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豐杰 來源:中國經營報
春寒料峭之時,社區醫院卻率先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2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并決定成立國務院城市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協調全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社區醫院在醫療改革的重要關頭被“委以重任”,擔當了扭轉“看病難,看病貴”局面的一個重要角色。
擬推行社區醫院“首診制”
隨后,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則稱,政府鼓勵各城市試推行社區醫院“首診制”,建立社區醫院與附近大醫院的“雙向轉診”制,以實現城市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因為,按照社區醫院和大型醫院的定位不同,兩者擁有不同的職能。社區醫院主要承擔轄區內居民的計劃免疫、健康管理、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的首診和大病發現、轉診;大醫院應承擔重要、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新醫學技術的研究及臨床應用。雙方通過“雙向轉診”,實現病人合理分流,同時合理配置、共享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衛生資源。
毛群安認為,社區開展“首診”將帶來有很多好處。首先,能合理分流門診病人,沒有了大醫院的掛號排隊“長龍”,就醫方便;其次,費用較低。
社區醫院“首診制”若能施行,社區醫院的地位不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其經濟狀況也將大為改觀。業內人士認為,“首診制”給社區醫院帶來的利潤增長空間將會“相當大”。
合格社區醫院可取得“醫保”資格
一些合格的社區衛生機構未能得到衛生主管部門的認可,即納入到“醫保定點”的體系中,是影響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一個的原因。
毛群安表示,這次《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合格的社區衛生服務要納入到醫保定點單位中來。將合格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到醫保定點單位中來,能夠使社區居民更多、更好地接受服務。根據國際經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為醫療保險起到一個“守門人”的作用,其作用非常重要。
衛生部婦社司司長楊青表示,各城市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目前正在努力提高對社區衛生的投入和技術扶持,以提高社區醫生的疾病診斷、大病發現和健康管理能力,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社區醫院的方便、安全、便宜,從而養成“小病在社區,大病轉診到大醫院”的觀念。
北京市衛生局此間也透露,北京市目前正在從政府投入、醫保報銷比例、醫療技術培訓三個方面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職能。目前,在西城區的四個社區已經開始試點推行。
社會資金投資社區醫院并無具體限制
《指導意見》中提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毛群安解釋說,社區衛生服務是公益事業,在按照公益性事業單位來運行的前提下,歡迎社會資金的加入。對于投資主體、持股比例等均沒有什么限制。毛群安進一步解釋說,由于各地情況不一樣,要解決好政府主導和利用社會力量共同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問題,現在注定是個探索階段,但原則應該是在政府的宏觀規劃和指導下,因地制宜地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即“到2010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市,基本建立起機構設置合理,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居民在社區可以享受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東中部地區地級以上城市和西部地區省會城市要加快發展,力爭在二三年內取得明顯進展。”一些業內專家認為,這個目標并非一個一蹴而就的輕松任務,在實現過程中,社會資本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