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記者 唐昆
北京消息有跡象表明,監管層開放銀行業呈現兩個思路:一方面,要求新銀行應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促使外資加快進入;另一方面,可能要求外資銀行改變注冊方式,統一中外銀行稅率,逐步取消外資銀行的各項優惠。
眾所周知,2006年是中國兌現入世承諾全面開放銀行業的最后期限。從今年年底起,外資銀行將享有與中資銀行同等的權利,提供全面的人民幣業務,屆時中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將全面展開。
因此,面對著"銀行賤賣"和"狼來了"的社會輿論和業界擔憂,監管部門傾向于采取互相協調的措施安排。
一方面,銀監會加快對外資開放。銀監會繼續向海外投資者開放中資銀行股權,促進外資機構融入本土,希望以此引進海外現代化的銀行制度和風險管理技術。譬如近期《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今后新設立股份制商業銀行時,發起人股東中應當包括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
與此同時,外資機構參股中資銀行股權25%的上限也可能被突破。花旗銀行重組廣東發展銀行購入后者85%的股權,這可能成為首個突破案例。而正如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近期所說,2007年放開人民幣業務之后,所謂參股上限比例將只具備"稅收意義"。
另一方面,銀監會可能逐步收回外資優惠。目前國內關于統一中外銀行稅率的呼吁此起彼伏。而種種跡象表明,銀監會可能逐步取消外資銀行目前享受的譬如稅收優惠這類優惠政策。
近日來還不斷有消息傳出,中國銀監會計劃在今年要求外資銀行改變注冊方式,同時改變會計和管理制度,此舉將淡化中外銀行的結構性差異。
《亞洲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位知情的外資銀行高管言論稱,未來外資銀行在華業務將被要求注冊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屆時外資銀行將通過傘形的公司結構對旗下業務進行管理,并統一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管。與此同時,外資銀行各家分行提供單獨財務報表的做法也將轉變為合并財務報表。
海外人士認為,獨立注冊和提高注冊金可能引起外資銀行的抵觸,因為這會增加外資擴張的難度,同時削弱外資機構對客戶的吸引力。但是內地金融分析師卻認為,這有助于控制風險,恰恰是內外平等的表現。
雖然銀監會尚未就如何統一中外資銀行"監管尺寸"出臺正式文件,但是實施平等待遇的原則已經多次出現在高層領導的演講稿中。雖然其中還存在諸多的困難,譬如外資金融機構實施混業經營,而中國目前實施分業監管。
據悉,中國銀監會等部門計劃在稍后一段時間召開會議,就如何向外資銀行實施開放而進行研究,屆時估計相應的政策將會陸續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