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市場大變局 今年是至關重要之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11:04 上海金融報 | |||||||||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巴曙松博士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論壇上預言:2006年將是中國金融市場變化非常劇烈的一年。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為使廣大讀者認清形勢,把握大勢,本報根據巴曙松博士的演講錄音,整理推出這個專題,以饗讀者
中國金融市場大變局·順勢者昌 世界上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世界每年都在變。 從金融體制和市場環境看,2006年,中國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及其劇烈程度,會比許多人預想的要明顯得多,劇烈得多,由此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而且,目前已經出現了在國內金融界工作多年的人都難以理解的一些現象。比如:很多人當過多年行長,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經常是吸收存款;2006年,則可能出現銀行把存款往外推的情況。 1 外資入局 2006年11月,中國銀行業將遵循加入WTO條款,全面開放。 加入世貿后,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金融業作為幼稚產業,可以有一個保護期(過渡期)。到今年底,五年時間的過渡期結束了。在過渡期,我們對外資的限制實際上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地域,一個是幣種。即外資只能在幾個城市或者做外幣業務,或者做人民幣業務。到2006年11月,這個限制將被取消。如果從過渡期國內金融界對外資的態度變化來看,就會發現,變化不僅明顯,而且很多。加入世貿以前,國內金融界非常擔心“狼來了”,出現恐慌心理……但是,加入世貿之后頭三年,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市場上的份額不僅沒有上升,還在下降,主要原因是中資銀行當時的擴張速度相對比較快。金融界因而充斥著比較樂觀的氣氛,認為外資銀行不過如此。而中資銀行憑借自身的優勢,比如網點多,熟悉中國國情,長期積累的客戶基礎等等,可以繼續發展,不必害怕外資銀行。 2005年出現了非常重要的變化,原因是上海、北京等主要城市中大量的外資銀行可做人民幣業務,之前,外資銀行做人民幣業務采取的是 “跟隨策略”。2005年上半年,外資銀行業務已開始獨立發展人民幣貸款業務,不再依賴中資銀行的業務運作。外資銀行貸款業務的增長速度與中資銀行相比,也發生了非常有趣的變化。從2005年開始,外資銀行人民幣貸款業務增長速度迅速加快,原因是他們對中國政府在遵循WTO條款、開放市場等方面有信心。經過早期的相互試探后,他們看清了形勢,所以進入的速度明顯加快。從2005年起到現在為止,外資銀行入股中資銀行、在中國內地設立分支機構的數量相當于前20年的總和。2006年,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速度會更快。 相比較,我們早期的樂觀心態,正在逐步轉變,不同機構,包括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以及企業抱有不同的心態。監管機構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在WTO條款下,怎樣保護本土的金融市場。去年11月,我們組團考察美國金融市場,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在很多重要市場的開放程度都要高于發達國家。比如零售市場,中國如果完全遵循WTO條款,也不采取措施對本土市場進行一定的保護,那么,開放程度要高于美國。因為本土零售市場的盈利率、利潤率都比較高。1999年,美國的外資銀行法案有一個典型的制度安排,凡是1999年之前進入美國市場做零售業務的外資銀行,1999年之后還可以做;1999年之后進入美國市場想做零售業務的,法案也不能說不給做,因為條款不能設立數量和歧視性限制。于是,法案首先要你加入美國的存款保險公司成為會員,同時,又設立一個條款,即不接受外資銀行的分行作為會員,只接受在美國的有規模的獨立子行成為會員。因而,外資銀行想在美國做零售業務,必須設立子行,或者收購美國本土銀行,這不能說不遵守WTO條款。通過如此比較巧妙的制度安排,美國達到了特定的目的。中國目前的金融市場就沒有這樣的制度安排。 2制度先行 我們說大變局惟一不變的是變化,那么今年加速變局會表現在什么地方呢? 我們的監管機構在遵循WTO條款的基礎上,可能做出一些適度的調整。美國有這么一個巧妙的制度安排,我們也可以向人家學習。很多市場,國外銀行都在設立機構,比如新加坡,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將ATM機視為分支機構來管理。因而,我們對花旗、匯豐,國內工、農、中、建、交所有的ATM機,也可以如此管理。無論是監管政策,還是金融機構,抑或是企業,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國內金融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也會在2006年出現變化:在2006年12月31日,國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實際上,1995年發布的《商業銀行法》已有類似的要求,只是由于當時絕大部分銀行達不到8%的資本充足率,《商業銀行法》才沒有出臺相應的細則來計算資本充足率。 2004年2月,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要求國內銀行在2006年12月31日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這一點講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對整個銀行業、金融市場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因為在中國,銀行占有大部分的金融資源,由此也可以解釋目前市場上大家都很難理解的一個現象,即“寬貨幣緊信貸”。