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兩藍皮書發布 長三角需轉型京津冀求合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7日 01:31 第一財經日報 | |||||||||
2006年度《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長三角藍皮書》指出 本報記者 王晴 發自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26日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長三角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滑坡,長三角應改“粗放型增長方式”為“集約型
長三角:經濟增長方式需要革命 藍皮書指出,去年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雖然繼續保持穩步發展,經濟增長速度卻雙雙出現大幅滑坡,2005年前3個季度,在全國GDP增長速度同比僅回落0.1%的同時,長三角區域GDP增幅同比回落卻達到了2.6個百分點。 藍皮書認為,長三角經濟增幅下滑根本原因在于高投入、高能耗、低技術、低效率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長三角主要是以制造業基地的區域特征而崛起,且低端制造業仍然占據很大比例,其競爭優勢,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低成本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所帶來的成本和價格優勢。在國家宏觀調控、資源約束日益凸顯等相關產業環境和區域環境發生變化而導致制造成本上升時,區域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受到不利影響。 因此,藍皮書認為,長三角應改變過去“粗放型增長方式”,轉向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集約型增長方式”。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田伯平表示,長三角除了外部的挑戰和壓力以外,很大程度上是長三角本身需要調整。長三角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生態環境惡劣、能源資源供給難以保障、低成本優勢喪失等。而如今長三角適當放慢經濟增長有利于其本身的產業結構調整、增長思路的調整。 以地區合作終結北京“空吸現象” 藍皮書指出,和上海的“龍頭效應”不同,北京對周邊地區輻射作用甚微,甚至給周邊地區經濟造成了“空吸”現象,即人才、資源逐漸向北京集中,造成“環京津貧困帶”現象。以河北為例,在河北省內還存在著32個貧困縣、3798個貧困村,貧困人口達到272.6萬。 藍皮書指出,要解決“環京津貧困帶”現象,首先要建立“造血型”和“輸血型”相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即對向京津輸入資源的周邊地區不應是簡單的財政轉移支付等“輸血型”補償,而應是“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圍繞京津貧困地區進行發展權補償。 其次,還應按照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目前,京津冀地區的合作尚處起步階段,以旅游為例,雖然京津冀區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已經提出很久,但是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京津冀三地都是在相對獨立發展,甚至三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尚未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楊連云表示,目前京津冀地區市場配置和政府主導型同時存在,在政府主導型比重較大的情況下,京津冀之間只看到相互的競爭,這將嚴重阻礙京津冀地區合作發展。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梅松認為,北京的經濟發展應以創新經濟、現代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咨詢為主,而把制造業讓給天津和河北,這樣才能凸顯京津冀地區經濟互補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