計的特點。 揭露問題與剖析成功經驗并重 “我們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的部分基層分支機構進行審計,重點關注國有商業銀行改制后各項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揭示資金流動和業務運行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從體制、制度方面提出審計建議,促進金融企業深化改革、加強管理、規范經營、防范風險。”在范鵬司長看來,這次審計是金融審計思路的升華。 金融審計司一位資深審計人員告訴記者,這次對金融機構基層分支機構的審計與2005年對農業銀行的審計相比將富有更深的含義。 2005年,在對農業銀行的審計中發現,一些銀行分支機構內部管理不善、內控制度存在漏洞、發生違法違規問題較多等情況。 “這些問題,無疑會成為這次審計的重點。”在這位資深人士看來,分支機構的管理情況將是審計的重中之重。 這個說法,記者在范鵬司長那里得到了證實。 “這兩年,圍繞著完善銀行內部治理結構達到整體上市的目標,國有商業銀行所進行的財務重組、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和股份制改造等,這些改革到底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怎樣的變化?通過監管部門開展商業銀行案件的專項治理,銀行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是否得到了增強?下一步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深化改革?”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改制后各項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從分支機構的管理入手,通過揭示資金流動和業務運行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并結合對具體案例的剖析來描述商業銀行整體的防范風險的水平,為商業銀行建立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促進商業銀行穩步健康發展提出可行的建議。” 這位資深審計人員向記者介紹了這種思路的背景。在他看來,造成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不高、違規問題難以遏制、抗風險能力弱等諸多體制、制度、金融生態環境以及銀行內部管理方面的因素,不可能僅僅依靠財務重組、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完善治理結構,乃至境外上市就能得到解決的,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大管理力度。 審計數據也顯示著商業銀行由于“內部控制不力”和“治理機制失效”等體制、制度性的缺陷,導致金融機構案件頻發,并致使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高。 在2005年對農業銀行的審計中發現,基層支行存在著風險管理薄弱,違規操作現象。同時,通過加大對存款業務的審計力度,查處了一些分支機構擅自動用客戶存款,變相高息攬存,隨意調節存款余額,虛增存款等重大違規違法案件線索,揭示了存款業務中的操作風險。 這些操作風險的揭示,暴露出商業銀行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內部管理不到位,“一把手”權限過大;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上級行監控不力,對違規行為處罰不嚴;社會信用缺失,還貸意識差等現象。 “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的控制、抵御風險能力的增強、金融犯罪從根本上的遏制以及銀行監管有效性的提高,將是今后商業銀行改革中需要高度關注和解決好的問題。” 在此思路下,剖析這些問題并力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成為這次審計任務的重中之重。“當然,我們這次審計在揭露問題的同時,還將從正面分析,選擇管理和改革有成效的典型,剖析其成功的經驗,為商業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實現轉換機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提供成功范例,以期促進銀行改革取得預期效果。”范鵬司長如是坦言。 具體到2006年的審計,范鵬司長表示,在審計中,不良貸款的增量控制,大要案的發案率的控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防范風險能力的增強,將成為對分支機構審計重點關注的內容。今年審計的入手將是:負債業務、資產質量,重大違法案件線索,同時加大對金融機構負債業務的審計力度。 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到資產質量,到風險、效益、管理;從關注商業銀行業務中存在的突出風險,再到對分支機構的全面審計,金融審計思路的深化也逐漸清晰起來。“下一步將更加全面地分析評價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 “高精準”的金融審計 盡管在范鵬司長看來,審計并不是風暴,而是他們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應有使命。但是,正是這種審計思路,審計查出的問題再次掀起了金融系統的風暴。金融審計又一次成為了金融監管風暴的源頭。對中國農業銀行的審計共發現各類案件線索51起,涉案金額80多億元。這些違規問題和案件基本都發生在基層分支機構,內外勾結作案比較普遍,相當一部分與各級主要負責人有關。 