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的胡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1日 03:57 每日經濟新聞 | |||||||||
薛兆豐 中國加入WTO最棘手的困難,是政府必須與打著“民族工業”旗號的既得利益團體周旋,拒絕他們尋求行政保護的請求。 順差與逆差
無論是新聞報道、政經評論、教授講課,還是政客談話,都似乎默認“順差”是有利的,而“逆差”則是令人擔憂的;也就是說,得到商品是不好的,賺到錢才是好的。其實,這種看法荒誕極了。 所有交易,只要能成交,就是因為當事人認為“換取的東西”比“付出的東西”更有價值。這是交易的本質,也是交易能“同時”提高交易“雙方”幸福的原因。所以,如果您以后再聽到有人慨嘆“微軟在中國拿走了一個億的鈔票”,那么您就不妨同時歡呼“中國享受了微軟一個億的數據服務”。 我們面對的是“多邊貿易”而不是“雙邊貿易”。阿拉伯人付錢給美國人,購買飛機、電影和鉆井技術;美國人付錢給日本人,購買電視機和汽車;日本人付錢給阿拉伯人,購買石油。這是分工合作的必然結果,每個國家都會對個別的國家出現順差或逆差,但總的收支必定是平衡的。 這跟個人的情況一樣:出租車司機總是到油站買汽油,他只是“進口”汽油,從不向油站“出口”什么商品,所以他對油站始終存在龐大的貿易“逆差”;但是,為此擔心根本是杞人憂天,因為在另一個場合,司機也只是向乘客提供服務,而不會向乘客購買商品,所以司機對乘客也始終存在貿易“順差”,“逆差”和“順差”相抵,收支總是會平衡的。 外貿結余的盈余與赤字 另外一類國際貿易胡說,來自“外貿收支結余表”。這張表記錄了一個國家的外貿情況。 跟外國人每做一筆交易,就要在表上作兩處記錄。例如,中國人買了一部美國手機,并把它運進了中國國內,應記一筆;與此同時,由于我們把貨幣付給了美國人,而這筆錢仍然存在中國國內,應記一筆。而這兩筆的數額是完全相等的。 莫名其妙的抱怨卻由此而起。人們驚呼“往來賬戶”(表的上半部分)出現了赤字。確實,“往來賬戶”出現了赤字,因為進口(汽車)超過了出口。但值得大驚小怪嗎?只要“往來賬戶”出現赤字,那么“資本賬戶”(表的下半部分)就必定出現盈余,因為“外國人取得的、但仍留在中國”的資金必然增加了。 無論如何,整張“外貿收支結余表”必定是左右平衡的。所以,記住,只要以后有人悲嘆其中的“往來賬戶”出現了赤字,我們就慶祝其中的“資本賬戶”出現了盈余。反之亦然。 國家有別于個人或企業 國家不是個人,也不是單個企業。如果一個外國的先進企業,打垮了國內的一個生產成本較高的落后企業,那么這對整個中國是有好處的,因為中國的消費者買到了更便宜的商品,由此節省出來的資金和資源,可以抽調到別的生產上。“全社會的收益”必定超過“原來受保護企業的損失”,剩下的問題,只是如何息事寧人,把社會增加的收益,分出一部分來補償失去保護的企業而已。(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