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老齡化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12:07 中國老齡協會網站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23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1999年進入了老齡社會,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下為《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全文。

  問:據我了解,計生委曾經做過2001-205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預測,有些大學和研究機構也有過類似預測。那么我的問題是,全國老齡辦的這次預測與這些預測有什么不同之處?

  答: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想首先說明的一點是,關于21世紀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我們今天發布的這個報告是全國老齡辦首次對外發布。作為專門負責全國老年人事務的全國老齡辦提出的這個報告,應該說是有較高權威性的。當然,此前有過一些這方面的預測,除了你剛才提到的,我們還看到過其他一些不同的預測。我們此次預測與其他預測相比,具有三個特點:第一,這是專門負責全國老年人事務的全國老齡辦首次研究發布人口老齡化預測數據。第二,我們的預測時間跨度為100年,反映了中國整個21世紀人口老齡化的全貌的預測,別的預測一般都只預測到2050年。第三,除了全國的百年預測,我們同時進行了中國30余個省(區、市)的分省50年預測,這是此次預測的另一個重要成果,也是國內首次大規模系統地進行分省人口老齡化情況預測,分省預測的成果我們將稍候公布。

  問:全國老齡委從1999年成立以來,已經有6年的歷史,在老齡工作方面作出了許多重要成績,例如,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等。中國人口老齡化報告的發布,標志著全國老齡辦在老齡工作的基礎工作方面又進了一步,可否談一下這次發布的重要意義?

  答:這次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預測,是我們老齡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可以說是我們今后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它對我們摸清中國老年人口及老齡化發展的基本態勢,掌握未來中國老齡問題的基本國情,指導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老齡工作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這次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增強全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有助于我們扎實做好應對老齡社會的各種準備,成功解決好老齡社會各種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它的發布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可以說具有重大意義。

  問: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人口老齡化進程,也使老年人撫養負擔迅速加重。那么,當未來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時,政府是否會考慮放松計劃生育限制來應對老齡化挑戰?

  答: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一種形態,它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生育率下降導致少兒人口數量減少或者占總人口的比例下降,從而使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上升;二是死亡率下降和壽命的延長,使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增加和相對比例提高。一般來說,人口老齡化的前一階段,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導致少兒人口比例下降。而到第二階段,導致老齡化的主要原因則轉變為死亡率的下降和壽命的延長,其主要表現不是少兒人口的減少,而是老年人口的絕對規模的增加。2000年人口普查時,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增加到71.4歲,比1990年提高了2.85歲,預計到本世紀末還將繼續顯著提高,可以說,21世紀的人口老齡化主要是第二階段的人口老齡化。

  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需要從政策、制度、思想、物質等方面作全面的準備,特別是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制度,提高全社會老齡意識,以及抓住21世紀頭二十年有利我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這些才是應對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根本措施。所以,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主要還是要從這些方面入手。

  問: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但也存在一些機遇。例如,《報告》中提到,2033年以前我國一直處于人口總撫養比較低的“人口黃金時期”,人口負擔較輕,有利于經濟發展。請問怎樣看待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和機遇?

  答:在人口轉變的過程中,總有一段時期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表現為少年兒童人口數量和比重的減少,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的增加,總撫養負擔從負擔少年兒童為主向負擔老年人口為主轉變,這個時期的前后形成了一個撫養負擔最小的時期,被稱為人口黃金時期。以65歲為老年人口的下限年齡計算,我國的人口機會窗口在1990年開啟之后,總人口的撫養比一直呈下降趨勢,預計到2009年達到最低值,為38.22;然后開始回升,到2033年總撫養比又超過50,人口黃金時期結束。這是一個人口年齡結構最佳的“黃金”時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人口負擔最輕的戰略機遇期。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看到,我們這個人口黃金時期只有短短的33年,而多數發達國家長達百年左右。2033年以后,我國人口負擔不斷加重,到21世紀后半葉老年撫養比一直保持在57-59,總撫養比基本保持84-86,是人口負擔很沉重的時期。而且,正如我們在報告中強調的,我國的經濟實力還很薄弱,這么沉重的人口負擔對我們的挑戰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總的感覺,有機遇,但更多的是挑戰,挑戰大于機遇。對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問:應對人口老齡化,離不開黨政領導的重視,特別是地方領導。《報告》一再強調,人口問題是一個長周期事件,留給我們的準備期只有25年時間,非常緊迫。可是,對于有些地方政府領導者來說,25年就是5屆任期,人口老齡化問題對他來說似乎就非常遙遠了。還有很多地方領導人,光是處理火燒眉毛的事情就已經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精力管25年后的事情。我想請問,如何才能讓這些領導人重視起來,真正把老齡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答:你提的問題很好。我們在《報告》中多次強調25年的戰略準備期,我想請大家對這個概念要有一個準確的理解。25年準備期并不是說我們現在的問題不嚴重,25年以后才嚴重,以前我們講“未雨綢繆”,現在的情況是人口老齡化這個“雨”已經來了,老年人的養老、醫療、照料等壓力已經顯現出來,按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我們已經是“亡羊補牢”了。

