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曼報告 只是“小插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9日 11:21 經濟觀察報 | |||||||||
裴曉東/文 “也許是時候重新調整我們與中國的貿易政策了。”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上周二在華盛頓說。 上周的華盛頓是全球經濟界、商界及貿易領域人士的焦點所在。先是白宮經濟顧問
對于中美貿易的參與者和決策者來說,上周二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的報告,尤其讓人不平靜。 報告稱:“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所獲得的收益要遠遠高于美國的產品和服務從中國市場所獲得的;中美之間的貿易缺乏均等的、平衡的以及可持續性的機會,而造成這些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國政府沒有很好地履行諾言,例如: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不夠、對某些國內產業仍有政策上的保護和補貼以及并沒有完全履行開放市場的承諾。” 波特曼在上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會繼續關注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舉措和中國市場對美國產品和服務缺乏足夠開放的問題,尤其是在金融領域投資和專業性服務上目前還存在著限制。 另外,他還提出建立針對中國貿易的專門機構,在進行法律監督的同時,也收集中國貿易政策的信息、關注貿易補貼和制度透明度問題以及電信、金融服務、醫療等市場的公平準入等等,以便確保中國能夠更好地執行在世貿組織所達成的協議;還有,提出加強與其他國家協調對華的貿易政策以及加大同中國政府的合作力度來改善金融、反托拉斯、農業等領域的法規。 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在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的年度報告出臺后一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公布了此報告。這顯示了布什政府目前所承受的來自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和“恐華”勢力的壓力。 此前的美國年度經濟報告指出,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額在2005年高達2016億美元,占到了美國貿易赤字總額的近1/4, 而且自1995年以來美國在對華貿易中的赤字持續增長(見附圖)。 對于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來說,中美之間的自由貿易是造成其國內失業的重要原因。在他們眼里,中國將對美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加上目前美國內對“中國崛起”恐懼心理的蔓延,使得布什政府在促進對華自由貿易上面臨著來自國會、工會以及其他一些利益集團的政治壓力。不難理解,為什么中美貿易之間關于紡織品配額的爭端一直鬧得沸沸揚揚,為什么布什政府去年對議員們極力反對中海油收購尤尼科的事件保持沉默。 布什的實用主義態度 盡管表面上看中美貿易存在著巨額的逆差、某些制造業領域的工作機會也可能因為中國低廉的勞動成本而失去,但實際上美國在貿易中是非常大的受益者。波特曼的報告也指出,自從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之后,美國對華的商品出口增長幅度是向其他地區增長的5倍之多。 另一方面,大量中國的廉價商品涌入美國消費市場,使得消費增加的同時傳統商品價格并沒有明顯上揚,抑制了通貨膨脹的發生,也給美國消費者帶來了實惠。 正如《紐約時報》所稱:“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貿易保護主義將打亂全球的貿易秩序,使得美國絕大多數家庭所依賴的商品價格上揚,最終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 而《金融時報》也評論稱:“貿易保護主義的受益者只是少數的個人和利益團體,而美國成千上萬的家庭卻將為此承擔高昂的成本。” 布什政府一定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他從沒正式宣稱中國為“匯率的操縱者”,沒有向紡織品外的其他中國商品附加保護性條款。從白宮經濟委員會、布什總統以及波特曼對華貿易報告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希望避免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從而保護美國的核心利益。 這就是布什政府對華貿易政策的實用主義態度:一方面,為了應對國內政治,他不得不把來自國會及少數利益團體的壓力施加到中美貿易上來,打一副具有政治意味的“貿易”牌;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維護中美之間正常的貿易關系,來保持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穩定。 因此,上周美國對中國貿易和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態度和壓力,很可能只是一段“小插曲”,而不是新一輪貿易爭端的前兆。 上周另一個重要人物——伯南克在國會上闡述的貨幣政策報告,在強調美國經濟運行良好的同時,仍舊存在著由于經濟發展過熱和能源價格走高帶來通貨膨脹的風險,因此進一步的加息可能是必須的。所以在未來利率上升的大環境下,中美之間的正常貿易對于美國經濟的良好運行將更為關鍵。 所以,對于布什政府來說,繼續積極地開展有誠信的雙邊貿易對話,不僅僅是解決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最好途徑,同時也可能使得中國像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設想的那樣成為全球經濟穩定可以信賴的重要力量。當然,國會山在對華貿易上的政治壓力并不會減弱,反而有可能會隨著中期大選的臨近而更加猛烈,因此今年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動蕩不可避免,但并不意味著短時間內會出現貿易危機。 (作者為英國約克大學發展與管理碩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