一方面是貨幣市場收益率連創新低,信貸市場生存非常困難;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銀行,特別是一些大型國有銀行,辛辛苦苦地從分支機構吸收存款,支行存到省行,省行存到總行,總行以倒掛利率利用貨幣。為什么?一個非常大的推動力就是資本充足率,因為資本充足率等于資本金除以風險資產。要提高資本充足率只有兩條策略:一是分子策略;二是分母策略。 分子策略是擴大資本金。我們看到很多銀行,無論大銀行還是小銀行,大規模吸收戰略投資者也好,增資擴股也好,實際上最大的推動力就是擴大資本金。但是,即使考慮到中央匯金公司注資工行、中行、建行,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平均資本充足率也僅5%多一點。要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以現在的資產規模計算,大概還要補充1萬億元到2萬億元,所以,僅僅靠分子策略不太可能實現。 分母策略就是把銀行資產的運作形式從高風險中降下來。因為銀行的資產處在不同的風險權重中,有75%、50%、25%,甚至0,貨幣市場的風險權重相對比較低,國內可能為0。因此,銀行大量地減少信貸投放,轉向貨幣市場運營。銀監會一月份公布的數據表明,在銀監會剛成立的時候,達到資本充足率8%的銀行資產占中國銀行業資產的0.35%。2005年12月31日,則占銀行體系資產的70%多。從銀行的數量來看,中國的銀行體系很簡單,3家政策性銀行,4家國有商業銀行,1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2家城市商業銀行,總數120-130家。2005年底,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有40多家。 另外60-70家未達標的中小銀行,盡管資產份額占到市場30%或者多一點,但是數量非常多。這一部分銀行怎么辦?他們之間將會有非常激烈的重組,不排除有銀行退出市場的可能,2006年也許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3 利率市場化 ●今年銀行股的表現非常好,如果上證指數要沖破1300點,我看主要靠銀行股,因為香港股市中,建行、交行這一輪的上漲,把國內銀行股的上漲空間打開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外投資者看重國內銀行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前景 同時,也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說存款利率的下浮,背后的推動力也是資本充足率。在2004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一個利率改革通知,通知分成兩方面內容。第一個是銀行利息上調0.27個百分點。但是,最需要加息的時機應該在1-2月,當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一季度43%,到9-10月已經平穩回落了。通知的第二個內容是利率的市場化。市場化內容包括兩個方面,貸款利率管住下限,上不封頂;存款利率管住上限,下不封底,考慮到銀行業的特殊性,中間有一定利差,給予一定的保護。貸款利率上不封頂,那“天花板”在哪里呢?最高人民法院規定,在中國市場進行融資活動的利率,不能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3倍,超過了就算高利貸。現在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5.58%,不超過3倍大約在20%左右,意味著銀行把利率從5.58%上浮到20%左右是合規的。因此,銀行可以非常靈活地運用價格進行差異化定價。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央行推動利率市場化的信號一出現,金融業的洗牌就開始了。市場化之前,國內金融業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我國銀行所做的事情,就是根據人民銀行制定的利率進行經營運作。對銀行來說,利差相對固定時,誰的規模大,誰的利潤就高。現在利率浮動了,就開始出現差異了。真正體現銀行經營績效差異的是凈利差,資產和負債的配置、組合是怎么分布的,以及從負債方組織資金的成本是不是比較低,運用方是不是有收益。今年銀行股的表現非常好,如果上證指數要沖破1300點,我看主要靠銀行股,因為香港股市中,建行、交行這一輪的上漲,把國內銀行股的上漲空間打開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外投資者看重國內銀行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前景。資本市場有它自身的規律,凈利差相對比較高的銀行,在資本市場的定價就比較高。 利率市場化真正見到實效的標志性事件,就是出現銀行存款利率下浮的案例。目前看來,在2006年就可能出現,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如果銀行的資本金補充速度不夠快,那就只能調整資產結構,就必然有一部分存款,特別是大額的存款就會降低利率。這樣的案例我相信在2006年會出現。 4業務轉型 前一段時間開始炒活期存款取消利息的話題,就是無風不起浪。我們說資本充足率的約束是一個制度性的約束,不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中國銀行業經過這一年的洗牌,該關門的關門,該合并的合并,但資本充足率都要達到8%。在2007年開始也必須轉變原有的思路,就是每年信貸增長20%甚至40%多,是不可能了,信貸高速增長的年份已經過去了,因為資本金支持不了。就像我們經常講的,要發展能源節約型的產業,銀行也一樣,資產擴張和信貸擴張是資本金消耗型的擴張路徑,必須要轉向零售市場,轉向中間業務,轉向創新。很多創新都是在資本金約束下逼出來的。比如說資產證券化,缺乏這個約束,銀行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在中國的市場中做證券化產品。比如現在用作證券化的資產,是有穩定現金流的住房抵押貸款,包括一部分信用卡貸款,這部分都是好資產。銀行好不容易做到這一部分資產,就把它證券化賣出去,怎么會有動力呢?只有在嚴格的資本金約束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它占用的資本金比較多,期限比較長。因此,在資本金的約束下,銀行的很多經營模式必將出現非常大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