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融資體系必須改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11:55 上海金融報 | |||||||||
國開行與政府合作的實踐充分表明,健康金融與健康財政具有良性的互動作用,兩者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能夠形成合力,可以產生明顯的放大作用,對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開發性金融的辦法既是可行的,也是高效的。 2月9日,由國家開發銀行主辦的“財政、金融管理與開發性金融論壇”在上海舉行。
追求三種融資良性互動 記者 張若斌 融資 應是三管其下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1945年生,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曾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區委書記,北京市委常委、商貿工作部部長,中國人民銀行黨組副書記、副行長,現任國家開發銀行黨委書記、行長。 具體做好五件事情 今后,以資本市場為主要渠道的證券融資會加快發展,但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信貸主導的融資格局還難以改變。在這種融資格局中,關鍵是我們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重新配置、整合和利用這些資源,改變脆弱的融資體系,加快建立財政、信貸、證券三種融資協調配合、良性互動的健康體系 我國的資本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用還極為有限。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例,在歐美發達國家,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發達的市政債券市場,而我國證券融資占當年總投資的比重不到1%,還無法滿足重大項目建設的籌資需要。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地方財政能力和政府信用還不夠強,仍需要加強建設,才能在證券市場進行融資。 《上海金融報》:您作為老金融,先是在央行,現在又在國家開發銀行主政,對我國財政改革與金融改革之間的互動關系一定有所思考? 陳元:的確。從歷史的演變來看,財政和金融的關系尤其在我國,一直處于緊密交融之中。從當前我國改革的現實來看,更要充分認識建設健康財政、健康金融的重要意義。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融資以財政方式為主,由國家直接調配各方面資源,政府財政拉動經濟社會發展。這個時期,財政支配金融,金融只是財政的出納,充當“第二財政”的作用。這就導致財政的職能和風險向金融傳導,造成大量的金融風險。 《上海金融報》:您能說得具體點嗎? 陳元:1994年,隨著金融體系改革逐漸深化,中央銀行保持獨立,商業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開始分離。這個時期,銀行信貸雖已成為融資體系中的絕對主體,但是仍承擔過多中長期投資的責任,信貸融資的財政化色彩仍然很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發生危機國家的金融風險,使得財政難以為繼。人們開始強調銀行風險控制,銀行逐步脫離財政融資,明確要商業化,但究竟如何商業化和市場化,認識上并不明確。這時,國有商業銀行沉淀了巨額壞賬,大量不良資產的剝離、處置和資本金的補充,成為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金融運行的風險又大量向財政傳導。 因此,總的來看,我國財政、金融職能一直相互交織,但未形成良性互動,造成融資能力和效率低下。 《上海金融報》:那么,我們的應對措施是什么呢? 陳元:我國應加快改變脆弱的融資體系,支撐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當前我國融資格局具有“中間大、兩頭小”的特點,信貸融資占據融資的主導地位,規模遠遠大于財政融資和證券融資。信貸規模雖大,但大量的不良資產、信貸資金“以短貸長”的期限錯配,以及外資銀行全面進入的競爭等,使金融安全面臨挑戰;流動性過剩也嚴重制約了銀行體系運營的效率。2005年,中國銀行業存差資金達到9萬億元,是2000年的3.7倍。盡管如此,由于商業信貸的逐利性,大量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仍然得不到商業金融的支持,還主要靠財政資金。而財政資金十分有限,難以滿足“以人為本”、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要求。 我國的資本市場則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用還極為有限。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例,在歐美發達國家,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發達的市政債券市場,而我國證券融資占當年總投資的比重不到1%,還無法滿足重大項目建設的籌資需要。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地方財政能力和政府信用還不夠強,仍需要加強建設,才能在證券市場進行融資。 《上海金融報》:看來,融資格局短期內無法改變? 陳元:這是國情決定的。今后,以資本市場為主要渠道的證券融資會加快發展,但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信貸主導的融資格局還難以改變。在這種融資格局中,關鍵是我們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重新配置、整合和利用這些資源,改變脆弱的融資體系,加快建立財政、信貸、證券三種融資協調配合、良性互動的健康體系。 《上海金融報》:那您認為國家開發銀行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陳元: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開發銀行幾年來立足全局和長遠,堅持走開發性金融的發展道路,以市場建設為出發點,積極開展與政府合作,配合和支持財政資金,培育合作各方的信用,在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財政金融相互促進、有效合作、互利共贏的局面。 《上海金融報》:你們是如何操作的? 