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華部長談發展現代服務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09:50 《中國金融》 | |||||||||
本刊記者 趙雪芳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今后五年,要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尤其是要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作為基于智力、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新型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于我國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解決社會保障問題、擴大就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具有
現代服務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道路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大趨勢,服務業在就業和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加大。據了解,200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已達到63%,主要發達國家為71%,中等收入國家為61%,低收入國家為43%。服務業吸收勞動力占社會勞動力的比重逐年提高,多數國家服務業吸收就業勞動力人數已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吸收勞動力人數的總和。2002年,OECD 國家服務業就業勞動力占總體勞動力比重已接近70%,最高的英國已經達到 79.9%,尤其是發達國家現代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普遍超出了服務業的平均水平。1970~1986 年間,美國現代服務業的產值和就業分別增長了173.3%和200.8%,遠遠高于同期服務業91%和85.3%的增長速度。現代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日趨上升,優化了服務業的內部結構。 在中國國家發展戰略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論壇”上,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院士指出,作為現在經濟貿易增長的主要力量,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新焦點。當前,以現代服務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為特征的第二次產業轉移正在成為一個新的趨勢。2004年9月,聯合國貿發會議直接投資報告的主要觀點和結論之一就是外國直接投資已在全球范圍內逐步轉向服務業,從 1970~2002年間,服務業占全世界外國直接投資存量從25%上升到60%,而制造業則從42%下降到34%。 沒有現代服務業,就沒有新興工業化道路。徐冠華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講,新興工業化道路,就是在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基礎上,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進而實現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道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就是要改變單純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增長方式。他進一步指出,我們國家對產業發展的認識有缺陷之處,即沒有處理好工業化和服務業的關系,把工業化片面地等同于工業的發展。事實上,工業化是一個國家伴隨其工業發展、實現全面變革和綜合發展的過程,其中服務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沒有服務業發展的支撐,工業化只能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在工業產品的附加值構成中,純粹制造環節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而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中物流與營銷、研發、人力資源開發、軟件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會計審計、律師等專業化生產服務和中介服務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企業提高競爭效益的主導因素。 當前,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徐冠華認為,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雖然得以確立,但服務業總體上供給不足,生產性服務偏低,服務質量和效益不高、科技質量不高、競爭力水平低等問題開始凸顯。從更深層次看,觀念和認識問題、體制機制性約束、市場化程度低、自主創新能力弱,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許多現代服務業領域在我國至今仍很大程度上被看作非生產性的活動來處置,忽略了其產業職能和價值的一面,并為部門所壟斷。如在科研、教育、文化、體育、金融和保險、媒體、醫療衛生、后勤服務、市政服務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種傾向。這些領域完全可以通過轉變觀念和機制、通過技術改造和提升迅速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服務產業。此外,我國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服務業的發展。例如,我國仍有60%的大中型商業企業和50%的國有工業企業擁有自己的車隊,效率低而成本高。還有,在服務業內部結構中,傳統服務業居多,現代服務業規模較小,成為影響很大的結構性缺陷。我國生產性服務發展紊亂,服務產業鏈不夠完整,不但影響了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徐冠華特別強調,我國目前遇到的就業問題既有“三農”問題帶來的農村勞動力出路問題,又有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所造成的結構性勞動力轉移問題。這種雙重轉變造成的就業難題,將持續釋放出3~4億的勞動力人口,使我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面臨的就業壓力都大。雖然我國制造業規模還有一定的擴展空間,但大量研究表明,我國制造業所容納的就業人口將不會有明顯增加,大量增加的就業人口必須依靠服務業的大發展,必須依靠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雙管齊下,才能有效地緩解就業矛盾。據推算,如果我國服務業就業比重達到目前大多數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服務業就業比重即45%的水平,就可以多吸收1.3億人就業。這就可以基本上吸納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國際經驗表明,如果現代服務業發展不上去,傳統服務業也難以實現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解決我國中長期問題的基本戰略來考慮。 自主創新與現代服務業發展 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需求不旺,大眾購買力欲望還不高,大多數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長期徘徊不前,這和自主創新能力缺失存在很大的關系。 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來看,徐冠華指出,加強自主創新是加快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由于缺乏高新技術和自主產權,我國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多數只能生產附加值不高的產品,不少企業長期被鎖定在價值鏈的低端。由于利潤微薄,企業沒有資金從事研發和設計,也沒有資金用于提高職工的工資、提高福利,消費水平無法提高,居民只能滿足自我服務,服務業包括現代服務業很難發展,由此,現代服務業提高不上去,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從生產、流通、分配到消費的各個環節。我們很多地方的經濟就很難走出只能生產和消費廉價商品、廉價服務和自我服務的低層次循環。 徐冠華指出,從現代服務業自我發展來看,現代科技和現代服務業是在積極的互動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科技創新活動的成功進行需要包括研究開發、中介服務、市場服務、投融資服務等全過程服務,這是一個國家成功開展創新性服務的基礎條件。而現代服務業是其重要促進者,是創新最活躍的領域。現代服務業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自身的創新活動,越來越需要研究和開發的支持。我國目前的服務業對科技的需求還很有限。