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黛 發自北京
在GDP保持了二十多年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增大。零點調查公司與指標數據網近日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研究報告》顯示,教育和醫療支出,已成為導致貧富差距的最大因素。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因為我們總是在提倡提高收入,但卻沒有重視降低支出。國家統計局定期發布的CPI中,也沒有將教育和醫療等支出列入監測范圍,這樣,盡管CPI上升幅度不大,老百姓卻因教育和醫療等支出而感到貧困。”
零點的調查是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在北京、上海、廣州等8個大中城市,浙江紹興諸暨、福建福州長樂等7個小城鎮及其周邊農村進行的。根據調查數據,袁岳將城鄉貧困人群的現狀概括為“教育費、醫療費,支出沒底;缺技術、缺機會,脫貧無路”。
“可以說,在當代社會,教育日趨成為社會群體分化的基礎性力量。良好的教育政策應當是社會和諧的正面力量,而教育花費已經成為城鄉居民致貧的罪魁禍首。”袁岳說。
在調查中,城市、小城鎮、農村的貧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窮是因為“有孩子要讀書”。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擁有就學階段孩子的農村家庭教育花費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鎮家庭中,這個比重也分別達到了25.9%和23.3%。
同時,醫療費用成為貧困居民的第二大負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銷在7000多元錢,而全國農民的純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說一場大病就會讓一個家庭陷入困境。
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季鑄教授向記者表示,早在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有規定:“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本世紀末達到4%。”
“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一直沒有達到4%這個比例。1991年至今,中國經濟平均增長9.7%左右,但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只有2.6%。”季鑄說。
2005年1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全民教育(EFA)高層會議上,強調了普及、發展、提高“三大任務”,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并表示中國將用兩年時間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學雜費。
袁岳表示,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努力的方向都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尤其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減負會有明顯的推動。正在著手建立的城市和農村的合作醫療網絡,也能夠讓農民在小病階段得到診斷醫治,避免發展成大病時加重支出負擔。
“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了,但是政策執行起來需要時間,中央和地方財政如何分擔,資金如何使用到位、如何監控等等,都是需要各級政府應事先考慮到的。”袁岳說。(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