  25年準備期這個概念,是相對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齡化最嚴峻時期而言的。到那個時候,人口老齡化程度超過30%,解決老齡問題的壓力將更加巨大,因此,必須從現在開始為這個高峰期的到來作好準備。這個準備有政策上的、有思想上,而要想完善一項政策,轉變一種思想觀念,沒有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根本不行!所以說25年的時間顯得十分緊迫。另外,我們多次強調,我國的經濟實力還相對比較薄弱,從這個角度說,要在25年里做好各項準備又顯得任務艱巨,壓力巨大。

  你說的領導重視的問題,我非常同意。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不像自然災害、礦難、急性傳染病那么明顯,老齡工作也沒有像GDP指標那樣容易衡量,一些地方領導人忙于應急,忙于政績工程,沒有時間,或者不愿意在老齡工作方面下功夫,不愿意向老齡事業投入,這種現象確實有。但是我要說,老齡問題現在不著手解決,等它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積重難返,出現“急性發作”,那時解決起來就非常棘手了。所以,我們每一個領導人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站在協調發展和“五個和諧”的高度,把老齡工作列入黨政工作日程,切實抓緊抓實。

  問:到205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達到30%以上,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就有3個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而根據我國現行勞動法,這部分人已經超過退休年齡,應該退出勞動行列了。那么,我擔心的是,中國屆時會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情況?

  答:根據我們的預測,由于老齡人口比例不斷增加,到2008年以后,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將開始下降,2020年為63.87%,2050年進一步下降到53.3%,21世紀后半葉保持在53-54%之間。但是,總的來說,21世紀頭50年,中國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十一五”期間,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規模為9.18億,2011年達到峰值9.28億。2065年以前,勞動年齡人口一直保持在7億以上。

  另一方面,剛才你提到退休的問題,我想多說兩句。我國目前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男60歲,女50歲。但是,退休并不意味著完全退出勞動。大多數低齡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保持著較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同時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工作經驗,他們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勞動力儲備,仍然可以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農村,大部分老年人不存在退休問題,一直在從事農業勞動和生產。另一個是老年知識分子,我們國家歷來重視發揮老年知識分子的作用,為此國家八部委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今年春節前舉行的全國科技工作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為葉篤正、吳孟超兩位科學家頒發了最高國家最高科技獎,他們都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但都仍然活躍在各自的領域,肩負著學術帶頭人的作用,他們的精神一點不遜色。

  問: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哪些壓力?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屬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目前,中國人均GDP剛剛超過1000美元,經濟實力還很薄弱。對于我國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呢?

  答:關于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報告》里已經講了一些,主要是,在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的壓力巨大;在建立滿足龐大老年人群需求的為老社會服務體系方面,加快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增加為老服務設施,健全為老服務網絡的壓力巨大;在處理代際關系方面,解決龐大老年人群和勞動年齡人群利益沖突的壓力巨大;在協調城鄉和諧發展方面,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特別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邊窮地區老齡問題的壓力巨大。同時,中國政府和社會還必須付出巨大成本來調整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社會管理體制等,以適應人口年齡結構的巨大變化。

  其實,中國是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的,那時候人均GDP還不到1000美元,只有800美元左右。像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實力比較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國際上還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循,我們必須不斷創新,勇于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解決老齡問題的道路。

  應對老齡化挑戰,必須從下面幾個方面努力。首先,要把老齡社會作為21世紀中國的一個重要國情認真對待。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及全社會必須充分認識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嚴峻性,樹立老齡意識,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挑戰的緊迫性和自覺性。在研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時,要切實從老齡社會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把應對老齡社會的挑戰列入未來中國的發展戰略之一。第二,要充分利用25年戰略機遇期做好應對老齡社會的各項準備。從現在開始的未來25年,是應對老齡社會的關鍵準備期,也是僅有的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重要。必須把解決老齡社會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發展戰略,制定發展規劃,完善法律法規,調整社會經濟政策,做好應對老齡社會的各項準備。要制定應對老齡社會挑戰的中長遠戰略規劃。要立足當前,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發展老齡事業的同時,健全和完善適應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國這一國情的老齡工作體制,切實解決制約老齡事業發展的體制性問題。第三,要加快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建設,2030年人口老齡化最嚴峻時期到來以前,要在全國城鄉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城鄉老年人養老、醫療問題的妥善解決。第四,要大力發展老齡產業。制定老齡產業行業發展規劃,頒布實施國家對老齡產業的扶持保護政策,建立老齡產業發展管理體制。立足城鄉社區發展為老服務業,培育老年服務中介組織,培養專業化的為老社會服務隊伍。同時,大力研究開發老年消費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場。第五,要加強對老齡社會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建立綜合性國家級研究機構,組織相關學科研究人員,把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作為國家的重大宏觀戰略課題,立項進行攻關研究。

  問:今天很難得幾位老齡辦的主任同時出席新聞發布會,我想借這個機會問一下,黨中央提出要“認真研究制定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全國老齡辦作為負責我國老齡事務的專門機構,在這方面的工作都有哪些?