一個可以印證的事實是,2006年的元旦前夕,從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傳出的消息稱,該行有11名省級分行行長(副行長)分別受到了記過乃至撤職等處分。 而引發農業銀行系統的問責風暴的源頭,有不少是源于審計署的審計。據記者了解,在被通報的6家省級分行中,審計均不同程度地查處了問題。“這其中就包括被問責的湖南、天津、山西等分支機構”。 尤為典型的就是農行湖南省分行領導班子集體受到處分,處分的事件就是在審計中發現的線索。2005年6月,在審計署統一組織的審計中發現,湖南省分行領導班子曾于2001年至2002年期間,以“行長基金”為名,分兩次將下屬機構從貸款企業所借的69萬元,分別轉入該行領導班子個人的信用卡內,供班子成員作公務消費開支,至檢查之日止,既未報賬,又未歸還企業所借款。 事實上,這幾年的金融審計所查處的大案要案,每次都引起了監管風暴。 回顧這幾年的金融審計,可以說每年都引起了業界的震動。在“風險、效益、管理”審計理念指導下,一些在金融業看來是盈利點的業務,審計人員恰恰在這些金融機構競相追逐的業務中發現了存在著潛在的金融風險。而由此又引發了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的治理風暴。 2003年,在工商銀行的審計中,針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同時也是商業銀行追逐的業務中,審計發現存在比較大的風險隱患。如在對工商銀行北京市翠微路支行審計時發現,部分經銷商利用虛假資料騙取消費貸款近億元,被騙資金大量被經銷商及其關聯企業用于經營性資金,有的甚至投向股市和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銀行信貸資金面臨嚴重風險。審計還發現,經銷商“拼縫車”的操作模式和經銷商超越自身實力提供擔保等做法加大了汽車消費貸款所面臨的風險。對此,審計提出了銀行內控機制不健全,業務操作不規范,檢查不到位,是汽車消費貸款被騙的原因之一,并提出了監管部門應盡快修訂完善汽車消費貸款的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汽車消費貸款市場管理的建議。以此為起點,揭開了整頓汽車消費貸款的序幕。 也是在這次審計中,揭示了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外高橋保稅區支行向“姚康達”一人就發放個人住房貸款7141萬元,購買住房128套,用于“炒樓”營利。與同期中國人民銀行采取的房地產信貸業務的大檢查相得益彰,為隨后針對房地產開發的種種違規問題的治理提供了決策參考。 2004年,在對資產管理公司的審計中,以查處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個人零售業務處負責人與港商勾結,并向其擔任法人代表的公司及其關聯企業發放虛假住房按揭貸款典型案例,全面剖析了商業銀行二次剝離不良貸款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005年,在對農業銀行的審計中,通過對分支機構的全面審計,加強了對分支機構一把手的審計力度,引發了該行對部分違規嚴重的銀行負責人的處罰。 金融審計,成了金融犯罪的克星。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關職能部門結合近年辦理金融犯罪案件的感受,對金融審計給出了“高精準”的評價。 也正是由于審計,揭開了金融業的專項治理序幕。正是審計敢于揭露商業銀行業務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在加強金融監管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審計風暴也推動了監管機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監管工作,由此引發了2005年監管部門的監管風暴。 就在這一年,隨著審計的深化以及金融系統的大案頻發,專項治理成為金融監管的關鍵舉措。以此為代表,管理層頻出“新政”,相關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意在建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的專項治理行動全面展開。 針對銀行大案要案高發態勢和審計查出的問題,銀監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銀行業案件專項治理活動,及時出臺了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十三條措施,先后組織召開了七次案件專項治理會議,督促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按照標本兼治要求建立案件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銀監會已經頒布200多項監管法規規章和制度性文件。 而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入世承諾的距離越來越近,金融領域一系列的改革舉措次第登場。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引入各自的戰略投資者,中國工商銀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啟動,交通銀行成為中國首家在境外公開上市的商業銀行。 隨著財務重組、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和股份制改造等重要改革任務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總體情況不斷向好的方向轉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審計對已經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銀行進行審計,勢必讓人產生諸多聯想。( 常 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