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昆明8大亮點:城鎮居民年均收入9616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10:30 春城晚報 | |||||||||
“十五”期間,昆明市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建設現代新昆明的歷史機遇,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社會發展呈現出8大亮點。 亮點1 全市GDP突破1000億
“十五”時期,昆明市克服了非典、禽流感、運力和電力供應緊張以及自然災害頻繁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經濟總量不斷擴大,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2%,2005年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062.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17588元。 亮點2 地方財政收入過百億 “十五”期間,昆明市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覆蓋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的多元化收入結構初步形成;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多極化財源體系初現端倪;非公經濟較快發展,成為新的財源增長極。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7.5%,2005年達110.5億元。 亮點3 新昆明建設成果豐碩 2003年5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以滇池為中心、建設現代新昆明的重大發展戰略部署,為昆明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昆明市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滇池的生態承載力,新城建設初見成效。“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75億元,共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60多項。 亮點4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十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3258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616元;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2.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6平方米。絕對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25.4萬人減少到2005年的11.6萬人。 亮點5 二三產業共同拉動經濟 “十五”期間,按照一產業調優、二產業調強、三產業調快的思路,昆明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穩步增長,呈現二、三產業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 亮點6 縣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主城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四個區的行政區劃調整順利完成,并出臺了加快北部5縣區發展的措施。2005年,生產總值超過10億的縣(市)區由“九五”末的10個增加到13個,地方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市)區由6個增加到10個。 亮點7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持續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力度。教育體系逐步完善,部分縣(市)區初步實現義務教育現代化,高中階段教育總規模擴大,2005年全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75%,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0年。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舉辦首屆昆明文化產業博覽會、第一屆及第二屆中國舞蹈節和第五屆中國國際旅游節。初步建成市和縣(市)區兩級的新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4.3歲。建立就業監測網絡和社區就業信息網絡,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5年控制在3%以內。完善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基本保險制度,擴大“五大保險”覆蓋面。 亮點8 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積極推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企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面達93%。 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完成土地第二輪延包;取消農業稅和除煙葉以外的特產稅,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 取消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達66%;以安寧、東川為試點,首批下放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實施陽光政務,成立便民服務中心,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建立“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重心下移、上級監督”的管理新體制。 建立投資主體自主決策、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政府宏觀調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資體制,組建國有資產、城市建設、土地、交通、滇池治理、呈貢新城建設等6個授權國有投融資主體。建立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成本監審、集體審議和聽證制度,推進公用事業價格改革;清理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義務教育階段實行“一費制”,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實行公示制。 記者 張幟然 (春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