  答:黨中央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認真研究制定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這是高瞻遠矚的英明決策,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心和對老齡工作的重視。作為負責全國老齡事務的專門機構,全國老齡辦歷來非常重視從政策制定方面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們先后研究草擬并上報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法規、文件,提出并經中央確定了“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和“六個老有”的老齡工作目標,極大地促進了老齡事業的發展。2005年,全國老齡辦又會同有關部委起草,并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由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下發了《關于加強基層老齡工作的意見》、由21個部委下發了《關于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也已經起草完畢。

  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仍然感到,我們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還不足,調查研究還很不夠,還需要加強學習和研究。而且,制定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只有各職能部門、各科研機構團結協作、齊心合力,調動全社會的智慧和熱情,大家群策群力,才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問:我想請問,國家在解決農村老齡問題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答:國家歷來非常重視農村老齡工作,在保障農村老年人生活、維護老年人權益、救助貧困老年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農村老齡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一是積極探索建立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和醫療問題。二是加大了農村貧困老年人生活救助工作的力度,許多省市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湖南、甘肅等24個省份在部分農村地區建立了低保和定期定量救濟制度。在稅費改革過程中,積極落實“五保”供養政策,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建立了養老補貼制度,村集體定期給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三是初步建立了農村老齡工作組織網絡。大部分地區逐步理順了縣級老齡工作機構,鄉鎮老齡委也在逐步建立。基層老年群眾組織蓬勃發展。目前,農村老年人協會有37.2萬多個,約占農村行政村總數的 56%。四是進一步加強了農村老年維權工作。通過維護農村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宣傳和教育工作,開展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活動,加強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問:建立健全老齡工作體制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想請問,目前在健全老齡工作體制方面,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答:謝謝你的提問。21世紀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老年人口比重將超過30%。為了適應這一個國情,必須建立與中國世界老年人口大國相適應的工作體制和投入機制。目前,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基本上建立起來,但是,不少地方老齡工作機構普遍都存在人員少、經費缺、辦公條件差等問題,基層的這些問題更加突出,有些地方已經嚴重影響了老齡工作的開展和老齡事業的發展。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當地領導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還不到位,沒有把老齡工作擺上應有的高度,這種狀況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扭轉。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投入不足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我想會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而有所改善。當然,我們對此也還要進行深入研究,提出適應我國國情和老齡社會要求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的基本思路和具體方案。

  問:目前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老年人口已經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像上海已經達到了18%以上,其中空巢老人家庭比例超過了30%,這些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需求非常突出。請問全國老齡辦在解決老年人照料問題方面有什么想法?

  答:不光空巢老人,由于老年人大部分患病,行動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很多都需要家庭和社會的照料。實際上,我們估計過,大約3000萬的老年人需要照料服務。如何解決老年人的照料問題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問題。單靠發展養老機構來解決這個問題是不行的。目前,全國很多地方,像浙江、上海、寧波、大連等,在抓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同時,通過居家養老方式解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日常看護等,效果不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回良玉副總理對此專門作了批示。為此,我們也組織力量對居家養老進行了專題調研,寫出了調研報告,并將進一步進行深入的專項研究。我們感到,居家養老可能是解決老年人養老服務和照料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我們準備今年在適當的時候召開居家養老的經驗交流會,總結先進經驗,向全國進行推廣。

  問:我知道,全國老齡辦正在制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我想借這個機會了解一下,這個《規劃》目前進行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能夠出臺?還有,《規劃》對“十一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提出的目標是怎樣的?

  答:這個《規劃》草案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將在第二次全國老齡工作會議上征求意見,進行修改,預計今年3月份報國家發改委,作為國家的專項規劃之一,由發改委統一考慮發布。這次《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相對完善的老年政策法規體系,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城市老年社會保障體系,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適應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為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老年用品市場,積極推進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與人口老齡化相適應的、高效規范的老齡工作體系,進一步營造“敬老、愛老、助老”和代際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齡工作目標創造更為有利的社會條件。

  與以前相比,這次《規劃》更加注重可操作性,我們在《規劃》中提出要啟動幾個項目,包括:啟動“社區為老服務工程”,解決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養老問題。開展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為對象的“愛心護理工程”試點和示范工作。在“十一五”期末,使養老護理機構的床位數達到老年人總數的12‰。

  問:根據國家統計局《2005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人口抽樣數據推算,中國2004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應該為1.6億以上。而《報告》中稱,2004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只有1.43億。請問這兩個數據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差別,哪一個更準確呢?

  答:國家統計局從來沒有公布過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數字。你說的1.6億是根據人口抽樣調查得出的推測值,抽樣得出的數據只是反映一個概貌,據此進行推測不能得出十分準確的結果。我們則是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和近年來老年人口增長速度計算出2004年老年人口數量的,從各方面數據的對比來看,1.43億這個數字是可信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7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