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談“外匯儲備投資戰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03:57 每日經濟新聞 | |||||||||
許思濤[2006-02-17] 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05年已經高達8190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2090億美元。隨著外匯儲備的繼續上升,如何為國家理財,似乎成為一個非常令人關注的問題。 具體而言,中國外匯儲備的80%為美元資產,其中主要是美國國債或是一些機構
近期,國外財經媒體廣泛引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員就中國可能分散外匯投資策略的言論,并引發了市場人士就中國可能拋售美元的猜想。與此同時,由于原材料價格暴漲加劇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不少人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應逐漸以實物資源取代以美元為代表的“紙錢”資產。 我認為,在如何妥善管理外匯儲備上,存在很多誤區。 在歷史上,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曾試圖用積極投資策略取代消極被動管理,但成功的例子不多。 馬來西亞央行在匯市的慘痛教訓,說明“積極”外匯管理遠非想像的那樣簡單。馬來西亞央行的主要教訓,是以政府主導的投資(投機)往往受政治影響。況且,外匯市場如此龐大,根據國際交易銀行估算,主要貨幣的日交易量就達1萬億美元。再強大的中央銀行與如此巨大的市場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出于這種考慮,韓國央行一度考慮把部分外匯管理,外包給國外基金公司或經營效益好的知名對沖基金。然而操作上較困難。把錢給誰?如何評判基金的表現? 回到中國的外匯管理一題。比之外債(約2500億美元)償還和支付進口需求這兩項最主要的外匯儲備需求,中國8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無疑太多。但從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上看,這么多的外匯還未到令中國貨幣政策進退維谷的地步。 換言之,中國并沒有因為暫不加息或人民幣升值就面臨通貨膨脹失控的危險。恰恰相反,當前國債價格走俏,銀行存貸比下降,同時貿易盈余激增,這些均是通貨緊縮可能重返的征兆。 其實,避免外匯儲備過量積累的有效途徑,是有限度地放松資本項目管制,尤其是進行一些資本項對外投資的嘗試。目前,國家外匯管理局、證監會等多家單位公布了戰略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的決定。但對外國投資者,其投資必須直接與上市公司洽談(而不是在股市上交易),而且投資周期必須在三年以上。這些條件甚至比目前合格的國外機構投資者運作模式更為苛刻,其效果對投資項目開放、人民幣升值壓力無任何實質影響。 總之,目前在資本項目開放上要有大手筆,在外匯積極管理上要謹慎,而設法降低人民幣資產預期回報、產生適度通脹才是外匯資產保值的最佳做法。摘自《財經》,有刪節 |