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征集信息審議美貿易政策 中國企業沉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5日 11:3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王延春 北京報道 在有機會就美國的貿易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見時,中國企業選擇了沉默。 一個月前,中國商務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征集信息,要求國內企業提供美國存在的違反多邊貿易規則和國內立法的限制性和歧視性做法,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時,商務部沒有接
商務部世貿司通報審議處的人士說,我們希望收到企業的想法,“如果沒有具體的產業信息和企業案例,我們擔心做出來的報告不能真正反映企業利益和貿易的真實情況。” 此時,距離美國接受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審議已不到一個月。 第二次審議 這是中國入世之后,作為WTO成員第二次參與對美國的貿易政策審議。 按照WTO貿易政策審議(TRADE POLICY REVIEW)機制的時間表,2006年3月13日-15日,各成員將審議美國的貿易政策和做法。目前,中國商務部已經收集到來自部分部委、商會和協會的意見,初步形成了報告框架。 早在1月12日,商務部就在其網站發布通知,請國內企業協助提供對被審議成員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國際收支等領域的法律、法規、規章、措施和做法的評論,包括其具體貿易政策和措施中有可能與世貿組織規則相違背之處。 商務部還希望企業能夠提供中國與被審議成員在上述領域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中國企業的利益。 這也是商務部首次公開征求信息。上述通知還刊登于商務部下屬的《國際商報》。商務部世貿司通報審議處的邵長峰說:“這也是一種探索。我們希望逐步積累經驗,讓更多貿易‘一線’的企業參與審議。” 而過去,商務部更多依靠內部發文的方式。 本報記者獲悉,目前商務部收到的信息主要集中在貨物貿易上,涉及關稅壁壘、普惠制、不合理的海關收費和程序、對紡織品的限制、貿易救濟措施以及透明度等問題。 商務部世貿司司長張向晨說,問題還在搜集整理過程中。據本報記者了解,中國將提交的清單大體涉及四類問題:一些是非難辨的貿易措施需要解釋;一些不能一眼就看出違反WTO規則的模糊概念要拿出來爭論;明顯違法的政策措施會提出來;第四類問題則旨在搜集美國貿易政策信息數據和立法計劃。 中國上一次審議美國是在2004年。 當年1月,商務部世貿司委托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經濟室張靜春等完成了《美國貿易政策評估報告》。中國駐WTO使團孫振宇大使擔任團長,遞交了中國的報告,并在日內瓦參加了審議討論。 當時中國提出的問題包括,中國加入WTO后,已經滿足了獲得美國普惠制待遇的所有法律條件,但美國一直沒有給中國普惠制待遇。理由何在?美國一直將中國看作非市場經濟國家,其認定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到底是什么…… 那次審議,中國給美國提出了114個問題。商務部稱之為“影響最大、最成功的一次”審議。參與審議的WTO成員認為,美國在農業、鋼鐵和紡織業、成衣制造等領域仍然存在市場壁壘,這加重了美國消費者和納稅人的負擔。 張向晨說,2004年涉及的一些問題還會繼續提出,對回答不滿意、做法沒有改善的,我們還會繼續提;但這次也提出了不少新問題,比上次更加具體深入。 商務部人士說,根據WTO貿易政策審議機制, WTO秘書處將完成一份對美國貿易政策審議的獨立報告,作為被審議成員,美國也會提交一份報告(政府聲明)。目前,WTO秘書處已完成對美國貿易政策審議的獨立報告。 但是美國并沒有按期完成自己的報告。記者從商務部世貿司審議處獲悉,由于美國對WTO審議機構提出,去年12月在香港召開的WTO部長級會議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審議美國的時間推遲到3月22-24日。 “這個渠道不是爭端解決機制,只是集體評議的過程,只是起到鞭策作用。” 全國律師協會WTO專門委員會副主任李圣敬說。不過他認為,這將對被審議成員造成集體壓力,“面對其他成員的責難,你啞口無言,胡亂搪塞,長期不改善,就失去威信。” 