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老齡化明顯快于現代化 未富先老挑戰中國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00:32 北京現代商報

  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昨日發布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從1999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4年老齡人口將達到2億,2026年達3億,2037年超過4億,2051年達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維持在3億-4億的規模。

  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速度明顯快于進入現代化,發達國家的老齡化時,人均GDP已經達到5000到1萬美元以上,也就是先富后老;而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1000
美元,屬于未富先老。在經濟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應對老齡化將會給我國帶來許多問題,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勞動力總量、社會保障等都面臨巨大變化和挑戰。

  消費結構轉向老年產業

  “對消費總的來看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消費的特點則會產生一定的變化,比如旅游、老年服務消費,休閑、醫療及相應的服務業。”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研究員胡偉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同時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德文也認為,老年人的消費支出,主要是用于醫療方面的支出會大幅度上升,所以從事生產方面的投資就會相對下降,也會對經濟的增長產生影響,直接導致儲蓄額的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會放慢。

  勞動力比例下降

  老齡化增加的另一側面即適齡勞動力的減少,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德文指出,老年人增多導致直接從事勞動力生產的人員減少,勞動力比例下降,老年人比例上升也直接致使撫養比上升,對經濟增長的增幅會有所下降。

  此外還另一種觀點認為,雖然十年以后老齡人口比重增加嚴重,但是相對我國浩大的勞動力市場,這還不是一個決定性的數字。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更多的是社會、經濟負擔方面。胡偉略說:“老齡人口中有許多人力資源優勢,比如老年人有豐富的經驗,我們要讓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彼建議,建立起包括女性在內的老年工作或勞動的市場機制,這并不是出于生活來源的考慮,而是讓有條件有愿望的老年人有參加經濟和社會工作的機會。

  科技創新遭遇淺灘

  有關專家分析指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之一是降低了整個社會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的速度,技術創新能力下降,從而誘發采取貿易措施來保護國內勞動力市場,削弱了技術進步和靈活勞動力市場對長期增長貢獻作用。但是胡偉略卻認為,“社會老齡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青年比例下降,從科技方面來講,目前提倡的是創新型社會,而老年人相對于年輕人,在創新方面的能力肯定較弱”。

  社保體系承重

  龐大的老年人口中,70歲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無疑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未來10年內是老齡人口激增到來之前總撫養比較低的時期,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當務之急。

  胡偉略認為社會保障薄弱的重點在農村,報告中也指出中國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這種城鄉倒置的狀況將一直持續到2040年。

  “要盡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解決溫飽問題,農村老齡人口多屬貧困人口,他們應當參與脫貧開發活動!焙鷤ヂ越ㄗh:“此外建立養老院,適當的加大投資,推遲退休年齡,這些都是解決的方法。在農村一方面繼續發揮傳統家庭養老的優勢,另外盡快推進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時間段 發展階段 老年人口最高峰值 80歲以上的人口數
2001年到2020年 快速老齡化階段 2.48億 3067萬
2021年到2050年 加速老齡化階段 超過4億 9448萬
2051年到2100年 重度老齡化階段 峰值4.37億 7500萬至1.2億

  連線北京

  北京老齡化全國第四

  “北京市老齡化水平已經超過全國平均值,老齡人口占北京市總人口的13.66%,位居全國第四!弊蛉,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有專家預測,2010年以后,北京市老年人口將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將超過650萬人,占到總人口的比重超過30%。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研究員胡偉略向記者介紹,由于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控制的比較嚴格,嬰幼兒比重逐漸減少,使老年人口相對增加。其次,隨著生活條件以及醫療條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壽命也逐年延長,所以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比較快。

  商報記者 金冰 王曉然

  實習記者 李建興/文 李烝/制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7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