服務業研發活動尚處于初級階段,服務業的科技含量不高,直接影響我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服務業創新方面也無法滿足服務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的人們不斷提出的新的需求。在我國信息化比例相對較高的銀行業,信息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也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2002年,我國每100萬人口的ATM機擁有量不到40臺,而美國為1100臺,我國服務業科技的發展必須正視這樣的差距。 在“十一五”期間,中央提出把加強自主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作為促進結構調整、生產方式轉變、提高競爭力的中心環節。徐冠華認為,我們應該深刻領會到,中央這一決策不僅是對科技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進行的有遠見的戰略部署。 加快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選擇 未來15~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也是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的機遇期。在“十一五”期間,國家應把現代服務業作為發展的重點進行部署,依靠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加快服務業的發展。為此,徐冠華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要從戰略高度上提升認識,將現代服務業作為一個戰略產業。必須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在全局發展的重要位置,像改革開放以來重視制造業發展一樣重視服務業的發展。要統籌發展和著力解決現代服務業發展中的關鍵性問題,抓住現代服務業轉移的難得先機,突出重點、提前布局,必須增加緊迫感、使命感,從根源上破除忽視服務業發展的舊有思維。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提高現代服務業在結構調整中的戰略地位,大幅度增加人才和物的投入,在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同時,提高現代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 第二,依靠科技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之路。我國第一、二、三產業的現代化都離不開科技,在目前發展薄弱的基礎上,發展面向服務業的科技更為迫切和必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將成為今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現代服務業正呈現出信息化、國際化、標準化的趨勢,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滲透使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科學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為改造傳統服務業提供支撐,還可以引領新的服務需求,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發動機。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國現代服務業技術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面對這一形勢,我們應將現代服務業放在與高新技術發展的同等重要的地位,制定有利于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科技產業政策,以科技進步全面提速服務業的發展進程。 第三,抓住服務業轉移的機遇,統籌國內外發展。應采取和制造業并重發展甚至超前發展的思路。新型工業化不僅要求我國在國際分工和產業轉移的大潮中承接制造業的轉移,也要求我們同時注意到承接服務業的產業轉移;既要成為國際制造業中心,也要努力成為國際服務業中心,避免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特別是要注意引導大城市將戰略重點逐步轉向現代服務業,通過輻射帶動,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城鄉經濟的發展。大城市高度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得對服務業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專業化,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現代服務業的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以及對人才素質的高要求,突出了大城市的資源優勢。我國大中城市應當把服務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優先考慮發展現代服務業。 第四,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支持生產型服務業、智力型服務業發展,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以及加強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一是加快發展生產型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在打造國際制造業中心和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時,應把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等支持國民經濟高效運行的生產型服務業作為發展的重點;二是鼓勵智力型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要大力發展教育、培訓、咨詢、法律、專業服務等智力型服務業;三是加快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服務業進行改組、改造、提高其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益,進一步發揮我國傳統服務業的經濟潛力;四是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擴展公共服務領域,打造服務平臺,進一步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為全社會提供公平、便捷的服務,在重視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相關制度規則的制定和執行,以利于更好地利用公共服務設施提供更多更好的衍生產品。 第五,加快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科技服務業主要提供研發、行業咨詢、工程設計、生產力促進、技術交易、科技信息、科技孵化、創業投資、檢驗檢測、知識產權、軟件增值等服務。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它們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不僅服務于第一、二產業,而且也直接服務于第三產業,提升整個服務業的知識層次和科技含量。“十一五”期間,我們要重點支持并加快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和重點科技服務機構建設,結合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和科技資源整合,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的科技服務平臺,建立多層次的技術服務體系,特別是建立面向中小企業、面向農村的技術服務體系;建立服務業科技創新引導資金,并向服務業傾斜,支持科技服務業重點領域的科技攻關、科技服務機構的人才培養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項目。 第六,按照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的方向著力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逐步消除制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要給國內服務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體制上和政策上以平等的地位,使國內企業在開放競爭的環境下得以提高和發展。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機構整體競爭力,加快研究和建立現代服務業有關的標準體系,積極參與服務業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加快服務業人才激勵體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強服務業培訓工作,以普遍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和知識水平。加緊研究和建立服務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以積極應對日益增多的服務貿易糾紛。加快制定和完善現代服務業的有關法律法規,營造有利于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的法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