2004年針對中國提出的114個問題,美國本來應該在規定的4-6周內書面答復,但中國得到最終答復等了整整9個月。 企業缺位 根據WTO貿易政策審議機制,各成員將在正式審議前10天提交書面問題清單,目前距離審議美國不足一個月,如果考慮到信息的匯總和篩選,實際留給企業的時間并不多,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向商務部提交評論和具體案例。 天津市WTO 工作辦公室的杜秀芝說:“著急死了。” 1月初,他們就轉發了商務部的通知,但是企業沒有什么反應。“按理說這是一件大事,但是不知道企業是什么心思。讓我們一家一家企業去催,也不現實。”她說。 曾經做過大量反傾銷案例的李圣敬說,一些企業只關注具體事務,忽視及時了解其他國家的貿易政策和貿易行為的變化,有了問題才去應對。這樣企業怎么“走出去”,不是抓瞎嗎? 一些中介機構反映的問題也缺乏深入調研,缺乏具體數據和事例。“他們有很多的抱怨,但抱怨不能很好地變成有理有據的法律指控。”商務部世貿司通報審議處的人士說。 世貿司的邵長峰承認,中國參與審議和被審議的時間不長,過去忙于應對,現在正學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企業學會利用多邊機制下的權利是逐步的過程。“這一次我們沒有奢望馬上就能收到大量有針對性的信息反饋。” 兩線作戰 根據WTO 安排的議程,中國也將在今年4月6日接受WTO成員的審議。幾個月來,一邊準備審議美國的問題清單,一邊緊鑼密鼓地準備其他國家審議中國的報告(政府聲明)。中國商務部是在兩線作戰。 實際上,2004年3月,世貿司就開始與WTO貿易政策審議司溝通,WTO有關機構人員已經先后4次來中國座談,并搜集相關信息。 張向晨司長說,這次審議與以往的過渡期審議不一樣,這是中國首次接受WTO成員的全面審議。2002年,中國順利通過了WTO的過渡性貿易政策審議。 目前WTO秘書處審議中國的獨立報告已經成稿。WTO貿易政策審議司司長克萊門斯·布南坎普認為,這份報告向各成員提供了到目前為止對中國貿易和相關政策最為全面和準確的描述,使各成員加深了對中國貿易政策的了解。 張向晨說,WTO秘書處的最終報告還沒有出來,但是從過渡性審議的情況來看,WTO對中國的評價總體上是積極的。“當然,也會指出要求我們改進的問題”。 美國方式 盡管今年WTO安排了對17個成員的審議,但是,對美國和中國的審議將是最受關注的。分析人士稱,這次審議可以看作中美在WTO層面就貿易問題展開的最廣泛的對話。 2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表題為“美中貿易關系:進入更大責任和執法新階段”的報告。這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美國對華貿易政策進行的首次全面審議。 波特曼說:“美國重新調整對華貿易政策的時候到了。” 波特曼在報告中歷數中國的“貿易壁壘”,包括對某些美國商品進口限制、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缺乏勞工權益保護和標準及地方保護等。報告還建議成立對華執行辦公室,監督中國遵守國際貿易條款。 一位國際貿易專家說,搶在4月6日審議中國之前發布這份報告“并非巧合”。這份長達30頁的報告對4月的審議多少會有些影響。這也可以看作是為4月份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和在WTO審議中國定調子。“美國是WTO談判中的游戲高手,它希望掌握先發優勢”。 但是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經濟室的張靜春認為,美國強調中國的學徒地位結束,意味著美國將重新定位中國。 “中國在美國眼里已不再是需要給予優惠的新來者,更多是貨真價實的對手。”她說,美國是借此時機,要求從匯率、貿易逆差、知識產權等方面給中國壓力,按照美國的游戲規則,將中國納入國際經濟體系中。 在利用多邊機制方面,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審議機制。張靜春說,美國報告的運作方式是,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國際貿易委員會等政府部門參與,國會聽證,美國在中國企業商會,制造業、零售業和分銷業等各種機構也會從不同角度參與報告意見,可以說是“一竿子插到底”地從不同渠道反映企業的利益訴求。 “你可以從報告中看到各個利益團體和企業的訴求。”張靜春說。 問題是,我們什么時候可以聽到中國企業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