陳元:1998年以來,我們先后經歷了與地方政府開展金融合作、信用合作和開發性金融合作的三個階段,目前省級合作覆蓋面達到了94%,與政府有關部門、大型企業集團的合作也在逐步擴大。國開行與政府合作的實踐充分表明,健康金融與健康財政具有良性的互動作用,兩者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能夠形成合力,可以產生明顯的放大作用,對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開發性金融的辦法既是可行的,也是高效的。 《上海金融報》:有什么具體案例嗎? 陳元:國家開發銀行大額貸款承諾支持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天津市城市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很多,已成為其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的瓶頸。針對其財政資金不足的困難,2003年,國開行與市政府指定的借款法人簽訂貸款合同,承諾貸款總額500億元,用于支持天津土地開發,及配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運行中,我們與市政府密切合作,建立獨特有效的貸款使用管理監督機制,大力加強市場建設。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有效改善了城市整體投資環境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不僅沒有增加財政的負擔,而且還增加了就業和政府稅收,推動天津的城市發展和經濟增長。2003年、2004年市本級GDP增長率分別達到16.38%和16.26%;市本級財政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0.38%、11.45%,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土地有償使用收入貢獻逐年增加。 再如,我們支持赤峰市新城區建設。2003年,國開行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給予赤峰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開發公司18億元信用貸款,用于新城區建設。目前國開行貸款到位14億元,市財政已投入項目資本金8億元,同時吸引社會資金38多億元。兩年多來,財政和金融良性互動,改善了當地投資環境,促進了就業,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已經逐步顯現。2003~2004年新城區建設先后投入建設資金10億元、22億元,拉動全市GDP增長1.44和2個百分點左右,實現稅收4500萬元和3095萬元。2005年完成投資約30億元,可拉動GDP增長2.5個百分點左右,新城區建設已經成為赤峰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海金融報》:國家開發銀行在新的“十一五”規劃里的目標如何呢? 陳元:今年是“十一五”規劃制定和實施的第一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著較大的發展。我們要繼續加強與政府的合作,使財政資源與信貸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良性互動,加速市場建設,改善整體運行的環境和效率,建設健康的企業、健康的財政、健康的金融、健康的經濟,實現政府發展的目標。 《上海金融報》:具體思路是什么? 陳元:一是繼續把政府組織優勢與國開行的融資優勢結合起來,擴大開發性金融合作的范圍和領域,共同推進市場建設。過去國開行對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國債項目建設和財政資金的配合是非常成功的,不僅確保國債項目及時建成,發揮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有效防范了財政資金的風險。下一步,我們愿進一步繼續立足“兩基一支”重大項目和重要領域的建設,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創新科技、國際合作、節約環保、社會瓶頸、金融合作等領域。 二是把化解地方財政負債,作為開發性金融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過去由于事權跟財權分離,地方財權特別是基層市縣財權小,導致主動發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限,一些地方甚至還有很多的負債。今后我們將立足于當地的發展,密切配合政府做好發展規劃,使我們支持的領域都是符合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的領域,使市場建設對地方財政增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力。 三是積極配合財政轉移支付的利用。我國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這將有利于增強地方政府財政能力。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中,我們將積極以開發性金融配合轉移支付政府和支持的領域。引入市場建設的方法,把轉移支付作為完善信用結構的一個新的重要內容,加大融資支持力度,配合財政資金,發揮融資發動機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是繼續推進開發性平臺建設。目前開行已經基本完成了以城市建設為基礎的平臺建設,下一步將把平臺建設向縣域經濟、工業領域進一步拓展,并把過去單純借款的平臺推向健康發展的平臺。對平臺中的企業,我們將以市場化的方法,推動企業發展目標與行業發展目標、政府發展目標相結合,而不僅限于利潤目標。這對于培育健康、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增強整體經濟發展的活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是進一步加強與商業金融的合作。我們將不斷推進業務與金融產品創新,加快發揮跨越信貸融資和證券融資兩大功能的優勢,逐漸形成開發性金融機構直接接通資本市場的新格局。重點是做好管理資產和管理資金業務,使商業金融能夠分享開行優質的項目開發、評審、管理的成果,使社會資金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瓶頸領域,促進金融體系健康、安全、高效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